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宗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太平兴国六年九月981年9月13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咸平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九、《皇朝文鉴》卷四一、《东都事略》卷三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三、《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二、《宋史》卷二九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八、《经济类编》卷九、嘉靖《洪雅县志》卷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四、《续资治通鉴》卷一○、民国《眉山志》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念自忝谏垣,今已周岁,无一言可裨时政,无一善上答君恩。
盖以陛下文明,无事可谏;
朝廷公正,无事可言。
然尸禄旷官,忧惭益切;
尽忠补过,夙夜宁忘?
今辄以军国要机,朝廷大体,布在一疏,上达四聪。
宽鈇钺之诛,容微臣之刍荛之见。
所谓冒万死而不顾,当可言而不疑。
又伏念陛下登位以来,未尝罪一直言,未尝戮一敢谏。
天慈宽裕,睿鉴昭彰。
虽前王好谏之心,未如陛下;
谏官敢言之节,不及古人。
不唯负陛下超擢之恩,抑亦亏臣子公忠之道。
何以安一膳之饱,何以安一裘之温,胡颜立侍从之班,无艺带清华之职。
碌碌随众,遑遑惜身,不如马之代劳,不及犬之吠盗。
臣所以奋发之志,思有所伸;
激切之词,不敢自隐。
伏乞陛下察而恕之,容而用之。
臣所言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今为陛下引谕而言之。
臣闻古先圣人,牢笼天下,弛张睿略,舒卷人心。
使万人之心如一心,四海之意如一意。
有若驭马,又如铸金。
善驭者使之驰则驰,使之止则止;
善铸者使之圆则圆,使之方则方。
茍失其机,又失其时,则万人不一心,四海不一意。
亦犹不善驭马,不善铸金,使之驰而不驰,使之止而不止;
使之圆而不圆,使之方而不方。
若是则危与乱虽未萌,而不得不忧;
机与时虽未失,而不得不惧。
故古人云:居安思危。
又曰:理不忘乱。
臣每念有唐之末,天下分离,中原土疆,不过千里。
自先帝恢张皇业,开辟天下,平吴取蜀,易如破竹。
河东遗孽,终不能平。
洎陛下一举取之,功名光大,世宗、先帝所不及也。
然自河东破后,圣驾回旋,诸军之心,皆望赏赐;
四海之内,亦俟霈恩。
岂谓陛下未覃赏捷之恩,未行策勋之礼,经今二载,所谓踰时。
今北方之戎,不来朝贡;
幽州孤垒,未复封疆。
臣以国家兵甲之强,朝廷物力之盛,灭戎人甚易,取幽州不难。
然自古制御蕃戎,但在示之以威德。
示之以威者,不穷兵黩武,不劳人费财;
示之以德者,比之如犬羊,容之若天地。
或来朝贡,亦不阻其归怀;
或背欢盟,亦不怒其侵叛。
臣伏虑陛下以幽州未取,戎贼未平,一旦又来扰边,万乘复思再驾,欲快圣意,欲展睿谋。
虽举必成功,动无遗算,然臣请陛下或展郊禋之礼,或行封禅之仪,因此赏河东之功,因此示策勋之信。
人心懈怠者复悦,军功劳苦者终酬。
帝泽滂沱,物情通泰。
所谓陛下驾驭其意,镕铸其心,使之驰则驰,使之止则止;
使之圆则圆,使之方则方。
茍不以威信铸其心,恩惠驭其意,臣恐使之驰则止,使之圆则方。
当是时,陛下必念臣今日之言,陛下必思臣今日之谏也。
此谓军国之要机一也。
又念交州未下,战士无功,《春秋》谓「老师费财」,兵书曰「顿兵挫锐」。
臣闻圣人不务广于边鄙,唯务广于德业。
武有七德,陛下何不广之;
天生四夷,陛下何须收之!
必若圣德日新,皇风日远,远夷自然入贡,外域自然来降。
茍不来降,又不入贡,彼国自有灾疠,彼人自罹凶荒。
尚书》曰:「惟德动天」。
又曰:「四夷来王」。
《周易》曰:「圣人先天,而天弗违」。
天且弗违,况四夷乎?
臣尝读《韩诗外传》,言成王之时越裳来贡,九译而至,周公问其所以来,其人曰:「天无迅风疾雨,海不扬波三年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
太宗征辽,魏徵苦谏。
贞观太平之后,天下州郡三百有六十,羁縻之州有八百,屯田置戍,悉在外荒。
岂是一一加兵,然后方来内附?
今陛下取交州何速?
况大国视交州,谓之瘴海,去者不习风土,兵在彼中留滞颇久,愿陛下且罢斯役,暂息南征。
交州未平,不足损陛下功业;
交州既得,不足光陛下威声。
臣但以老师费财为可虑,顿兵挫锐为可惜。
盖征讨之役,费用非轻,皆生民苦力之物,悉诸国所供之赋,乞陛下惜轻费之用,望陛下念征戍之劳。
此谓朝廷之大体一也。
臣尝读《六典》,左右拾遗、补阙,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谏。
臣又读《唐书》,见给事中得以封驳诏书。
封谓封还诏书而不行,駮谓駮正诏书之所失。
起居郎起居舍人,得在天阶之下,备书王者之言。
今来谏官寂无声影,设使诏书有所失审,制敕有不可行,给事中不敢封还而不行,不敢駮正其所失。
给谏既不敢违上旨,遗补又不敢贡直言;
其次起居郎起居舍人不得立轩陛之间,不得纪言动之事,使圣朝好事或有所遗而不闻,致陛下德音或有不知而不录。
加之御史不敢弹奏,左右丞今尚阙员。
中书舍人是陛下近臣,司陛下诰命,臣每于起居日,但见其随班而进,拜舞而回,未尝见陛下召之与言,未尝闻陛下访之以事。
臣虑其各有所见,欲待问而方言;
各有所陈,欲因便而方奏。
伏乞陛下或询访以事,或宣召与言,冀各尽其诚心,兼得观其器业。
又今三馆之中,虽有集贤院书籍,而无集贤院职官;
虽有秘书省职官,而无秘书省图籍。
臣伏读去年九月十一日所降制敕条贯,百官仍于朝堂习仪,又委宪司申举。
此则陛下思复古道,大振朝纲。
臣唯见所习者仪,未见所举者职。
如职业各举,则威仪自严。
君有君之威仪,臣有臣之礼法,何患百官不整肃,何患庶政不允釐。
臣乞今后给事中得以封驳诏书,起居郎起居舍人得以纪录言动,御史得以弹奏,谏官得以抗言,左右丞得以纠辖台司中书舍人得以祗应顾问。
中书舍人得备问,则皇猷日新;
左右丞得辖台司,则风宪益整;
谏官抗言,则陛下闻所未闻,知所未知;
御史弹奏,则百僚震悚,一人尊严;
起居郎起居舍人得在左右,则盛事无遗,国史大备;
给事中得以封駮,则诏敕无误出,政事无错行。
此朝廷之大体二也。
今天下一家,海内万里,四方所凑,辇下骈阗;
万货所归,京师富盛。
军营马监,无不高严;
佛寺道宫,悉皆壮丽。
陛下又新西苑,复广御池。
池若汉之昆明,苑若周之灵囿,足以为陛下宴游之所,足以为圣朝宏大之规。
尚书省是前代所营,公宇低隘,南宫二十四司不在其间,六尚书无本厅,郎官无廨宇。
至于九寺三监,寄在内前廊下。
加以礼部无贡院,试处非省垣,每年试举人权就武成王,非太平职司之制度,非清朝文物之规仪。
乞陛下俟西苑毕功,御池罢役,重新省寺,用列职官。
此则朝廷之大体三也。
臣又每于行路之次,见有羁锢之囚,以铁枷,不觉自骇,不知其人所犯何罪,又不知其囚复是何人。
臣谨按《刑统》,准狱官令枷杻各有短长,钳锁各有轻重,制度尺寸,并载刑书,未见以铁为枷者也。
凡今州县欲笞一小罪,絷一轻囚,必详格文,尽依典法,奉国家所颁之律,遵法寺所定之科。
以铁为枷,事出法外,伏乞陛下釐革此法,免伤皇风。
太宗因看《明堂图》,见人五脏皆系于背,圣慈恻隐,免人笞刑。
况太平之时,将刑措而不用;
至仁之主,宜钦恤以居先。
此则朝廷之大体四也。
臣所言者要机,乞陛下审而察之;
所举者大体,乞陛下采而用之。
臣不任感恩思报、激切屏营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