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禦戎论 其三 篇之三1053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客曰:「景德时契丹数侵河北,我诸将谋必败,战必走,何耶?
敌既负胜,由是鼓而前,破五六城,突魏触澶,躨跜无所畏,子识所以然乎」?
臣曰:「识之。
中国失虎北之隘,自幽而南,地如衽席然。
何承矩始畜陂障,建屯田,塍而畦之,限敌驰突。
然东不尽海,西薄常山,数百里辄止,外无所阨,故敌常埽穹庐而来,厉壮马,走平地,以大众加中国。
其时也,马适肥,士适饱,人人贪抄劫之利,气适无前。
我诸将常迎其锐薄之,又以寡抗众,故彼常胜,吾常负,失所以制敌之术也」。
曰:「然则何不待其气弱而后战」?
臣曰:「得已而然哉!
大将在外,必有贵臣监军
贵臣见敌至,不课彼己强弱,不待便利,促其将使斗;
斗而败,闭垒不敢出矣。
然后敌以数万骑,缀广信安肃二军,婴保州,则定武仅能自守。
敌精兵猎瀛、冀,犯深、赵,瀛、冀自不支。
其穿西山而出者,绕镇右行。
镇兵虽急战,不能禁其入。
由是蹂邢躏洺,而睥睨澶、魏矣」。
客曰:「策安出」?
臣曰:「在择将,以阃外事付之。
夫任一则权不分,故外不见胁于中,上不见狃于下。
值隙而后攻,逢利而后为,可而奋,不可而止。
避其锐,间其惰,邀其归,厌其所不能。
无促以功,则功易成;
无必其期,则战易胜。
此亦一端也」。
客曰:「未也,请衍而申之」。
臣曰:「敌之来,因粮于我。
景德时,大敌固营不动,而游骑四出,发窖宝,略马牛,系老弱,劫樵采。
旦而出,夕而内之军中,仰以济师。
当此时,诸将熟视,不出一卒以乘其敝。
由是肆然燔室庐,残邑聚,逮于讲和,河北为空,此一失也。
又诏书敕诸将逐敌无深入,及境则止,故敌胜则驱而进,不胜则不畏追而退。
塞外之人按堵,而吾鄙不聊生矣。
此再失也。
夫敌人惟劲镞遗胸,长刀筑胁乃怖耳。
当抄骑之出,我若以边人逻士邀之,或㢋其左,或厄其右,蔽林伏垠,掩所不防,但令无所获而走。
过五日七日,众饥师老矣。
以吾饱乘彼饥,何攻不破?
何击不北耶?
敌之入塞,掠吾老弱畜产若干。
我伺其便,以五六月马瘦弓弛之时,勒偏将出塞,虏其部属牛羊亦若干,相当即止。
敌所恃以为富者,特幽蓟耳。
彼能残我河北,吾一支病也;
我能残其幽蓟,彼一躯废也。
若是,则敌惩艾计较,必不敢轻入矣。
汉武帝使卫青霍去病深入鏖斗,斩匈奴首级,最凡十四万而已,北狄遂衰。
此验在前,可质也。
故曰,不杀不怖,不伤不刈,不得其当不止,此上术也」。
客曰:「太守计虽审,然与严尤班固之说戾而不合,何哉?
之言曰:『周、秦、汉三家征匈奴,未有得上策者。
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
又言:『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故天下称明』。
之言曰:『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此圣王制禦蛮夷之常道也』。
臣对曰:「皆中人俗儒,不足与论天下计。
彼特得皮忘髓,齧胲膍而未知隽腴也。
唐牛僧孺尝诋,以为御戎无上策,秦为无策,非是,世谓知言。
夫禦戎无上策,必以强武服之。
所谓武,未有不杀而能。
威之以武,秦汉是已。
然秦与汉自以他失为后世讥病,于计匈奴不为无功。
盛赞宣王,以及境则止为明,非也。
王兴厉王之后,奋衰气,逐强敌,威不能加于狄,故及境而止。
诗人姑美其能中兴,不美不追贼也。
《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伐而克,非不伐,章章矣。
故曰来则惩而禦,去则备而守,殊可嗤怪。
必如所言,是兵常在边,而弛甲无期矣。
故曰,不足与论天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