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复塞垣策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文庄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
臣闻匈奴以北有阴山,草木茂盛,冒顿依阻,寇虐中州
汉夺其地,边用少安,匈奴过之,未尝不泣。
夫有一阴山,犹资敌势,况衰晋不武,尽割燕地?
幽蓟云朔,良田沃野,以之畀敌,得无彊盛?
由兹以来,转为边患。
故国家怀之以文而不庭,加之以武而不至,要之以盟而无信,赂之以货而无厌。
凭陵我边鄙,虐害我生灵。
自尔以来,为患非一。
盖不复塞垣而劳捍御,犹张疏罗以隔蚊蚋。
秦赵筑长城,汉筑五原塞,因其山谷,设为险阻。
先代之劳,后王之利。
不惟经略有方,兼使华夏有限,应变无壅。
深详其理,欲为万世之画。
匈奴之势,莫若复汉故地,外锢塞垣。
复地之谋,必资良画。
诚当计其寇敌,选其将帅,明其兵政,谨其边防,制其阃外,皆如所言。
然则阳示畏弱,阴整用度。
将领之臣,修李牧之法。
训兵利器,明赏信罚。
按行营垒,亲视疾病。
膏之以恩惠,劳之以言辞。
同其苦乐,和其上下。
整其骑乘,名其等列。
习其击刺,养其勇锐。
于是丰其金帛,阴赂间使,访彼山川纡直之势,察彼将助好恶之性。
相其机而观其变,因其衅而发其谋。
疑其君臣,焚其积聚。
优宠降附,抚绥边境。
令幽蓟之民积思汉之心,匈奴之臣有叛主之计。
乃选一良将为之谋主,阴勒士马,出其不意。
夫今之边界,距塞垣裁二三百里。
匈奴入中国之路,不过四五。
及其险隘,不阔寻丈。
若分骑兵之甲,杜蓟门之路,出并岱之弩,守蜚狐之口,然后正兵数道,攻城略地。
先平小邑,以沮其气;
次克大城,以观其变。
匈奴不善婴守,救兵无路而至,幽陵朔易不降即溃。
乃命良臣以葺完,留飞将以捍御,复修亭障,遵汉旧规,则边马之尘罕能南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