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禦戎策 唐末宋初 · 赵孚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
臣愚以为不用干戈,不劳飞挽,为万世之利者,敢献其说,惟明王择之。
古者兵交,使在其间,飞矢在上,走驿在下。
盖礼道信义,自有典常,不可废阙也。
昔苗民逆命,益赞于禹,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宣尼曰:「有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只如并门一方,历代难取,圣襟英断,一举成功。
当其逆城危如累卵,生聚穷而入怀,陛下犹遣通事舍人文宝入城宣谕,果得一方归命,百姓欢心。
迩者北敌未宾,全燕犹梗,再兴军旅,将复土疆。
虽闻老师费财,未睹休牛归马
臣窃料敌人暴露于原野,岂是愿为;
虎貔屯戍于边陲,故非获已。
欲望朝廷精选使命,通达国信
远则周古公让地于西戎,祈八百载之基业;
近则唐高祖降礼于突厥,启三百年之宗社。
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所宜诏侍从文章之士,草国家礼命之书,述边鄙之堤封,及恢复之事理,谕以祸福,晓以恩威,议定华戎之疆,永息征战之事,立誓明著,结好欢和。
彼以羊马皮毳致诚,此以金帛犀象为报,有无相易,彼此从宜。
养民事天,济时利物,莫过于此。
臣又料敌人去危就安之情,厌劳就逸之意,畏死贪生之性,好利惧害之心,亦与华人不殊也。
若晓谕周悉,明约敦固,得其利而远其害,去其劳而获其逸,则无不率服,矢来王之诚。
道岂远乎哉,在圣人行之而已。
故《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若异议者曰:「一时王师小衄,蕃兵正骄,使议通和,事涉畏懦。
须是别施庙算,申命虎臣,总万旅以濯征,俾六骡之宵遁,方可迂使介之命,降咫尺之书」。
此皆近樊哙之空言,匪娄公之实效。
曷若内修战备,外许欢盟,各有攸资,两无相碍。
其有聘书之楷式,使品之高卑,信誓之事机,礼币之丰约,即系圣心裁择,非微臣所知,臣实何人,敢有轻议!
但念粗习儒道之教,稍知损益之方。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
胜而勿喜,是恶佳兵;
师克在和,贵乎协力。
若异议者又曰:「黠敌之性,荒忽靡常,贪而无厌,狡而多诈,终难德服,必须力制」。
如此说者,盖不知圣人胜残去杀之道,悦近来远之心。
以欲从人,用仁福物,自可感天地,动鬼神,况吾同类,何难以德化
其说须用兵力制者,请询以华戎步骑之利害,地形险阻之机宜,出奇百胜之谋,几事可行?
设险万全之策,何时可就?
并令区别,各尽其言。
固亦无出神机,尽在睿略。
然须更命诗书之上将,勇智之能臣,使定议其最长者而用之。
若天兵乘胜薄伐,至要害之方,可安亭障控扼之地,则戢兵禁暴,保大定功之德成焉。
此时犹须行礼命之书,通和之事,自然驯致率服,永无战争,复三皇道德之风,广一统太平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