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如幻
如幻
闽人也。
林氏子。
少为儒。
以事忤督学使者。
拂衣而出。
庐山
遍融和尚落发。
遍融晦迹众中。
为常住斫柴。
亦斫柴。
遍融之京为国师
从之京。
名起诸公卿间籍甚。
后散去。
姑苏南海楚蕲黄间。
所到说法。
从之者如云。
万历己卯
九峰讲涅槃经。
楚藩臬大夫往询之。
时弟子有私卖田数亩。
为常住者。
以所置券。
请印于当道。
闻之曰。
非我法也。
一夜遁去。
诸弟子莫知所之。
当道闻之。
益重。
为人。
生平无嗜好。
人有所施。
辄以施人。
每行手持一钵。
肩担一袈裟。
赤脚麻鞋。
不厌艰苦。
与人言佛法。
滚滚如大海水不可竭。
又善谈名理皇极经世性理诸书。
一生不见喜怒之色。
复来九峰
讲楞严。
郭祭酒正域
从之问道。
言甚相得。
后入庐山
讲法华经。
一日端坐示疾。
弟子请偈。
曰。
浮生本无偈。
痴人迷梦踪。
虚空无面目。
面目问虚空。
弟子曰。
灵骨可更之蕲乎。
曰。
爱重娑婆苦。
无情极乐仙。
何须怀旧影。
寂照满三千。
言毕而逝。
时年五十九。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幻字勉庵姓林氏,蒲田人也。
父环,家世儒术,望崇乡里。
生而倜傥,负奇气。
幼习帖括,善属文词。
年十四,即列诸生,有声庠序。
里有夏生治时者,通内典。
与游从最善,一日谓曰:“君唇掀齿露,非寿者相。
惊问:“何为而可?
”生曰:“闻之诵观音大士,祷无不应,持其号久,自当验。
遂依持,勤恳三载,而容貌改观,威仪简重。
未几,倭夷寇闽,父母俱丧于兵。
大泣曰:“人命固如是乎,何恋恋乡井为?
”遂拂衣,遨游江湖间二载,入庐山参遍融,融问曰:“大德何处人?
来欲何为?
曰:“小子闽人,为求长生。
”融曰:“有长必有短,何不学无生?
”曰:“何为无生?
”曰:“汝试剃除须发,屏息诸缘,咬嚼一句无义味话,久久自得下落,乃可为尔道无生。
即染剃,因名如幻,相与依栖,时年已逾冠矣。
顷之,乃之蕲水马牙山参无为藏主,居三载,退而隐处斗方山中,五易寒暑。
策北游上都,依暹理两宿,听诸经奥义,皆深器之。
已而有田将军者,蕲人也。
见其雅量,因漫之以世谛,笑谢曰:“海龙肯入沟渠。
”遂拽杖归九峰衲子骈集,每以《楞严》为众发明心要。
翰林郭公正域以居母忧,谒九峰,甚相得。
因进而请曰:“窃见当世谭禅者,动以棒喝机锋为向上自多,及察其操存,则犹有未尽者,又不若守教乘,精戒律,离欲苦行,以慈利物之为得耳。
曰:“然非禅之过,乃学禅之过也。
奈何去圣愈远,法门日衰,诚若公言,可为流涕。
律身清苦,生平无嗜好,人有所施,辄以施人,每有所往,唯一钵三衣。
楚藩沈君与交最密,弟子欲置香火地,以券白沈公。
闻,乃大斥之曰:“方寸福田不力耨,区区安向沈官人乞请耶?
”乃拽杖去九峰,走武曲,憩吉阳寺,闭关诵《华严经》三载。
潭州三角山,为马祖门人总印所辟,不数年焕然一新,法席大振。
一日谓众曰:“赵州八十尚行脚,我岂乏草屩一具邪。
”遂拂袖之匡庐,入黄龙寺,留讲《楞严》至二卷终,谓众曰:”姑舍是无论,且有末后与大众商量。
”即示恙,六日告终。
众请留偈,曰:”辞世本无偈,痴人觅梦踪。
虚空无面目,面目问虚空。
”弟子又问: ”灵骨可更之蕲乎?”曰:”爱重娑婆苦,无情极乐天。
何须怀旧影,寂照满三千。
”言讫遂逝,寿五十有九,腊三十
门人火浴,以骨瘗于黄龙山释德清为之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