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谊
游曾公岩 宋 · 刘谊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寻得新岩冠一州,使君从此作鳌头。
千年草莽埋幽致,今日衣冠成胜游。
洞穴已能惊俗眼,神仙须合隐浮丘
主人将为商霖起,还许微官卜筑不(同上书卷二二)
郎官湖 宋 · 刘谊
五言绝句 押删韵
滚滚长江水,苍苍大别山
古今人老尽,山水镇长闲(《舆地纪胜》卷七九《荆湖北路·汉阳军》)
茅山 宋 · 刘谊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曾跨江西使者鞍,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袄宽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一七)
黄山温泉 宋 · 刘谊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山有灵砂泉色红,涤除身垢信成功。
不除心上无明业,只与山间众木同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七)
留题融州老君岩 其一 宋 · 刘谊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谩说人间假像真,老君形相亦虚言。
岩前瑞气归宸翰,佛子年年□国恩(自注:中有太宗御书,岁度僧一□而□子之徒仍不与。)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凿成岩穴鬼工难,中有神仙自往还。
不见桃花开落处,祇随流水到人间清谢启昆《粤西金石略》卷四)
按:清 谢启昆 嘉庆《广西通志》卷一六作曾布诗,题作《真仙岩》。
其一 宋 · 刘谊
 押元韵
铜柱将军嗟不见,铁胎丞相镇长存(《舆地纪胜》卷九○《广南东路·韶州》)
其二
十里崇因寺,临江水气中(题崇因寺
按: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一
张颉凌辱官吏事奏元丰元年十一月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四
近准朝旨,下提点刑狱司劾本路转运使张颉由此忿躁,凌辱官吏,甚于前日。
桂州司理参军沈竦因白公事,骂竦为贼,怒竦分说,以至令军士捽抑之。
乞烧瓦运木板盖邕州官舍民居奏元丰二年二月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
邕州官舍民居,悉以覆,兼兵火之后,边城楼橹未备。
乞集陶匠烧瓦,运宜州木板,置溪洞,盖公私屋宇,庶绝火患。
论广西路役钱奏元丰二年十二月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二二(第七册第六一六七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粤西文载》卷四、《宋史翼》卷三
广西一路户口才二十万,盖不过江淮一大郡,而民出役钱至二十九万缗,募役实用钱十四万缗,馀四万缗为之宽剩,百姓贫乏,非他路比。
上等之家,不能当湖、湘中下之户,而役钱之出,概用税钱,税钱既少,又敷之田米,田米不足,复算于身丁。
广西之民,身之有丁也,既税以钱,又算以米,是一身已输二税。
殆前世弊法,今既未能蠲除之,而又敷以役钱,甚可悯也。
广东西路监司提举司吏人一月请给,上同于令禄,下倍于摄官
谓当裁损,以减雇钱,庶以宽身丁田米之所出,与夫下户役钱,甚大利也。
论盐法宜变奏元丰五年三月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四
闻道涂汹汹,以卖盐为患。
望密遣中使体访情实,稍变法以便民。
论出钱害法十事奏元丰五年三月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二四(第七册第六一六八页)、《宋史翼》卷三
由唐至于五代,暴政所兴,二广则户计一丁,出钱数百,输米一石。
江东、西许之酿酒则纳曲钱,与之食盐则输盐米,供军须即有鞋钱,入仓库则有蕟钱,正税之外又有租钱。
宋有天下,承平百年,二广之丁米不除,江南榷酒而收曲钱,民不得盐而入米,比五代为加赋矣。
嘉祐中许商,乃立租钱,茶租以税为本,比国初又加赋矣。
虽然,民生不见兵革,安于田亩,而以财力奉公家,未告病也。
而论者以为无政事,故财用不足。
陛下有忧之,起王安石参大政,未久而相之,又以王安石所推引而任吕惠卿、曾布、李承之,内则议令,外则察访,举天下之法而新之。
陛下日旰宵中,以听万务。
自古好治之君,至诚笃信,排天下之议论而任安石,未有如陛下者。
安石者以身当天下之怨,以报陛下,固亦鲜比。
当此时,朝廷郡县,颇革因循之弊,上下日以赴功,而一切禁言新令之不便,是以法度未备而已敝。
夫法已有弊,智足以知之,然则当更而不更者,何哉?
是大臣造法之过,而群臣不言之罪也。
伏思陛下所立新法,本以为民,为民有倍称之息,故与之贷钱;
为民有破产之患,故与之免役;
为民无联属之任,故教保伍;
为民有积货之不售,故设市易,皆良法也。
行之数年,天下讼之,法弊而民病,色色有之,其于役法尤甚。
臣请试言其甚者。
朝廷立一法,使民出钱,而害法者十,臣请逐言之。
唐坏租庸调法而为两税,其后每税钱千而增二百,是庸之外一取矣。
五代之曲盐鞋蕟,本朝皆入两税,是庸之外两取矣。
又出茶租,是庸之外三取矣。
又出役钱,是庸之外四取矣。
四取之外,又出宽剩,是庸之外五取矣。
是谓不原赋税本末轻重,而出钱害法一也。
陛下以乡户衙前破民家产,故占籍而税者,皆使出钱以助役,此良法也。
然差役以版籍为宗,版籍以税钱为宗,避差科者或隐寄税钱,诡名以就下等;
又税之重轻不当田之肥瘠,议法之臣未尝讲此。
案天下不正之籍,一切随税而出钱,是谓不正天下之籍,而出钱害法二也。
五等之有差役,一乡不过十人,其次七八人,在公者少,而安居者多矣。
议法之臣始曰助者取于官户、单丁、女户、寺观未尝为役者,出钱以助重役尔。
既而变法不计贫富,以税钱为率而取之,谓之免役。
凡军人代役,则取其钱以还三司,及贫民未尝为役,则又取之,何哉?
臣尝为广西常平矣,广西凡为税钱一文者,出钱七八或五六。
夫一年之间出钱五六,若未病民也;
然以五六钱所出,方夏秋农趋功时,两至官府,公使糜费,又且数倍。
古之养民,「昼尔于,宵尔索绹」。
今之贫民以五六钱夺其时,甚可怜也,故宜、融之民逃入蛮峒,廉州之民燔屋而逋,亦可见矣。
是谓下户出钱害法三也。
朝廷以吏为贪墨,考古庶人在官之制,而与之重禄,用河仓法决其贿狱,可谓美意矣。
立法之初,盖当考事局之繁简,吏案之轻重,州县之大小,以差制禄可也。
不论大小轻重之别,多者至七八千,州县常平两案,或至六千,多者至八千。
本朝簿尉,下县或七八千;
今之吏乃数倍于此,岂非庸钱太厚乎?
其它容有徒费者矣。
如前者既罢之,帐司是也,是谓庸钱太厚,又有徒费,害法四也。
夫庸钱既厚,则取民不得不多。
两浙之民,富溢其等者为无比户,多者七八百千,其次五百千。
臣窃以旧法言之,役之重者为乡户衙前,其次盐秤子,其次酒务。
使为上户者十年而一役,费钱百万,则是年百千矣。
今上户富者出八百千,则是七倍昔日。
以一户计之,十年之出已八百万矣。
如此则民家之钱安得不穷,天下财产安得不蹙,而法为利民。
是谓出钱太重,害法五也。
法以役人有定数,而年岁有丰凶,故立宽剩以备岁,与夫捕虎缓急之用,此良法也。
司农意规宽剩,不立正法,行之数年,州县宽剩刻纳减放不及之钱,贯已朽矣。
役钱中又出杂支宽剩,此为何名而取也!
是谓宽剩太多,害法六也。
夫男耕女桑不给,于买钱以输公家,其势不得无困穷矣,今不恤,卒不幸。
有方二三千里之水旱,则将何以恤之乎?
陛下尝试以近事观之。
前日明堂赦书,元丰元年以前赋剩苗役逋负,一切放免。
江西虽小,所蠲除数百万。
一路如此,其它可知。
臣以谓赋税者朝廷正利,尺布斗粟,何可不偿。
今天下之民,连年逋负,惟幸蠲放,一有饥馑,仰给于县,其故何邪?
盖役钱杂色输官已多,虽乐岁无赢馀,正税所以不入也。
昔之人君盖尝变法矣,然其君臣未尝不相为终始也。
昔者陛下以天下之法弊,故革而新之,则是变法者,陛下也;
承意而立法者,王安石也;
润色讨论之者,吕惠卿、曾布之徒也。
故重司农之权以颁法,又诏仓官以行法,可谓有序矣。
然而造法之臣,不原陛下惠民本意,一切以利为本。
于是患失之徒,争言新法之便,司农不问是否,随事立法。
法未成全,而安石、惠卿有隙,曾布相继罢去,而新法一听于司农
主司农者,大抵妄意朝廷志在财用,希合而已。
大臣袭故事,不敢复议利害,画而守之,行之数年,天下受其弊。
是谓法未成而立法之臣去朝廷,害法七也。
然而上下相目而不言,是群臣持禄养,交负陛下也。
而今日定法之臣又无一言救其弊、徒颁条式以减淮浙役人桩留为说,责诸路依式成书,移东就西,减五增十,固无毫发有补朝廷。
所谓提举仓官,又不肯论列利害,意者欲继前轨,趣成书,总天下方数见之空文,叨天下之功以幸富贵。
是谓司农不察,仓官不救弊,害法八也。
夫二浙之法,始于李承之,其次沈括,其次吴雍,凡三遣使矣。
屡变法矣,然民不知法之为利,而日益贫者,徒知更出钱之法,而未尝减钱以利民也。
是谓减役人而桩留其钱,害法九也。
自改法来,变圆融为和市,有司不为陛下惜,乃轻为价,上督责则下疾驱,为县令者乃一科买于民。
昔臣过淮南淮南之民科黄河夫,夫钱十五千,上户有及六十夫者。
湖南买弩,桩官估二十,百姓实费二千,户有及二十条者。
江西买军须衲袄,官估八百,实费三千。
其它翎毛竹箭,无不数倍。
县官缓急资于民,民出其馀助公上,理固然也。
然民已出役钱,又不免于科配,是谓百色配买,钱价伤民,害法十也。
凡此数弊者,不见于上而见于民,民情壅于上闻,甚可痛也。
《传》曰:「知予之为,取政之宝也」。
今有司但知取民,甚无谓也。
然救今日之弊,岂有难哉,陛下鉴害法者悉更之,民享大利矣。
伏惟陛下察臣之言不在于私,嘉听幸甚。
支移苗米于民不便奏元祐元年四月二日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五(第七册第六三七八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宋史翼》卷三
钦、横二州每年支移百姓苗米纳于邕州太平诸寨,廉州米纳于钦州白州米纳于廉州化州米纳于雷州高州米纳于容州,类皆陆行,近者十程,远者二十程,于民不便。
江西盐法之弊奏元丰五年三月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四、《宋史翼》卷三
历洪、筠等州,据百姓陈状,论诉州县抑令置铺置盐,已牒所属施行。
臣窃详蹇周辅元立盐法以救淡食之民,于今民间积盐不售,以致怨嗟。
卖既不行,月钱欠负追呼,刑责将满江西
其势若此,则安居之民,转为盗贼,其将奈何!
湖州吴山端禅师语录序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光绪《归安县志》卷二○
禅师讳净端字明表,族姓丘氏,本贯湖州归安人也。
受业吴山解空院,得法于临安龙华齐岳禅师
一参宗匠,顿悟全机,解不存玄,见量颖脱,三千法席,众少投机。
退隐本山,自号安闲和尚
行将赴官南方,因入山礼师,又有偈赠曰:「天公不见过,祇为肚皮大。
奉劝刘谊翁,为官依此做」。
言咏玄妙,于里中石壁间诗颂颇多,皆如寒山、拾得之流,谛寔至理,或有可观。
师以无碍辨才,中传富于有缘法施,故序。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首,续藏经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曾公岩记元丰二年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
元丰元年冬,交人入贡。
上方择人处置疆事,乃诏曾公自广州移帅桂府。
二年,南方无事,民和岁丰,公以其馀暇访寻之山水奇胜处。
一日,率郡僚游所谓风洞者,纵步而东行,得一岩于榛莽间。
岩之前有石为之门,屈曲而入,则流水横其中,碧乳垂其上。
周环四视,其状如雕镌刻镂,殆出于鬼工,而不类于融结者也。
公于是拂石求前人之迹,则未尝有至者焉。
乃构长桥跨中流而渡,以为游观宴休之处,且与众共乐之。
自是州人士女与夫四方之人,无日而不来,其岩遂为桂林绝观。
之洞穴最多,南有白龙,北有石门,回穴据其东,隐山在其西,皆唐名流之所尝游也。
观其咏歌序刻,莫不极道其胜概,而叹前人之所遗者。
斯岩之景亦冠绝矣,而乃独遗之,是真可叹也已。
岂当时忽于寻访而不见邪?
将唐人所谓天作而地藏之,必待君子焉后显邪?
余生长东吴号为山水窟中,如天台、雁荡,最为奇观,然未有过此者也。
邦人乐公之德政,而愿以「曾公」名其岩,以比甘棠之思。
余故为书之,且以告后人,收入为□经盛事云。
公名布,字子宣其年九月廿六日管勾本路常平
江阴县刘谊记。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九四九八。又见《粤西文载》卷一九,《粤西金石略》卷四,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