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四皓991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小畜集》卷一六、《圣宋文选》卷六、《永乐大典》卷七九六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易》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先生避秦,知亡也;
安刘,知存也;
孝惠之聘,知进也;
高祖之命,知退也。
四者备矣,而正在其中,先生非圣而孰为圣乎?
若其秦乱而不避,则焚书坑儒,高、斯之流也;
汉危而不出,则素隐行怪,巢、由之徒也;
高祖之命,则溺其冠而骑其项矣;
孝惠之聘,则功不立而名不称矣。
引而伸之,先生可谓全德者矣。
尝试论之曰:古称周公圣人也,鞭伯禽,教孺子居摄六年,明辟未复。
召公不说于内,三叔流言于外,盛德大业,几坠于地。
吁,扶幼君、秉大政之难也有如是哉!
观乎戚姬之嬖,如意之宠,以妾并后,以孽代宗,本根一摇,社稷将坠,咸谓扶苏之赐死,胡亥之亡国可翘足而待也。
何止炎灵之不祀,抑亦黔首之罹祸。
岂无留侯,陈八难、罢六国则可,议主鬯,则以水而投石也;
岂无曲逆,间强楚、解长平则可,言立嫡,则圆凿而方枘也。
先生一出而助之,一言而定之,汉廷公卿皆出其下。
而能锱铢钟鼎,桎梏衣冠,安万乘而不有其功,抗匹夫而不食其禄,自非至人达识,孰能与于此乎?
向使先生定汉嗣,为汉臣,报德议功,必在平、勃之右,当以左辅右弼、前疑后丞而处之。
居是时也,以四钜贤事一少帝,挟震主之威,负不赏之功,又何止流言不说之事哉?
欲望其茹紫芝,卧商岭,其可得乎?
是知先生之出,非独谋汉也,实将救时也;
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
危而护之,不宴安于独善,可谓救乎时矣;
定而去之,不乘时以聚禄,可谓矫乎世矣。
用是警民,犹有建桓立顺之徒矣。
呜呼,世之为人臣,议废立者可胜道哉?
或因定策而专国,或因援立而无君,戕弑凶残,何莫由此。
其后滔天于莽、卓,盗国于曹、马,移徙龟鼎,易于奕棋,累累简编,可为太息。
是以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
其来也,至公于万民;
其往也,无私于一身。
前所谓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
或曰:周公成王,摄天子,功成治定,制礼作乐,号为先圣,历代仰之,岂先生之道过于周公乎?
愚曰:周公乘文、武之业,知王化可兴,故辅之以行道焉;
先生当暴秦之后,知霸道终杂,故去之以远害焉。
周公圣人之用者,先生圣人之晦者,但时异而迹殊耳,非所谓过乎周公者也。
辛卯岁,予坐事解制诰职,翌日有商于贰使之命。
下车拜庙西山之侧,退立廊庑,古碑在焉。
唐御史大夫赞皇李公而下,作者若干人,因历览之。
美则美矣,叙先生之道似有未尽。
就馆濡笔,申之以碑。
斯文也,岂直歌鸿飞、状鹤发而已哉,实欲使立朝廷,为臣子,而挟幼冲,图富贵者闻而知惧,亦《春秋》诛乱臣贼子之旨也。
其辞曰:
猗欤先生,时行则行。
高眠商岭,逃难秦坑。
知秦之祚,亡于子婴
知汉之祚,存于惠
一言悟主,万邦以贞。
不有其功,不食其禄。
远害全身矫世励俗。
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猎犬自烹,冥鸿不复。
矫矫高节,悠悠后来。
汉之戾园,晋之悯怀
江充厚诬,贾后雄猜。
先生不生,孰为来哉?
昏乱之世,废立不已。
操欺孤儿,莽抱孺子
成既自我,权亦归己。
先生不生,大事去矣。
苍野峨峨,祠荒薜萝
遗像斯在,德音可歌。
清风凛凛,素发皤皤。
永怀贞遁,刻石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