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进经表开宝四年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
臣闻天之可度,则覆物必广;
人之有奇,则建功不难。
设当时天运之亨,必际风云之会。
臣某始随陛下收复诸国,未尝不失图书于秘府,功虽不及汉之萧相,其志则无异也。
且诸秘阁所藏之书,可谓秘矣。
如《太白阴经》、《驱雷兵三十六府气运图》、《起风云十二戒法》、《缩水龟典》、《拔木神经》,若此秘文,不可胜数。
然究其实,不亦难乎!
其义渺茫,其辞枝蔓。
或受戒之后,终身不饮;
有法之后,举族不荤。
既奉此,遂不复奉彼。
修设或有反,必有巨灾,不可急救。
臣愚观之,未得尽善。
一日,有罗浮山隐士刘罕谒臣曰:古有玄秘之文,必得之矣」。
臣曰:「诺」。
刘罕以为未也,因出紫囊于案,乃焚香设拜,启囊取书授臣曰:「黄帝得,伐杀蚩尤阪泉之野,藏之天府
厥后授之、文、武。
战国失之,秦皇独得焉,驱神阴助。
既统海内,复以无道失之。
迨秦历汉,或诸侯得之,散落四海者多矣。
呜呼!
有得而不能奉持者,有行而不能恭敬者,皆不能成功。
前汉陈平后汉邓禹蜀诸葛亮唐郭子仪李靖五子得之,恭谨而行,每运用奇计,人不可测。
凡行师出军,偷营劫寨,雷风电雨,随时而至。
自五子已往,此不闻于世矣。
臣某慵懒,隐于罗浮山,积有岁矣。
先师珍藏是文,积有年代。
曾戒臣曰:『若逢圣明真主启运,当有真人助之,汝当持此以献』。
倘公能恭谨信而行之,则功不在五子之下」。
臣敬事之约半岁,或闻有人耳畔言军国利害。
臣顾室内绝无人迹,疑惑心开。
或言曰:「吾乃六甲天神,慎勿猜忌」。
臣自此转加敬惧。
厥后耳畔报应日逐事件不可遍举。
至于亲侍陛下,收复诸寇,势如破竹,非臣之谋长策远,实六神之力也。
且若行师之日,王全斌崔彦迪刘光义曹彬等惟知臣事此神。
臣谓之曰,某日雨,某日风,某日火烧营寨,万不失一。
可谓通玄捷径,刘罕岂凡人哉!
其人厥后隐遁,寂不知其所以,莫非天授我宋耶?
实囊括诸家之秘,诚玄妙不传之文。
直书其事,谨录上进。
较其始终,符咒止千馀字。
乞藏玉匮,亦永保国祚万年,以赖神天之感。
按:《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卷上,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