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酺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宋景文集》卷四八
客问曰:「朝廷设酺宴之令,享天下高年。
质于古经,何礼之处」?
答曰:「先儒颜籀有言:酺之为言布也,王德布于天下,而合聚饮食以为酺。
然予之所闻,似异于是。
酺为神名,音如步读。
本于民里,因祀而合饮耳。
《周官·大司徒·族师》:「春秋祭酺」。
郑说:「酺者,为人物灾害之神」。
后郑谓「族师无饮酒之礼,因祭酺,与其民以长幼相献酬焉」。
盖古之为民者,防遏争端,酒禁最重,惟祭祀乡饮得以行礼,细民之室,不得常御。
《书》曰「无彝酒」,此之谓乎!
汉承秦法,于周差近,流风遗书,颇有存者。
故汉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者,罚金四两。
是则醴醪糜谷,废于私室之问遗;
饮食合醵,系乎君上之横赐。
西京文、景、武、宣之代,时有酺赐,本之归于祭酺之礼,因馀福而弛酒禁也。
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酺五日,膢五日。
且貙、膢亦祭名也。
汉帝以立秋豺祭兽,因以出猎。
是则祭酺而后民饮酒,祭貙而后民搏兽。
一切之制,于义自均。
今许膢为祭,而废酺为神,破一体,兴二说,近乎攻异端者矣。
三郑之诂《周官》,多视汉法。
其言酺也,乃云有螟蝗之酺,人鬼之酺。
夫三郑目见汉之有酺祭,因令民之会聚酒食也。
故于《族师》之诂,意悉事详。
茍无其端,不咨臆测」。
客曰:「然则今之酺令,或未思其本耶」?
予曰:「否。
酒禁行于古,故汉之酺也,民财自出,得以达夫家。
酤搉施于今,故我之酺也,君泽所颁,专用宠耆耋。
礼与世变,名随事易,损益之常也,何必执古礼而处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