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好学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然则揆量诸子,铨品四科,文学之称,游、夏独举。
苟颜氏而下,皆非好学,则是科也其妄设乎?
不然,圣训渊邈,古所未谕乎?
尝试论之曰:中贤之性,生而同,习而异。
侪奸伍佞,其变也虽桀、蹠之不若;
附义党仁,其成也固夷、惠之可企。
就学而言,则道有隆杀,功有巨细。
颜子之于善也,一闻之,十得之,拳焉而伏膺,仰焉而求诚。
及夫嗜欲功名,则愧耻忧惧,若将挤坠于沟壑,故过不及贰,几不待显,庶乎理而近乎圣矣。
游、夏之于善也,或悦之,或戾之,钻覈而不固,执持而不稔。
及乎纷华作,则景慕安佚,恪思而后反,故过弗能止,几弗能睨,思乎道而及乎贤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则圣,好则殆,庶知则中材而已矣。
若游、夏者,谓之多闻博识可也,谓之好且乐,斯亦未矣。
或曰:使二子勤行慎习,久而不匮,则颜氏可迨乎?
曰:学可迨,然亦小有等差焉。
柳宗元谓明离为天下之用,常久为天下之道,其注于人也为明为志,而有等限量,兹近之矣。
然则孟子为仁义忠信,天爵之道,是皆可力终而取,果诞说乎?
曰:极性之品,柳子有焉;
教人之善,孟子有焉。
依性而教之,使不越其分,不陵其节,不失其正者,圣人《中庸》之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