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述孟志二篇 其二 述孟志下 北宋 · 种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
孟轲因曾西而言曰:「管仲得君行政,则如彼其专且久也;
及夫立功致君,则如彼其卑也。
管仲,曾西所不为也」。
者则曰:「为国者岂有他哉?
富其民,强其国,故不曰帝王之强名,王伯之异号欤?
适其时而已矣。
使桓公管仲之时,则安知桓不为武王不为太公哉」?
呜呼,是何言之过欤!
为臣者当劝其尽忠,在位者当务其竭力,岂可随时自顺,保位自尊,以违其亲、后其君乎?
文王百里,为诸侯,仁明神圣,修法祖德。
方肆虐,拘文王于羑里。
于是贤哲营救,卒免于难。
复居西土,质虞芮之讼,致二老之归。
由是观之,半天下而为周矣。
文王犹率诸侯以奉,而思尽忠于商。
然去武丁未远,贤臣众。
微子管仲、王子比干胶鬲之徒,诤者死,遁者即周,乃知率土之滨尽为周矣。
文王既没,恶愈侈。
武王犹再会盟津,而冀悔祸。
洎乎牧野之战,倒戈相攻,始革商造周,止暴息难,以安天下民,以顺天下义。
然后休兵收马,示不复用。
基业传于子孙者迨七百年,可谓盛矣。
在桓、文则不然也。
桓师于陉,仅能平楚;
晋战于濮,才能退敌,又岂足振周室之中衰,削吴楚之僭暴,使复奉周之礼法,复周之职贡?
其征伐之事复自周出,俾天下复知有天王之尊,桓、文曾不是谋耶?
是不能耶?
是不欲耶?
管仲言而桓不纳耶?
五臣道而文不信耶?
天王狩于河阳晋文不为顺;
楚王僭于位号,齐桓不能正。
齐、晋据千里土疆,非同周文之百里;
列国褊隘,岂若殷辛之强大;
周天王宠桓、文勋伐,今非周文之羑里。
居厚信则不能尽忠,处重位则不能尽节,当其职不能行其事,逢其时不能救其难,果随时保位为是耶?
或曰:周室未可革易,故顺而至此。
则岂无甫侯申伯、召、穆振起中兴之道欤?
管仲、五臣辅其君,使尽忠立功于王朝,则庶几桓、文阶于申、甫、召、穆也。
而非轲者云,唐虞各以其道自帝,三代各以其道自王,二公各以其时自霸,岂圣人立言垂教劝忠之意哉!
则曰管仲得君行政如此而行且久也,立功致君则如此其卑也,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