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孝经注疏序 北宋 · 孙奭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经义考》卷二二四
夫《孝经》者,孔子之所述作也。
述作之旨者,昔圣人蕴大圣德,生不偶时,适周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僭乱,礼乐崩颓,居上位者赏罚不行,居下位者褒贬无作。
孔子乃定礼乐,删《诗》、《书》,赞《易》道,以明道德仁义之原,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
又虑虽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说《孝经》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谨其法。
故《孝经纬》曰:「孔子云: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
是知《孝经》虽居六籍之外,乃与《春秋》为表矣。
先儒或云夫子为曾参所说,此未尽其指归也。
曾子在七十弟子中孝行最著,孔子乃假立曾子为请益问答之人,以广明孝道。
既说之后,乃属与曾子
洎遭暴秦焚书,并为煨烬。
汉膺天命,复阐微言,《孝经》河间所藏,因始传之于世。
西汉及魏,历晋、宋、齐、梁,注解之者迨及百家。
至有唐之初,虽备存秘府,而简编多有残缺,传行者惟孔安国、郑康成两家之注,并有梁博士皇侃《义疏》播于国序。
然辞多纰缪,理昧精研。
唐玄宗朝,乃诏群儒学官,俾其集议,是以刘子玄辨郑注有十谬七惑,司马坚斥孔注多鄙俚不经。
其馀诸家注解,皆荣华其言,妄生穿凿。
明皇遂于先儒注中,采摭菁英,芟去烦乱,撮其义理允当者,用为注解。
至天宝二年注成,颁行天下,仍自八分御札勒于石碑,即今京兆石台孝经》是也。
按:《孝经注疏》卷首,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