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孟浩然盛唐 689 — 7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或691—约740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
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倾服。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辟为从事,未几,返乡。
王昌龄襄阳,访之,相见甚欢,食鲜疽发而卒。
工诗,善写山水景色,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40 或谓字浩然(《新唐书》本传),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后世故称孟襄阳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
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孟浩然长安会见玄宗事,盖来自《唐摭言》卷二。
历代诗话往往引用,流传颇广,然经考證,颇不可信。
二十二年二十四年间,韩朝宗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二十五年张九龄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从事,曾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或祭山川,或游览从猎,与之唱和。
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
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
孟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
孟浩然虽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若干诗中,反映强烈。
此种情绪,到晚年方趋淡漠。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与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今人刘文刚有《孟浩然年谱》。
孟浩然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故历来王孟并称。
诗在唐代即获好评:杜甫称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之五);又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则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
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
《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四部备要》据明刊本排印,最为通行。
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唐诗汇评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开元间长安,应进士试不第。
自洛之越,漫游江、淮、、越、湘、赣等地。
襄阳
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任荆州长史,引为幕宾。
次年归里。
二十八年王昌龄岭南北归,经襄阳,相得甚欢。
寻病卒。
浩然以诗名重当世,与王维齐名,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天宝四载王士源编次其诗为《孟浩然诗集》三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二卷。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后应进士不第,赴吴越一带漫游,以隐士终生。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襄阳集》。
曾多次过江夏(今武昌),在黄鹤楼宴客送友,饮酒赋诗。
黄鹤楼诗作中著名的有《江上别流人》《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送元公归鄂渚》等。
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四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浩然诗,文彩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又“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亦为高唱。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
……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沦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尤。
介其间能不愧者,惟吾乡之孟先生也。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风送香气,露滴清声”。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
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
子瞻谓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臞翁诗评》
孟浩然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刘辰翁《孟浩然诗集跋》
生成语难得。
浩然诗高处不刻画,只似乘兴,苏州远在其后,而澹复过之。
《唐诗品》
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映,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馀。
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调不及王右丞,而闲澹疏豁、翛翛自得之趣,亦非二公之长也。
世代下流,崇慕冠绂,孟君沦落江海,遂阻声华,传之后世,悠然隐意更高。
孟君之节,夫亦久而后定者耶!
《批点唐诗正声》
浩然体本自冲澹中有趣味,故所作若不经思,而盛丽幽闲之思时在言外,盖天降殊才,非偶然也。
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但七言长篇,语平气缓,若曲涧流泉,而无风卷江河之势。
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
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此其占便宜处。
英雄欺人,要领未易勘也。
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轻扬。可取者,一味自然。
孟浩然诗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钟云:浩然诗当于清浅中寻其静远之趣,岂可故作清态,饰其寒窘,为不读书、不深思人便门?
右丞诗,虽欲窃其似以自文,不可得矣。
此王、孟之别也。
何景明语:孟五言秀雅不及王,时闲澹颇自成局。
王世贞语:孟襄阳才不足半摩诘,特善用短耳。
其景色恒傅情而发,故小胜也;其气先志而索,故大不胜也。
偏师而出者,犹轻当于众志而脍炙艺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凡读孟诗,真若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自有一种天然清旷之致。
《诗源辨体》
孟浩然古律之诗,五言为胜:五言则短篇为胜。
《诗源辨体》
唐人律诗以兴象为主,风神为宗。
浩然五言律兴象玲珑,风神超迈,即元瑞所谓“大本先立”,乃盛唐最上乘,不得偏于闲淡幽远求之也。
《诗源辨体》
古人为诗,有语语琢磨者,有一气浑成者。
语语琢磨者称工,一气浑成者为圣。
语语琢磨者,一有相类,疑为盗袭;一气浑成者,兴趣所到,忽然而来,浑然而就,不当以形似求之。
试观浩然五言律入录者,无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
后人才小者辄慕浩然,然但得其浅易耳。
《诗源辨体》
李、杜二公诗甚多,而浩然诗甚少。
盖二公才力甚大,思无不获。
浩然造思极深,必待自得。
故其五言律皆忽然而来,浑然而就,而圆转超绝,多入于圣矣。
须溪谓“浩然不刻画,只似乘兴”,沧浪谓“浩然一味妙悟”,皆得之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五言律,摩诘风体不一,浩然机局善变。
摩诘可学,而浩然不易学也。
浩然如“云海访瓯闽”、“沿溯非便习”、“士有不得志”、“拂衣去何处”、“府寮能枉驾”、“敝庐在郭外”、“闻君息阴地”、“与君园庐并”、“去国已如昨”、“少小学书剑”、“挂席东南望”、“遑遑三十载”、“南国辛居士”、“旧国余归楚”、“二月湖水清”等篇,格虽稍放而入小变,然皆神会兴到,随地化生,未可以智力求之。
至如“欣逢柏台旧”、“义公习禅寂”、“支遁初求道”、“龙象经行处”等篇,则皆幽远清旷,以丘壑胜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忌闹,孟独静;诗忌板,孟最圆,然律诗有一篇如一句者,又有上句即有下句者,往往稍涉于轻,乃知有所避必有所犯。笔力强弱,实由性生,不复可强,智者善藏其短耳。
《骚坛秘语》
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蠖斋诗话》
襄阳五言律、绝句,清空自在,淡然有馀,衍作五言排律,转觉易尽,大逊右丞
盖长篇中须警策语耐看,不得专以气体取胜也,故必推老杜擅场。
《唐诗归折衷》
孟诗以清胜,其入悟处,非学可及,吴敬夫云:浩然清姿淑质,风神掩映,乃在淡若无意之中。
《唐诗归折衷》
孟诗佳处只一“真”字,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馀味。
《古欢堂集杂著》
襄阳(五律)佳处亦整亦暇,结构别有生趣,辋川、太白,殆能兼之。
孟浩然诸体似乎澹远,然无缥缈幽深思致,如画家写意,墨气都无。
苏轼谓“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诚为知言。
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也。
《唐诗别裁》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此诗品也。
然比右丞之浑厚,尚非鲁、卫。
《唐诗别裁》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孟公五律,笔洁气逸,为品最高;较之储生,尤为神足。
故能指作自如,不窘边幅。
自是一代家数,未易轩轾也。
其源出于谢惠连,挹彼清音,谢其密藻。
五律含华洗骨,超然远神,如初日芙蕖,亭亭秀映。
唐书》称其方驾李、杜,固知名下无虚。
《唐宋诗举要》
姚曰:孟公高华精警,不逮右丞,而自然奇逸处则过之。
《历代五言诗评选》
传言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
篇什既成,洗湔凡近,超然独妙。
虽气象请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