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鋪蓋 污穢 俗趨字 同摹 聲相和 洿 與趨通 同圖 拜也 峿 跿 [更多278]


  •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 (虞韻)
  • 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 又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 又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 又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 又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 又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 又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 又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 又《集韻》《韻會》𠀤人之切,音而。 (支韻)
  • 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 又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 (虞韻)
  • 義同。
  • 又人余切,音如。 (魚韻)
  • 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𠀤音渜。 (寒韻)
  • 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 (尤韻)
  • 柔忍也。或作𠠐。
  • 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 (銑韻)
  • 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 (遇韻)
  • 亦沾溼也。
  • 又奴亂切,與渜同。 (翰韻)
  • 沐浴餘潘也。
  • 又奴臥切,懦去聲。 (个韻)
  • 水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