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宽初唐 ? — 653年6月2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杨氏
益州绵竹孝水人
父玮事三洞法。
绵梓诸州。
岁率馈来。
章符佩悬。
以致福利。
瞽俗趋向之。
门庭如市。
妻始生一女。
名信相
次生
其孕子娩皆异常。
瑞相尤甚。
方五六岁。
信相共于一处语。
父母旁听之。
莫能晓。
怪而问焉。
答曰。
佛来为我说般若圣智界入法门。
兹与姊评议尔。
父母附口录二百馀纸。
以示龙怀寺会阇梨
会曰。
悉合经旨。
有禅师
净慧寺入定。
信相偶往。
至其门不肯前。
曰火聚奈何。
或曰何不以水灭之。
信相即作水观。
是禅师出定。
劝其父母。
宜使出家。
当是时。
婿已入聘币矣。
喻之不可。
而道俗为出财赎。
然后许。
因偕剃落。
蜀王秀镇坤维。
王妃为造精舍供养。
尝出游。
或生疑嫌。
信相召语之曰。
莫于三宝所怀异心。
自取罪苦。
遇作功德事。
使掘地。
往往获金。
如所费。
其于饮食。
或连日夜恣啖。
未尝以为饱。
或饿经岁序未尝饥。
人目之圣尼
精舍犹呼圣尼寺云。
年十三。
依空慧寺彻禅师学。
凡经律不待教。
率淹贯如宿习。
朋类难问。
辄为通。
龙怀会公。
尤敬事。
至纵其闲适。
不敢役使。
徒众二百馀人。
窃以为言。
会闻而诲之曰。
此吾先师相禅师也。
昔先师。
与吾隐南山
以避周祸。
隋兴
吾归蜀。
先师嘱之曰。
汝于彼土有缘当盛。
致俦侣中有慧宽者。
宜善视之。
今其名良是。
吾亦焉敢慢吾先师哉。
且计先师死日。
受生之辰也。
以故益不疑。
逮壮阐化乡里。
二亲咸慕服。
遂寺所居宅。
自尔梵刹望。
而营斋祈福者。
所在群聚。
成都等七十县。
岁时迎请供养。
施利山积而功德大矣。
贞观中
洛县僧策。
持祝神效。
一日暴卒。
顷之苏曰。
见阎王使持祝。
并请师。
讲地狱经。
以救罪人。
然初不以介意也。
经月馀复绝而苏曰。
阎王大怒挞我百。
于是造
疲剧中道而卧。
顿觉旋风举之空中。
倏尔而至。
殊不知三十里之遥也。
方集众读经。
顾策曰。
远行劳苦。
为众生故。
当勿辞劳也。
即令策升座持祝。
自讲经。
二中年绵竹宋尉。
世儒者。
颇慢佛。
每戏曰。
我于佛再赖其力。
或诘之则曰。
吾家圜阓中。
往来者于侧溺不可禁。
因书佛字揭墙壁乃止。
尝冬月坠水得出。
然寒甚且死。
求火不时得。
会有木佛在堂上。
急取烧之以活。
间致书喻之。
语意勤渠。
宋用以拭大便曰。
世以此道人灵异。
今何如。
即粪门裂。
终踞厕莫能起。
口唱死。
连日夕。
遽使召谢。
愿造经像忏悔。
一月竟死。
什邡陈氏施园图建寺。
为区画。
断竹标其上曰。
此可为佛堂。
顿见泉水自标处上涌。
命掘之才数尺。
于大石下获金瓶。
储舍利七粒。
益拜请。
而舍利遂放光。
其变化之多。
至于满瓶。
永徽四年夏六月二十五日
夜沐浴更衣。
跏趺坐执炉。
趣打钟。
钟闻近远。
空中哭声。
寺内光明烛天。
于是举城奔赴曰。
阇梨涅槃矣。
示寂于所居之净慧寺
前一月。
寺池之红莲开白华。
桥三道。
其一正直。
房无故而梁圮。
声震一寺。
豫章大木流血涧中。
砖塔十七层。
高数十丈。
忽中拆数寸。
神人五百从西方来。
皆长丈馀。
服天衣。
持香华。
擎紫金台迎
悉遣去。
既丧。
双鹅伏灵前。
悲鸣飞舞以送。
由寺至山二十里。
黑云翔空注雨。
随棺草木皆靡。
境内老幼缟素泣临。
尽三岁遗体在山。
端坐如生。
略无禽兽侵蚀。
污秽朽腐之
民间斋僧供佛。
必别设座至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