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僧仙
西域康居国人
少业贾。
泛两舶往来吴蜀江海间。
致赀货。
直钜万缗。
僧达禅师
梓州新城牛头山
偶造焉。
则为说法曰。
夫生死轮转。
爱必有离。
身且如尔。
而况外物乎。
又尝扣房。
不应。
因窥其户。
独见水盈室内。
识者以为入水观故然。
于是大领寤。
即沈两舶。
谢遣妻子。
薙落于灌口山竹林寺
对众自誓曰。
苟非得道。
终不出山。
益遁夐绝地。
结宇习定。
每定必四五日乃出。
因能言未来事。
皆验无小爽。
明日客至。
夜先具告其数。
神异䆮以著闻。
梁始兴王澹镇蜀。
待以师礼。
携至
天监十六年
游青溪山。
将驻锡焉。
先是道士李学祖等。
占之以事营建。
至辄芟垦。
道士屡诃止弗为听。
而所辟仅容绳床许。
无何火发。
道士望见之。
相顾以为且烬
趋视之。
则危坐烈焰中自若也。
由是知其获火光三昧者。
道士亦从而推敬矣。
后道场之成。
多其力焉。
澹以冥感。
造四天王于梁泰寺。
凡六齐日。
则设供会众。
往赴。
而五色光明。
出四王顶。
流耀近远。
所执香炉不待火爇。
而烟气自腾。
刺史鄱阳王恢
躬受教戒。
太尉陆法和
微时即慕向侍左右。
给薪水二十年。
客稍慢悔则曰。
三台贵公。
可詈辱耶。
偶卧疾。
或见缥衣童子持药。
青溪水中跪进之。
疾良已。
寻归蜀。
盖留陕者二十有八年矣。
至则蜀民如见父母。
会大旱。
托之祈雨。
徐以杖扣龙湫曰。
何嗜睡如此。
雨霶霈不旋踵。
民率歌舞其德复时为请者。
扪肘腋。
应念获舍利。
隋混一。
蜀王秀命召之不至。
怒以兵诣。
势殊可畏。
闻之。
著僧伽梨。
念佛以俟。
而天气倏变。
云雾晦冥。
雹雪飘洒。
溪涧湍涌坏行路。
士卒沮莫进。
王惧而悔过。
乃霁。
及见礼敬听法。
迎住成都之众净寺
开皇中
仍归山寺。
其将归。
山灵前为扫除道路。
既归。
有客僧。
宿房中。
亟起之曳出。
已而屋倾压。
呜呼其悲济可量耶。
年百馀岁而灭。
葬山中。
俗至今以仙阇梨呼之。
释道仙
一名僧仙
康居国人
以游贾为业。
往来吴蜀。
江海上下集积珠宝。
故其所获赀货乃满两船。
时或计者云。
直钱数十万贯。
既瑰宝填委。
贪附弥深。
惟恨不多。
取验吞海。
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山
僧达禅师说法曰。
生死长久无爱不离。
自身尚尔况复财物。
初闻之。
欣勇内发。
深思惟曰。
吾在生多贪。
志慕积聚。
向闻正法。
此说极乎。
若失若离要必当尔。
不如沈宝江中出家离著。
索然无扰岂不乐哉。
即沈一船深江之中。
又欲更沈。
众共止之。
令修福业。
曰。
终为纷扰。
劳苦自他。
即又沈之。
便辞妻子。
又见房凝水滉瀁。
知入水定信心更重。
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终不出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
始开见佛在其处。
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挺卓不群。
野栖禽狩。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对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
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唯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
起共接语。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
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
皆如其说曾无缺长。
梁始兴王澹。
褰帷三蜀礼以师敬。
携至陕服沮曲。
天监十六年
青溪山。
终焉志也。
便薙草止客绳床。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屡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乃宴如曾无屑意。
一夕道士忽见东岗火发。
恐野火焚害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
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刺史鄱阳王恢
躬礼受法。
天监末
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
每六斋辰常设净供。
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所执炉自然烟发。
太尉陆法和
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
给使
僧有肆责者。
曰。
此乃三台贵公。
何缘骂辱。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或劳疾。
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
化道大行时遭酷旱。
百姓请祈。
即往龙穴
以杖扣门数曰。
众生忧苦。
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蜀王秀
作镇岷络。
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
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踪可即加刃。
闻兵至都无畏惧。
索僧伽梨。
被已端坐念佛。
山足。
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军无计。
事既窘迫。
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
山路清夷得至所。
王躬尽敬。
便为说法。
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
郭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一夜客僧止房。
往曳出。
房因即倒。
年百馀岁端坐而卒。
仍葬彼山。
益州今犹有木景白叠尚存。
云是圣人
阇梨许。
释道仙
一名僧仙
康居国人
初以游贾为业。
后值僧达禅师为其说法。
遂沈宝船于江。
辞妻子投灌口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不出此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始开见佛在某处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挺卓不群野栖禽兽。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准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起共接晤。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
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皆如其说。
曾无欠长。
梁始兴王澹褰帷三蜀。
礼以师敬携至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属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乃晏如曾无所屑。
一夕道士忽见东冈火发恐野火焚害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中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刺史鄱阳王恢躬礼受法。
天监末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像。
每六斋晨常设净供。
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所执炉自然焰发。
太尉陆法和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供给使
僧有肆责者。
曰。
此乃三台贵公何缘辱骂。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或劳疾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化道大行。
时遭酷旱百姓请祈。
即往龙穴以杖叩门。
数曰。
众生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
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蜀王秀作镇岷络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纵可即加刃。
闻兵至都无畏惧。
僧伽黎披衣端坐念佛。
山足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车无计。
事既窘迫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山路清夷得至所。
王躬尽敬便为说法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举国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年百馀岁端坐而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