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询北宋 1005 — 1064
华亭十咏 其一 顾亭林顾亭林湖在东南三十五里,湖南又有顾亭林,相传陈顾野王居此,因以为名焉) 北宋 · 唐询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平林标大道,曾是野王居。
旧里风烟变,荒原草树疏。
湖波空上下,里闬已丘墟。
往事将谁语,凄凉六代馀。
其二 寒穴金山北有寒穴,清泉出焉,其味甘香)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绝顶干云峻,寒泉与穴平。
还同帝台味,不学陇头声。
夜雨遥源涨,秋风颢气清。
谁云蔗浆美,才可析朝酲。
其三 吴王猎场(在华亭谷东,吴陆逊生此,子孙尝所游猎,后人呼为陆机茸,今其地为桑陆)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昔在全吴日,从禽耀甲戈。
百车尝载羽,一目旧张罗。
地变柔桑在,原荒蔓草多。
思人无复见,落日下山坡。
其四 柘湖(在县南七十里,湖中有小山,生柘树,因以为名。《吴越春秋》:海盐县沦没为柘湖。《吴地记》:秦时有女入湖为神,今其祠存)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世历亡秦杏花村集作秦亡)远,湖连大海濒。
柘山标观望,玉女见威神。
渺渺旁无地,滔滔孰问津。
何年化鱼鳖,髣髴历阳人
其五 秦始皇驰道(在县西北昆山南四里,相传有大岗,路西通吴城,即驰道也)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秦德衰千祀,江滨道不脩。
相传大堤在,曾是翠华游。
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
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杏花村集作郊)丘。
其六 陆瑁养鱼池(在县西,今名瑁湖。或云即陆瑁所居,相传有宅基存焉)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代异杏花村集作异代)人亡久,滮池即旧居。
未移当日地,无复故时鱼。
蒲藻依稀在,风波浩荡馀。
水滨如可问,一为访庭除。
其七 华亭谷(在县南,萦衍三百里入松江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深谷弥千里,松陵北合流。
岸平迷昼夜,人至竞方舟。
照月杏花村集作日照)方诸泣,迎风杏花村集作风迎)浮。
平波无限远,极目涨清秋。
其八 陆机宅华亭谷水东有昆山,相传即其宅。陆机诗云:髣髴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今其地存焉)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旧谍传遗趾,悠然历祀深。
人无令威至,门异下邽箴。
谷水当年溜,昆山昔日阴。
鲁堂那复见,丝竹若为寻。
其九 昆山华亭谷东二里有昆山陆机祖葬于此,因生机、云。时人以昆山出玉,因名此山,以美、云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昔有人如玉杏花村集作此),兹山得美名。
岩扃锁积翠,谷水断馀声。
乔木今无在,高台久已倾。
如何嵩岳什,独咏甫侯生。
其十 三女岗(在县东南八十里,相传吴王葬女,为三女岗于此)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
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
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
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宋杨潜绍熙云间志》卷下)
曲水 北宋 · 唐询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依山营废壤,结宇跨通沟。
派引平湖远,声分几曲流。
交阴覆脩竹,照影下轻鸥。
此日群贤集,宁疏晋世游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五泄山 其一 北宋 · 唐询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寻彻灵潭第五源,旋攀萝茑至山巅。
寒声昔谓来天外,巨壑今知在目前。
峭壁无时长蔽日,重岩不雨亦生烟。
临观已觉尘心尽,更欲凌云访列仙。
寄五峰谏长老 北宋 · 唐询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禅客居山患不深,五峰幽绝杳难寻。
门前流水朝还暮,堂下閒云古复今。
月色有时依宴坐,秋声随处伴讴吟。
期师便作终焉计,忍负平生物外心。
会稽溪口师上人 北宋 · 唐询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溪口相传地最灵,其间风物与人清。
钟声夜到江头尽,云气朝从槛外生。
几副轻绡供画笔,一林脩竹寄閒情。
闭门终日无尘事,卧看南□自晦明(以上同上书卷一二)
山堂偶书 北宋 · 唐询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在处烟云早晚生,自疑呼吸气皆灵。
十年梦寐江山里,今见江山入户庭。
杭州日送客舟中 北宋 · 唐询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山雨霏微不满空,画船来往疾轻鸿。
谁知独卧珠帘里,一榻无尘四面风(以上《杏花村集》)
五泄山 其二 北宋 · 唐询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游遍西潭返步迟,乱云随履雨沾衣。
山形相向还相背,独有溪流共我归(同上书卷四)
请罢制科奏庆历六年 北宋 · 唐询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
臣伏以汉制,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由汉涉唐,虽用其科,而不常置。
若天见灾异,政有阙失,则诏有位,使荐之于朝,冀闻谠言,亡有所讳。
又有茂才异等科,本朝稽用旧文,讫真宗之世,三建此科。
自陛下即位,增修六科,以来多士,令两省少卿监以上各得奏举。
后又止用贤良、茂才二科,随进士科设之。
近年率不用保任之官,皆自名科目。
贤良方正、茂才异等皆名号之美者,使举而为之,犹曰近古;
即自颛其美,顾所未闻,谦逊之风,颓替甚矣。
有应所举,必先之以所著文词,第而列上,考于两制而进退之,幸而不遗,然后得诏。
未能亲试,前集有司。
而所出论目悉用经史名数,其于治乱之体,固无所补。
及对诏策,大率不过条对义例,稽合注解。
又复牵于文字之数,迫于淆杂之间,纵使魁磊之士、高明之才,胸虽有奇,言不得骋。
既人人所习,主于强记博闻,辞多泛说而已。
至于救辅国体,开陈策画,则何恃哉!
故始初应诏才数人,后乃至十馀人,今及三十人。
其科益久,其进益多。
既升本科,曾未累岁,悉至显官,虽非其人,例不可抑。
况直言极谏非当无事而求,茂才异等岂谓循常之选?
其弊若此,顾宜图之。
今具两汉始置贤良方正及茂才异等,并因灾异诏举贤良故事。
前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封元年,以名臣文武欲尽,诏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者。
凡五十四年间,一举贤良,一举茂才
孝昭始元元年,诏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
宣帝地节三年,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亲民者。
元康四年,遣太中大夫瞗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举茂才异伦之士。
凡二十五年间,二举贤良、一举茂才
孝元初元元年,诏以地震,令丞相御史二千石举茂才异等、直言极谏之士。
永光二年日食,令内郡国举茂才异等、贤良直言之士。
凡十六年间,一举贤良,一举茂才
成帝建始二年,以元年灾异屡见,诏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河平四年日食水灾,诏举贤良方正,并令濒河之郡举有行能直言之士。
鸿嘉二年,诏以数遭水旱,举朴厚有行能直言者。
元延元年,诏以日食星陨,令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凡二十六年间,四举方正直言。
后汉光武建武六年日食,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七年日食,诏公卿、司隶州牧贤良方正各一人。
三十三年,两举贤良。
章帝建初元年地震,诏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五年日食,诏公卿以下举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凡十三年,两举直言。
和帝永元六年,诏以凶馑,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十七年间,一举贤良。
安帝永初元年日食,诏公卿、内外众官、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各一人。
五年日食、地震,诏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凡十九年间,两举贤良。
顺帝延光四年京师大疫,诏公卿、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
永和六年日食,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者各一人。
凡十九年间,两举贤良。
本朝但用两汉之名,而非两汉之制。
请自今更不与进士同时设科。
若因国家灾异屡见,非时举擢贤俊,临时咨访,近臣审举之。
其所举之人,如汉故事,亲策当世要务,罢秘阁所试六论。
按:《宋名臣奏议》卷八二。又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二五。第五册第四四二四页《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五八,《太平治侯统类》卷二七。
请严边备奏庆历六年七月 北宋 · 唐询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五九、《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一八(第三册第二○九○页)
近者京师雨雹、地震,此阴盛阳微、夷狄侵侮中国之象。
今朝廷以西北讲和,蜪弛二边之备,臣常默以为忧。
愿下圣诏,申饬守边之臣,其于兵防敢有慢隳者,以军法论。
乞免判三司开拆司至和二年三月六日 北宋 · 唐询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一三(第三册第二三七八页)
判三司开拆司,缘本司系发于三部文字,若候臣后殿讲筵祗应罢入省,显有稽滞,乞改一合入者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