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翰林别集序咸平元年三月 唐末宋初 · 乐史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永乐大典》卷九二三、《天中记》卷二二、同治《彰明县志》卷五七
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
今于三馆中得李白赋、序、表、赞、书、颂等亦排为十卷,号曰《李翰林别集》。
翰林唐天宝中贺秘监闻于明皇帝,召见金銮殿,降步辇迎,如见绮、皓,草和蕃书,思若悬河。
嘉之,七宝方丈,赐食于前,御手调羹
于是置之金銮殿,出入翰林中。
其诸事迹,《草堂集序》、范传正撰新墓碑,亦略而详矣。
史又撰《李白传》一卷,事又稍周。
然有三事近方得之。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
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
上因移植于兴庆池沉香亭前。
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太真妃以步辇从。
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一十六色。
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
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焉」!
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
欣然承诏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
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龟年以歌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之。
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辞意甚厚。
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太真妃饮罢,敛绣巾重拜。
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
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辞,力士曰:「始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
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欲辱人如斯」?
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
太真妃颇深然之。
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尝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间,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翰林永王之事,汾阳功成,请以官爵赎翰林
上许之,因而免诛。
翰林之知人如此,汾阳之报德如彼。
之从弟令问常目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
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耳」!
传中漏此三事,今书于序中。
有歌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及一杯水」。
盖叹乎有其时而无其位。
呜乎!
翰林之才名,遇玄宗之知见,而乃飘○如是。
宋中丞荐于圣真云:「一命不沾,四海称屈,得非命欤」!
白居易刘禹锡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斯言不虚矣。
凡百有位,无自轻焉。
撰集之次,聊存梗槩而已。
时在绕霤州中,咸平元年三月三日序。
按:《李太白文集》卷一,巴蜀书社一九八六年影印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