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静之” 相关资源
释静之初唐 604 — 660年2月27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赵
雍州高陵人
始二亲以求嗣。
持诵观音号。
既孕。
母固却欲绝荤。
异平昔。
甫七八岁时。
即依文习弥陀观。
及白骨观。
皆有成。
每志出家。
亲以仅一子不许。
未几父官于蜀。
俄而父卒。
念欲自焚以报。
或引金刚般若以为舍身不如持经。
因剃落。
专依江禅师业定。
贞观初
隐居道江彭山光化寺
一坐十馀年。
不事别房。
受其训者。
常二百馀人。
昼夜进脩罔怠。
旋徙灵岩深山中。
虎与俱无所忤素善。
利州道禅师请安居于剑阁北之穷腹山。
俦侣十馀辈。
蓄米四石。
三月竟而所食一石。
曾未尽。
忽鼻患肉塞。
百方莫能疗。
僧有令诵般若心经万遍者。
至五千遍即肉脱而愈。
尝于秦州为毒蛇所螫。
痛甚。
以三昧力随获消除。
后有疾苦亦如之。
由是撰集诸家观门一卷。
行世。
显庆三年
诏居西明寺
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右胁卧而卒。
寿五十七。
其未卒也。
利州所居寺。
胡桃
忽凋残。
挠拔。
殿宇仆压而像略无损。
其必有所关系哉。
释静之
姓赵
雍州高陵人
父母念善绝无息胤。
祈求遍至而无所果。
遂念观音旬内有娠。
能令母氏厌恶欲染辛腥永绝。
诞育之后。
年七八岁乐阿弥陀观。
依文修学随位并成。
行见美境骨观明净
性乐出家。
既有一子誓而不许。
随父任蜀不久崩亡。
意欲为父焚身报德。
有一贤人引金刚般若云。
舍身不如持经。
乃回心剃剪用伸罔极。
一入法门翘诚逾厉。
随听经律而意在定门。
后从江禅师习观。
而威容端雅。
见者发心。
贞观初
隐益部道江彭门山光化寺
一十馀载。
常坐茅宇不居僧房。
四方集者二百馀人。
六时三业不负光景。
又别深隐入灵岩山
大虫为偶无所惊扰。
利州道禅师
素交既久。
请入剑阁北穷腹山。
徒侣十馀。
赍米四石。
恰至竟一石未尽。
小时鼻患肉塞。
百方无验。
有僧令诵般若多心万遍。
恰至五千肉铃便落。
行至秦州被毒蛇螫。
苦楚叵言。
以观行力便见善境。
自然除灭。
后遇疾苦依前得差。
乃撰诸家观门以为一卷。
要约精最后学重之。
显庆三年
召入西明。
别立禅府。
利州本寺。
桂树忽凋胡自拔。
佛殿无故北面仰地尊仪不损。
斯亦德动幽灵为若此也。
显庆五年春三月二十七日
右胁而终于西明。
春秋五十七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