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古文:𡍴
-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宋韻)
- 《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 又《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 又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 又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 又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 又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 又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 又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 又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 又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 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腫韻)
-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
- 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冬韻)
- 《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 又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 又作穜,音同。
- 又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 又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 又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 又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 又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 又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 又人名。《書·呂𠛬》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 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 又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 (東韻)
- 與穜同。穀名。
- 又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送韻)
-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陽韻)
-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 考證:〔《禮·緇衣》臣儀𠛬不重辭。〕
- 謹照原文𠛬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