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九龄唐 678 — 7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先天元年道侔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
二十四年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
卒谥文献
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
有《曲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科,授左拾遗
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中书令,兼修国史
为著名贤相
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
二十八年病卒。
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
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
”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
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
又以道侔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
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
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
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工部侍郎知制诰
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固辞,不许。
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
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
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有《曲江》二十卷。
事见徐浩撰碑铭。
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
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长安二年(702)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科,授左拾遗
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
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
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荆州长史
卒,谥文献
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
有《曲江》二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九龄字子寿
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进士
始调校书郎
以道侔科策高第。
开元十一年中书舍人内供奉
封曲江男
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令
封始兴县伯
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
卒年六十八。
荆州大都督
谥曰文献
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
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
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
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
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
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
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
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
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
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
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
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
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
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
《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
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主要活动
  • 707年,进士
  • 707年-71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中材堪经邦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 712年-71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拾遗,是年经嗣鲁王李道坚所举,对策三道高第,迁左拾遗
  • 715年-71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宣议郎、左拾遗,为宣议郎,行左拾遗。二月,有上奏
  • 718年,左补阙,春,诏拜左补阙,自韶赴东都。临别之际,有诗记其事
  • 718年,湖南,秘书少监,此次入京,从湘江入长江取道汉水,经襄阳进京
  • 718年,江南西道岳州(湖南岳阳),左补阙,过岳阳与时贬岳州的赵冬曦唱和,有诗
  • 719年-72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由左补阙迁转礼部员外郎,有驳工部尚书宋庆礼谥议
  • 720年-72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由礼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
  • 722年-72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此日,转中书舍人内供奉。为吏部侍郎姜晦撰祭故人文一篇
  • 72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常少卿,随后,改任太常少卿
  • 727年-73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洪州刺史,此日,制授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赴任途中,有酬宋使君见贻诗
  • 730年-731年,江南西道洪州(江西南昌),桂州刺史,此日,转桂州刺史,当管经略使、兼岭南按察使、摄御史中丞、借紫金鱼袋
  • 731年-732年,岭南道韶州(广东始兴),秘书少监,夏初,巡察至故乡始兴,会改秘书少监,临别之际,有酬谢周子谅兼呈广州刺史耿仁忠之作
  • 732年-73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工部侍郎,转工部侍郎,仍充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有谢状
  • 734年,京畿道韶州(广东韶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丁母忧。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
  • 735年-736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中书令,为中书令。正月,有贺诛奚贼可突干状
  • 73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右丞相,复有谢弟授官状。因九龄为严挺之开脱,玄宗累积前事,以裴耀卿、九龄为阿党,二十七日并罢知政事,充左右丞相
  • 73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右丞相,是年为右丞相
  • 737年-74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荆州长史,因周子谅事件所牵,二十日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先所置陈、许、豫、寿等州屯田亦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