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姿 作為 餓也 參差 委迤,自得貌 係累 順遷也,類推 跨馬,動詞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聲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齊。又與薺通 比鄰 高麗 水中高地 語助辭 音茲 音詩 音夷 月氏 羣飛貌 牛駁 九嶷 生息 嗚戲,歎辭 以箸取物 犛牛尾也。又與釐通。 相欺也。遺也 重也。又與累同 與逵同 蹇也 谷蠡。瓠勺 偲偲,相切責也 節也 舉目貌。又縣名 觿 口聲 我也。悅也。 梓也 下也 委蛇 牛黑色 蘄茝也。求也 木名 捕魚具 翦齊也 克也,任也 荷衣 㠁嵯 山足 木名 屋棟 [更多440]
难字僻字
𩅰 𤪌 𦑡 𩆂 𧧺 𥰭 𪆁 𥯨 𢓡 𣢑 𧹛 𨾚 𠻗 𠠍 𣟵 𦳈 𣮉 𢜽 山名 水曠遠之貌 𢤂 𩄚 𧥤 𡖂 𧩹 𤇴 𪗋 𪋩 𦃇 𥁼 趍趙 𤿎 𤱍 𪎫 𣚂 𦗕 𧔍 𧡺 𠈩 䲿 𩆵 𤸬 𧪡 𦉈 𢹍 𧦧 𧕯 𩣚 𪘫 𦐉 𦝢 㺿 𢻹 𨵎 𧢦 𩁌 𥍋 𩓠
古文:𧥳

  • 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𠀤始平聲。 (支韻)
  • 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 又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 又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 又《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 又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 又《字彙補》讀作誅。 (虞韻)
  • 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