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宋中岳中天崇圣帝碑铭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登封岱宗之四年,有事于汾阴后土,亲奠黄玉,对越柔祇,乃并洪河,抵太华,经涂温洛,望秩维嵩,言旋上都,诞受丕祉。
无德不报,靡阙不思。
于是尊五岳之祠,备加等之礼,分命近列,祗荐徽称,诏遣册礼使、摄太尉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副使、摄司徒光禄少卿沈继宗,奉玉书衮章,加上中岳中天崇圣王曰中天崇圣帝,申殊典也。
粤若刚柔既位,形器肇分,上则圆盖左旋,星辰为之纪;
下则黄图俯察,山岳奠其方,卑高之序以陈,翕辟之精攸托。
是故昭彰景纬,实参化育之权;
错峙崇峦,式表神明之壤。
用能妥绥厚载,磅礴无垠,宣一气以施生,降列真而主治。
事光虞典,备五载之时巡;
绩著夏王,正九州之封略。
惟中崧之绝巘,直阙塞之奥区。
京邑在其旁,经渎流其域。
万邦辐凑,霜露之所均;
二室天开,风云之所蓄。
仙馆靖冥宅其下,玉浆□溢湛其閒,赪木记其幽经,紫芝擢乎灵薮。
含珠万壑,始终乎鹑火之墟;
㟪𡾊群峰,包举乎坤元之纽。
龙辔月童之陟降,浮丘子晋之游遨。
画野逶迤,干霄挺拔。
寓彼至刚之质,洪惟不测之神。
至于辅德降祥,祝融由其兴夏;
生贤命世,申伯以之蕃周。
霈膏润于原田,殖宝藏于邦国,博大崇高而可仰,聪明正直以无私。
兹所以盛尸祝之仪,首霾沈之法。
岁时祈报,垂往载以不刊,牲币吉蠲,走殊方而胥暨者也。
遐观秘纪,博考灵踪,自书契之云兴,即等威之斯辨。
异轩冕服章之数,为山林川泽之宗。
既秩视于三公,亦礼均于四望。
汉孝武之代,爰启户封;
唐天册之年,聿遵时迈。
洪猷益茂,昭荐惟夤。
逮乎土德重熙,坤□荐委,乃特疏于王爵,用溥洽于神休。
虽事焕弥文,而名非极挚,污隆在运,消长从时。
若乃钜宋之有天下也,仗黄钺以开阶,建朱幡而统历,扫僭伪荒屯之迹,追皇王挹让之风。
烈祖以功格上旻,赫威灵于九服;
神宗以德绥群品,薄文轸于四遐。
翼子诒孙,重规叠矩,卜年有永,弈世其昌。
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躬浚哲之姿,抚鸿明之运,出乎震而齐乎巽,就如日而望如云。
宣九德以在躬,定一戎而纂业。
恤刑典,鄙凝脂之烦苛;
布政经,同驭朽之兢畏。
绝滥巾于丘壑,宽盍澈于农桑,宫罔饰于采椽,泽必周于行苇。
万民以察,庶绩伊凝。
破觚为圜,返群情于太素;
怀远以德,笃交聘于殊邻。
按历以朝诸陵,志敦不匮;
被衮而郊上帝,神享克诚。
故得时协混同,岁臻丰楙,高穹委鉴,真驭戒期,荐锡宝符,丕昭玄历。
登岱举封崇之礼,临汾展合答之祠。
刻翠崖之郁苍,践隆堆之崛岉。
升烟瘗玉,阙察之义交修;
垂象资生,应见之祥绍至。
遂成先志,对越纯休。
洎乎五玉会朝,六飞旋轸,夤缘二陕,旷望三川。
既并走于祠官,亦周爰于上训,瞻言翠峤,增肃皇情,方饮至以策勋,益为民而储祉。
顺时行庆,大赉及于幽遐;
恭己向明,寂虑周乎冲漠。
爰稽往诰,肇易鸿名,亟下诏于司存,俾讲仪于置蕝,用伸昭报,罄达清衷。
以为在天者五精,既隆称谓;
丽地者列镇,当极推崇。
寿载之义则均,佽助之功曷爽?
登于帝箓,允契灵心。
先是东巡之年,已加崇圣之号,逮兹閒岁,愈洽徽章。
于时孟冬戒辰,輶轩饬驾,俨法坐,辟端闱,临遣以示乎必躬,信辞以申乎有恪。
公卿就列,使介奉涂。
拥翠虬之车,载温珉之册,山龙盛服,羽卫多仪,备物孔昭,归尊斯在。
戊申发轫于京阙,辛酉致飨于庙庭,四牡趋风,六樽登荐。
其始至也,凝露布濩,色晦平林;
其将升也,霁景晏温,光含邃宇。
嘉气吐蜿蜒之状,矞云呈䌽綷之姿。
及清醮之肃陈,复素霙之纷洒,纪殊祯于史牍,浃馀润于农畴。
昔者三境登晨,乃灵氛之协兆;
五车受职,亦时雪之先期。
千古同符,万邦攸仰。
矧复铺皇睿训,䌷绎微言,发为垂象之文,显述奉神之旨。
颁于著位,告厥多方,同星日之耀芒,冠典坟而擅美,启矇昏之耳目,示制作之楷模。
遂令率土承流,盈庭献议,欲刊翠琰,遍揭严祠。
众欲上通,俞音诞布,琢佗山而列跱,摅丽藻以相辉。
文籍以还,莫斯为盛。
而又壸闱之式,像设攸存,懿号未彰,群黎安仰?
举正名之典,用昭作合之崇。
象服有加,袆衣允穆。
即以其年十二月遣使致告,特尊为贞明后。
莫不义敦咸秩,曲尽于精虔;
庆洽惟新,永光于仪矩。
昊苍有成命,我实受之;
神祇有常奉,我实主之。
礼文之废坠,惟圣人修之;
典册之徽数,惟哲后行之。
然则出云播气,福善庇民,启纷沓之殊徵,保延洪之景祚,镇静坤轴,控压都畿。
纯佑之功,斯为至矣;
怀柔之道,庸可阙乎?
得不罄昭事之仪,懋夤威之志?
翠旒玉藻,饰如在之睟容;
骍犊明粢,展惟馨之洁祭。
采物于焉而大备,格思由是而可期。
赫伟观于八纮,奋景炎于亿载。
事存因革,礼浃幽明。
煌煌焉,秩秩焉,真竹素之英蕤,而帝皇之盛则者矣。
是宜发扬懿铄,篆刻丰碑,俾民听之弗迷,协山声而共永,允资丽藻,焕彼殊庭。
而臣猥以琐才,滥膺明诏。
属辞比事,虽慕于阳秋;
相质披文,惧遗于德美
旁稽旧典,以为斯铭。
其辞曰:
沈潜定位,坱圠殊形。
或融或结,为纪为经。
奠方作镇,含泽储灵。
生物不匮,得一以宁。
节彼崧高,峙兹中土。
帝宅开疆,仙台胥宇。
霜露所均,梯航攸聚。
四国是维,千畿式序。
奚其主治,邈矣清真。
宣功博载,授职高旻。
财成庶类,阴骘齐民。
列辟严奉,牲牷有伦。
乃视公爵,隆周集庆。
乃启王封,皇唐累盛。
奉若贞期,对扬景命。
将极推崇,聿求玄圣。
炎精抚运,苍震承基
天临赤县,风偃遐圻。
祀事肃增,祠官允釐。
勤恁大宝,交修上仪。
谒款隆脽,经涂太室。
斯慕仙馆,徘徊云跸。
何以致诚?
于焉望秩。
明诏诞敷,微言有述。
温珉载刻,羽卫斯皇。
登于帝箓,饰以衮章。
信辞郁郁,鸾车锵锵。
法座临遣,缛礼具扬。
四牡于征,殊庭戾止。
洁志旁达,灵心遄喜。
霰雪霏洒,卿云蔚起。
硕德歆馨,发祥锡祉。
昔在治古,祗惕明威。
道茍中否,神亦靡依。
赫赫我后,聿彰鸿徽。
祭则受福,先而不违。
显号克崇,丕猷允穆。
流咏琬珉,飞英筴祝。
峻𡵒盂安,高岩□矗。
等固瑶图,永绥坤轴。
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七日建。
中书省玉册官、文林郎、守高州司马御书院祗候臣王钦刻字。
按:《嵩岳文志》卷六,明刻本。又见《金石萃编》卷一三○,《嵩阳石刻集记》卷下,《金石苑》,康熙嵩山志》卷一四,《说嵩》卷二五,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乾隆登封县志》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