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善隋 ? — 605年3月1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姓席氏
绛之正平人
童稚出家。
即业禅定。
时汲之林落泉有方公者。
尤负高名。
与善齐。
故白鹿太行抱犊林虑等山。
服道之众。
往来不绝。
后弟子僧袭请于汾曲行化。
未之许。
袭曰。
前后邀迎凡三十馀返。
磨踵有尽。
誓心难舍。
其尚忍之哉。
乃从。
马头山中。
并晋之士麇至。
于是分为四部。
以处东西二林杯盘大黄之地。
仁寿之岁。
其道弥隆。
则经所谓十一切入是也。
垂终告弟子曰。
吾少年时。
山居无所得。
食啖小石子以活。
今患肠中泠结。
盖其积病耳。
死后可破腹观之。
且饬使勤进所业。
又命瓮葬。
而免于焚燎以损物命。
卒于大黄岩中。
则大业之元。
三月十一日也。
袭始为绛人。
晚居晋之宝严寺充直岁。
督丁夫种田。
见杀水陆诸虫之酷。
复循故业。
善之终也。
袭适不在。
久之访问。
人莫知者。
因就山设会悲恸。
地忽爆裂。
声震山林。
而葬瓮涌出。
骸骨雪粲。
舌红赤鲜映。
遂两分之以塔焉。
袭以贞观十五年正月九日卒。
春秋六十四。
晋之小山僧集。
亦有操行。
聚徒不为规矩。
听其自得。
虽地鼠犹驯附。
至可手执。
在他人则否。
僧善
姓席氏
绛郡正平人
童少出家。
便从定业。
汲郡林落泉方公齐名。
各聚其类。
依岩服道。
往还骆驿白鹿太行抱犊林虑等山。
振名四远归宗殷满。
有弟子僧袭者。
悯斯汾曲往延通化
以山众常业恐有乖离。
虽经频请曾未之许。
袭曰。
前后邀迎三十馀度。
元元之情情无已已。
磨踵有尽誓心难舍。
乃从焉。
居住马头山中大行禅道。
蒲虞晋绛荷襆相諠。
众聚繁多遂分为四部。
即东西二林杯盘大黄等处是也。
皆零房别室星散林岩。
宴坐所指十一切入而为标据。
徒属五百肃然静谧。
仁寿之岁其道弥隆。
及疾笃将极。
告弟子曰。
吾患腹中冷结者。
昔在少年。
山居服业。
粮粒既断。
懒往追求。
啖小石子用充日给。
因觉为病耳。
死后可破肠看之。
果如所言。
又累曰。
各勤修业不劳化俗。
癈尔正务。
若吾终后不须焚燎外损物命。
可坐于瓮中埋之。
大业初年三月十一日
加坐如生。
卒于大黄岩中。
道俗依言而殡。
僧袭本住绛州
结心定业。
承习善公不亏其化。
晚住晋州宝严寺
充僧直岁。
监当稻田。
见杀水陆诸虫不胜其酷。
因掷弃公名追崇故业。
师终日他行不在。
借访时人又并终没。
遂赍诸供度就山设会。
悲恸先迹顾奉无由。
寻其遗骸莫知所在。
忽闻爆声振裂。
响发林谷。
见地分涌瓮出于外。
骸骨如雪唯舌存焉。
红赤鲜映逾于生日。
因取骨舌两以为塔。
袭以贞观十五年正月九日卒于山舍。
春秋六十有四。
临终神思安隐称念而逝。
晋州西小榆山沙门僧集者。
苦节山林聚徒禅业。
养蛇畜鼠。
驯附可以手持。
常现左右驱逐不去。
有俗人来辄便自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