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杭州宝云寺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文庄集》卷二一
宝云寺者,吴越忠懿王所建千光王寺也。
西方之教,东流震旦。
盛衰由于祗劫,轻重系于震历。
五代纷竞,诸夏陆梁。
妙音阻而不通,法器垂而将坠。
惟钱氏之守浙水也,禀天王之正朔,受如来之教戒。
是时吴楚间国,号为有道诸侯
带江负海,列郡十三,数世百年,干戈不试,益以为得大雄法力。
故竭宝玉,崇塔庙,具香华,鸣钟鼓以事之。
尝有里人张仁昭者,诵薄伽梵姥陀罗尼,积有年所,感召殊祥。
衢州刺史翁成起闻之,欲旌其事,乃请于王,以乾德戊辰岁春二月创是寺于钱塘门之西,建千光王像,因以名之。
其制则台门前辟,绀殿中立。
高楼东建,鸿钟屡发;
案台西峙,龙藏常转。
旁俨像设,后引堂搆,经斋方丈,温室云厨。
四百其楹,再润而毕。
白傅之湖,负武林之岫。
右则鹊巢遗阜,左则星陨派峰。
石怒欲飞,怪如折。
梵声飘海外,香云荫空际。
清吹时落,纤尘不飞。
乃朝贵游心之境,苍生祈福之所。
始请睦州九峰山僧环省升法堂,谈妙义,未几而终;
复请衢州镇境寺积善禅师义澄登宝座,语真空,于斯为盛。
是二师者皆学于郡永明寺道潜禅师,悟诸梦幻泡影,无有言语文字,以心传心,深入圆顿。
故其门听法者,朝夕如市焉。
洎我国家受命之十八年,王归朝,奉图献地,皇明所及,佛日重光。
雍熙二年,寺僧有因请真命于阙下。
太宗皇帝诏以今额赐之,革伪号也;
中贵人蓝敏正书之,勤佛事也。
时法鼓重鸣,金姿再构,赞呗钟磬,盛于往初。
淳化号之明年,积善大师西向右胁而灭,其徒义隆传衣受法,俄亦圆寂
懿夫禅源未涸,达士挺生。
于是法證法师屈知寺住。
师神彩高扩,藏识圆明。
慈悲以导众生。
贞谅以接朝士
禅诵之暇,务以庄严为意。
咸平三祀,选日庀工,阶砌殿堂,悉增前制。
化清虚于妙乐,拟庄丽于祇洹。
为南国之名区,作西郊之极观。
有大善知识作是言曰:善哉,寺之兴也,有五善焉:张仁昭之感应,翁成起之信重,忠懿王之崇建,僧有因之请命,蓝敏正之书法。
法之行也,有三达焉:九峰入,积善之辩慧,义隆之传授
足以表名山之昭感,示皇觉之遗休。
若夫摄五善之心,三达之法,景行精进,十四年于兹者,则有法證公焉。
浙江东西,其名尚矣。
固可书诸金石,垂于不朽者也。
某素肄典坟,专谈仁义,未穷观于八藏,难了悟于三宗。
运使兵部尚书郎江夏黄公世长之命,不敢固辞,但记其兴置年月、传授次第而已。
若叙顿渐之宗,开权实之义,破诸有相,以至无生,盖有格言,请俟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