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禦戎论 其四 篇之四1053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客曰:「敌之来,常因吾粮,故朝廷以清野困之;
常猎吾民,故坚壁挫之。
今日北边,高城浚池,楼橹坚密,比景德有加焉。
一日契丹送腰领,其可以制敌乎」?
对曰:「能悍敌,未足以制敌也。
吾野虽清,吾壁虽坚,若镇定兵不出,敌犹敢负戎马足,直驱深入,捣虚而夺人气也」。
曰:「然则奈何」?
曰:「敌之中军,其大渠常自将。
我若使镇定兵从之,与相上下,吾常环车固垒,出轻骑扰其饷,击其钞,夜噪其营,彼求战不得,攻不能下,掠无所获,大众老而惧,吾因其惧而举薄之,无不胜矣。
前日敌人犯定军,夹唐河以阵。
彼不能胜,因舍定攻瀛,破其外郛,又不能克,乃直走澶渊
是时,定军尚未出也。
由此观之,吾失在不战矣。
太守是以知今日边臣专修守械,不为攻战计,未足以制敌也」。
客曰:「然则今日楼橹城隍果胜于异时」?
臣曰:「不然。
祖宗时有北复燕、易意,故不专于守。
今者专于守,故城益高,隍益深,势自当然,非今人工,昔人拙也」。
客曰:「今日朝廷分河北为四路,可以经制乎」?
对曰:「甚善。
无事时训师徒,抚风俗,便事之宜,治葺保障,督官吏能否,鼎峙而立。
其效过异时远甚。
一日军兴,犹须即河北安抚为大使,统而一之,乃可责功。
又镇、定不可裂付二将,宜及平时并为一路,使将佐部分有臂指之势。
轻重相权,谁曰不宜?
沧州东薄海,南倚滨、棣,斜视淄、青,北与敌接。
其间弃地,各数百里。
土咸潟水,泉不可食;
蚊如云,不可居也。
至冬,萑苇际天,奸细商贾未尝行,故朝廷轻其戍,列数堡而已。
景德之后,守臣广陂障,蓄水接海,又黄河限其南。
是以议者超然,不以沧州为剧地。
自河决横垄、商胡,游波纡浸贝丘,荡永静,环海而北,破乾宁,姿肆放流,以入于海。
凡游塞下,陂水数百里皆为平地,则滨、棣、淄、青失河之险,未有以恃也。
我未有恃,则启戎心,故不可不虞也。
是宜权建沧州为一道,以捍东陲,伐敌之谋。
然止十年计,河若用道,沧可废矣」。
客曰:「塘水之险可恃乎?
吾闻议者或谓不然」。
对曰:「塘水东西斜六百里,其阔百里,或五十里。
浪冬冰,浅不可载舟,深不可乱而济,足以挫敌骑突怒,省亭堡之防也。
然议或不同,何哉?
盖议塘之利者不列其害,谓害者不该其利。
是以听之似可用,质之则无有也」。
客曰:「其害奈何」?
对曰:「昔之蓄水为塘,其制曰,若干地浅若干尺,若干地掘而浚之若干尺,相错如绣,是谓深不可度马,浅不可载舟也。
后人忘向时之制,惟因霖潦时涨而广之,故坏民良田无有涯极。
而议者诋无涯之害,因忘设险之利也」。
客曰:「若何而可」?
曰:「邢、镇、定皆西倚山,水泉悉输东北,其地西高东下,若建瓴于霤。
然昔之为塘必掘而浚之,所以留水也。
今若按旧法为塘之限,阔不过百里,狭不下五十里,堤而限之,亦足制敌人之入为中国患。
又得良田还与民,则利害晓然判矣」。
客曰:「可为无穷利乎」?
曰:「百年计耳。
水潦自高而注者,必岁淤而月廞。
如今不掘而浚,弗出百年,为平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