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漉囊志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闲居编》卷一四
释氏之立教,博施而济众,根慈而祗仁。
念水之有微虫也,故制其徒,有事于饮用者,漉之以致练之囊,复扬于泉,以图存活。
噫,非夫仁慈之大、博济之极者,其孰能留心于至微之物乎!
去圣既远,制度颓坏,殆耳其空言,而不目其事实也。
今之僧尚不识其规模状貌,况禀之而日行乎?
吾尝戚戚于是,因率义净之说而裁制之,谓其简且要也义净《内法传》曰:熟绢四尺,捉边长挽,摄取两头,刺使相著。两角施带,两畔置钩。中安横杖,张开尺六。两边系柱,下以盆盛。)
既成,悬之草堂,以备法物之数尔(释氏法物有六:三衣、一钵、漉囊、坐具。)
若乃取而用之,则未能也。
或曰:既制之,必用之,制而不用,不如不制,无乃行诈乎!
吾愀然而对曰:「不吾知也夫!
吾之不用,实大用于世也。
何哉?
仲尼之为教也,莫不好生而恶杀乎。
叔世不能守其道,失其礼,则昆虫未蛰,有火而田者;
春有围其泽者,掩其群者,取其麛卵者。
斯谓暴天物也。
抑又兄有不慈于弟者,父有不慈于子者,师有不慈于资者,君有不慈于民者。
茍见漉囊之制,乃曰,释氏于水中至微者尚慈而恕之,况昆虫乎,况禽兽乎,况麛卵乎,况为弟、为子、为资、为民乎!
我安得不禀仲尼之道,以好生仁恕恻隐为心乎!
吾茍不能好生仁恕恻隐者,非但为仲尼之罪人,实包羞于释氏也。
礼度由是修,仁风由是行,故曰,吾之不用,实大用于世也。
其或后来有忿吾之不用,勇于漉用者,亦由吾之不用也。
故吾之制漉囊虽诈,亦有裨于儒释也」。
或者惭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