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景德灵隐寺雍熙三年 北宋 · 罗处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
天地,体也;
乾坤,用也。
体不可以常寂,故以神而为名;
用不可以终动,故以静而为本。
是以境得之而为胜地,心得之而为妙道。
斗牛之下,有郡曰钱塘
浙水之右,有山曰武林
居山之寺曰灵隐,其得境之胜地乎!
居寺之徒曰禅侣,其得心之妙道乎!
观其群山环倚,一峰中断,平湖鉴物,鸿涛骇人,云生若趋,石怪欲语。
陆羽东晋咸和初,有梵僧慧理天竺而至,叹曰:「兹山灵鹫之一峰耳,何代飞来乎」!
所携白猿复识其处,睨彼故地,同乎新丰
繇是金布其田,宝新其刹,憩莲华之石,翻贝叶之文。
洞深有天,岩垂为室。
晋、宋已降,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词,榜蠹稚川之字。
唐大历六载,复新其大壮焉,谢亭岿然,袁多寿。
土运之季,国霸为钱,云措之规,则又过矣。
绣桷画栱,霞翚于九霄;
藻石雕楹,花垂于四照。
修廊重复,潜奔溅玉之泉;
飞阁岧峣,下瞰垂珠之树。
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
有若碧树芳枝,春荣冬茂;
翠岚清籁,朝融夕凝。
呼猿风閒,卧龙石老。
汉南王籍彼土宇,归我昌朝
雍熙之二载,郡之四众请月禅师为之首,师印可禅那,深得其髓。
明年春,仆自苏台抵杭郡,弭盖灵鹫,濯缨冷泉,山光洗心,松声娱耳。
坚珉虽揭,好辞未刊。
余斐然者也,月禅师俾文其事。
噫,节彼灵山,奠兹吴土,秀极而为万状,翠钟而成一色,乍耸而还伏,将趋而却屹,岂造物者奇诡其势,与心而符契哉?
不然,胡以不为世咫尺,而若在溟涬,俾仁者乐之,其得静之乎?
矧如来密印犹饮光而传达摩,由达摩而付南能,厥后大有宗师,竞分枝派。
太虚无状,而《楞严》谓三界忽生;
湛寂本如,《易》义称万物自动。
故众生昧如如之性,住我我之所。
执指为,瞪目成花,不有导师,孰为法眼?
若言真于妄,则二妄以斯同;
破有归无,则一边而为见。
故融其妄法,是名真空。
真空不空,斯为妙有。
虽扬眉举足,则当体涅槃;
三界四生,则为心境界。
栖禅于此者,其殆庶几乎!
伟哉是境也,其将以静为君乎!
是心也,其得本来无物乎!
所谓得天地之体,乾坤之用,体用无原,水波圆融。
故若境若心,以寂静摄,实观道之妙乎!
或曰:以兹山得静之,斯不诬矣;
言飞来之事,何其怪哉?
余则曰:戴神之端,子真不语者也。
盖以力乘大教翼怪衰周,俾季世之人信道弥笃。
嘻,太极剖而为天地,游魂贤而知鬼神,岂非语怪者耶?
因不自揆而书之,犹季路之率尔也。
碑而铭之曰:
灵鹫一峰,飞来竺乾。
非夸娥负,神妙难筌。
非巨灵擘,圣功自然。
谁识其异,慧理明焉。
翠微之前,曹溪之禅。
隐不违俗,静本乎天。
四时群籁,万古寒泉。
因书真石,用纪千年。
按:《咸淳临安志》卷八○,道光钱唐振绮堂汪氏仿宋重雕本。又见《武林灵隐寺志》卷六,《西湖志》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