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志超隋末唐初 571 — 641年3月1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田氏
其先同州冯翊人
后徙并之榆次
小欲脱俗。
而二亲以无他子。
常抑绝之。
弱冠强为纳室。
夜坐床上。
为妻说法。
妻亦感激流泪。
久之辞去。
年二十七。
依里之开化慧瓒禅师薙落。
既受具。
即往定州探律禀教。
阅五载而学有成绪。
乃入太原之西北山
创立禅林。
晓夕修定。
玄侣闻风。
不远而至。
大业初
有司禁僧。
不得檀出寺门。
京师将以闻上。
内史以事非要害。
拥蔽不通。
季年𡨥盗充斥。
并部尤甚。
徒众云臻。
粮粒山积。
一夕持炬排门。
白刃交临。
而坐者株杌。
略不摇动。
贼皆拜伏。
因随宜诱掖。
以导其善。
高祖起义。
亦迁住凝定寺。
义宁二年
入京奉贺受禅。
引见太极殿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于邀其第之别院以居。
无何而沙门
灵润智信智光等。
以贵游之地。
非宴寂之场。
乃延之蓝田山化感寺。
武德五年
又徙晋之介山抱腹岩。
既而复治汾州介休县之严寺。
盖山林则便于练行。
朝市则易于接物也。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卒于严。
寿七十有一。
汾城南山
释志超
俗姓田
同州凭翊人也。
远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
少在童龀智量过人。
精厉不群雅度标远。
厌世从道贯彻藏俞。
而二亲恃更无兄弟。
虽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私为娉妻。
闻之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藏影无方。
既被执身抑从伉俪。
初则合[承/巳]为踪。
终亦同掩私室。
冀行婚礼也。
惟置一床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加坐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事等金形。
屡被𧧷劝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放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志德澄明行成众范。
未展度限历试诸难。
志超洁正身心勤履众务。
僧徒百数供杂五行。
两食恒备六时无缺。
每有苦役必事身先。
亲阅验。
其情守节度令受具。
自进戒品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三教备圆。
乃返故乡依岩综习。
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
栖引英秀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定慧双启。
四仪托于戒节。
二行凭于法依。
学观诜诜无威而肃。
致使闻风不远而至。
大业初岁政网严明。
拥结寺门不许僧出。
闻之慨而上谏。
被衣举锡出诣郡城。
望有执送将陈所谏。
而官私弗顾。
乃达江都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还遣并部。
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死者太半。
结徒劝聚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象。
贼乃投仗于地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
咸发心敬合掌而退。
其刚略摄御皆此类也。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弟子二十馀人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挺生不世器琏宏深。
第中别院置僧住所。
邀延一众用以居焉。
亟历寒暑业新弥厉。
但为贵游諠杂外进无因。
必附林薄方程慕远。
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闰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宛然若旧遂延住彼山。
栖志得矣。
摄缘聚结其赴如云。
贤圣语默互相敦重。
而寺非幽阻隶以公途。
晦迹之宾卒难承业乃徇物关表意在度人。
还返晋川选求名地。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创聚禅侣。
岩名抱腹四方有涧。
下望百寻上临千仞。
泉石结韵于仙室。
风雨飘清于林端。
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
自强诲人无倦请益。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严寺。
殿宇房廊躬亲缔搆。
赫然宏壮有类神宫。
故行深者岩居。
道浅者城隐。
师资肃穆竞业其诚。
聆音察色惟若不足。
忽因遘疾便知不久。
诫累殷勤示以祸福。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山世同嗟宾主齐恸。
德仁既往学肆斯分。
葬于城南山阜。
自服膺释种。
意在住持。
昼夜剋勤摄诸后学。
所以日别分功礼佛五百。
禅结四时身诫众侣。
有亏殿罚。
而自执熏炉随唱屈礼。
未尝置地及以亏拜。
及坐禅众也互相惩诫。
才有昏睡亲行励率。
有来投造无不即度授以戒范。
进止威仪摄养将迎礼逾天属。
时遭严敕度者极刑。
而曾无介怀。
如常剃落。
致陆海慕义避世逸僧凭若大山依而修道。
时讲摄论维摩起信等。
并详而后说。
深致适机。
尝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
僧徒仅百偏资大斋。
惟六石同置一仓。
日磨五斗用供常调。
从春至计费极多。
怪而检覆止磨两斛。
据量此事幽致可思。
又数感异僧乘虚来往。
虽无音问仪形可验。
才若堕者便蒙神警。
至于召众钟声随时自响。
石泉上涌随人少多。
灵瑞屡兴如此者非一。
而奉敬戒法罕见其俦。
护慎威仪终始无替。
自隋唐两代亲度出家者近一千人。
范师遗训在所闻见。
传者昔预末筵蒙诸惠诰。
既亲承其绩故即而叙焉。
姓田
同州冯翊人
少在童龀。
智量过人。
厌世从道。
而二亲恃
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
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
私为聘妻。
闻之。
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
抑从伉俪。
初则合卺为踪。
终亦仝掩私室。
唯置一床。
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伽坐。
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
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
事等金形。
屡被訹劝。
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任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出家受具。
自进戒品。
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
寻采律藏。
括其精要。
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
三教略圆。
乃返故乡。
太原之西北千山。
栖引英秀。
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
定慧双启。
大业初岁。
政纲严明。
拥结寺门。
不许僧出。
闻之。
慨而上谏。
披衣举锡。
出诣郡城。
乃达江都
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至隋季多难。
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
死者大半。
结徒欢聚。
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
便欲奔散。
乃以法诫劝。
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
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
心期遂爽。
准式禅礼。
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
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
白刃交临。
合坐端然。
相同仪像。
贼乃投伏于地。
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
量权授法。
感发心敬。
合掌而退。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
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
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
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
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子弟二十馀人。
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
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第中别院。
置僧住所。
邀延众居。
亟历寒暑。
业新弥厉。
蓝田山化感寺。
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
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
延住彼山。
挕缘聚结。
其赴如云。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
创聚禅侣。
观者至止。
陶铸尘心。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
严寺。
赫然宏壮。
有类神宫。
师资肃穆。
忽因遘疾。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