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道纪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僧。
邺下
讲《成实论》三十载。
尝出邺郊讲经,七日一遍,往必荷担,身甘劳苦,以励道俗。
北齐北周吞并,佛法毁灭,遂遁迹深山,不测所终。
有《金藏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何氏
乡里则未闻也。
学专成实。
尤盛门徒。
天保中
每于秋孟
邺都起讲。
一日引众。
南出邺城
有旧门徒。
引众入。
正复相值。
略不退避。
呵之。
彼则对曰。
法鼓竞鸣。
利建斯在。
荣声所向。
师资焉有。
默不答。
竟趋去至城外。
乃悉谢遣其门徒曰。
吾讲已三十载矣。
所成就者。
不知其几何人哉。
且依解立行。
古之遗训也。
今有解而无行。
抑亦奈何。
往不可追。
来犹可及。
吾兹掩关。
以思吾过。
因扫一房。
广读经论。
取寺塔幡灯之由。
经像归戒之本。
著金藏论一帙七卷。
七日一过。
为士女开阐。
而使之归信。
且劝奉持八戒。
行法社斋。
不许屠杀。
数年之间。
环邺之境。
皆遵其教。
故世共称之。
何隐论师
而尊事焉。
尤以扫塔事母为急务。
曰经中以为扫僧地。
如阎浮提大。
不若扫佛地。
如一掌小。
言智田胜也。
母与登地菩萨齐等。
故其事母。
则衣食起居。
必身亲之。
不许人助。
曰母吾形骸之本。
形骸之累。
吾累也。
而何敢累人。
所居无复厮役。
苟有所往。
则装檐为两头。
其一头则塔像经书。
其一头则老母扫帚而已。
或问。
畴昔门徒争道。
还知憾否。
曰殆承其力。
而有今日。
复奚所憾。
释道纪
未详氏族。
高齐之初。
盛弘讲说。
然以成实见知。
门学业成分部结众。
用欣然。
教习之功成遗业也。
天保年中。
秋初立讲。
引众首。
邺城南。
彼旧门人又引众入。
正于阃侧欻尔相值。
曰。
卿从何来。
殊无礼也。
如何师范辄抗拒耶。
既不倾屈。
理宜下道。
彼曰。
法鼓竞鸣。
利建斯在。
声荣之望。
师资焉有。
不答。
自为下道出于城外。
回首告其属曰。
吾讲成实。
积三十载。
开悟匠导望有功夫。
解本拟行斯遗诫也。
今解而不行还如根本不解矣。
徒失前功终无后利。
往不可追来犹可及。
请并返京。
吾当别计。
乃退掩房户。
广读经论。
为彼士俗而行开化
故其撰集名为金藏论也。
一帙七卷。
以类相从。
寺塔幡灯之由。
经像归戒之本。
具罗一化大启福门。
论成之后。
与同行七人出邺郊东七里而顿。
周匝七里。
士女通集为讲斯论。
七日一遍。
往必荷担不耻微行。
经书塔像为一头。
老母扫帚为一头。
齐佛境内有塔斯扫。
每语人曰。
经不云乎。
扫僧地如阎浮。
不如佛地一掌者。
由智田胜也。
亲供母者。
以福与登地菩萨齐也。
故其孝性淳深。
为之缝补衣著食饮。
大小便利必身经理。
不许人兼。
有或助者。
曰。
吾母也。
非他之母。
形骸之累并吾身也。
有身必苦。
何得以苦劳人
所以身为苦先。
幸勿相助。
因斯以励道俗。
从者众矣。
又复劝人奉持八戒。
行法社斋不许屠杀。
所期既了又转至前。
还依上事周历行化。
数年之间绕邺林郊。
奉其教者十室而九。
有同侣者故往候曰。
比行化俗。
何如道耶。
曰。
彼讲可追。
今则无悔。
既往不咎。
知复何言。
后遭周氏吞并玄教同废。
呼嗟俗壤每崇斯业。
及开法始更广其门。
故彼论初云邪见者是也。
所以世传。
何隐论师造金藏论。
终惟也。
改名云
然其所出抄略正文。
深可依准。
后不测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