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择令佐奏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文庄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四
伏以国家安危本乎苍生,苍生治乱系乎宰字之官,于民甚亲。
古者子男之国,今为令佐之任。
故汉诏郎官,出宰百里;
百里之任,非材不居。
国家之制,若何轻之!
《春秋》之义,用贤治不肖,用贵治贱。
方今令佐弊居丛脞,或医师画工之诉贫窭,或京百司吏之论久次,贵游子弟之序资荫,京朝职官之遭削夺者,皆得调授州县之间。
吏道益杂,率多不善文法,罕谙政事。
下有妻孥以牵其心,上无清华以诱其望。
乐于因循,甘于赇赂。
皆曰过且罚,不失为同类;
罪且弃,不失为豪民。
以是而观,非用贤治不肖者也。
况州县之仪,苦于庸贱。
稽首阶墀,厮役公府。
民之疾苦,不能抗行;
州之蚕食,不敢力御。
或牧守非材,好自尊大。
轻视王之命臣,不若己之仆御。
贤者忍耻,懒图政事;
愚者徇财,不顾轻辱。
以是而观,非用贵治贱者也。
夫用不肖治不肖,则政弊;
用贱治贱,则民不服。
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呜呼,县境相压,令长比肩。
一清九浊,尚为多贤。
比屋空虚,百里疮痏。
伤天之和,致时之灾,不在斯人,谁当其咎?
伏愿陛下轸念元元,垂意令佐。
择其材能,除其不肖。
贵其爵服,去其庸贱。
仲尼《春秋》之义,流先王爱民之惠。
则太平之化,可阶而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