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羽元末明初 1333 — 13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1385 【介绍】: 元明间江西九江人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
元末避乱居湖州,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
再迁吴中,与高启等为诗友。
明初,举贤良,不出。
洪武四年,徵至京师,廷对称旨,擢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
以事谪岭南,中路召还,知不免,投水死。
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初与高启杨基徐贲唐初四杰
有《静居》。
字来仪浔阳人
洪武时翰林待制,有《静居》。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浔阳人居吴仕安定书院山长国初徵至擢太常司丞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坐累窜岭表召还知不免自投龙江卒有静居集六卷
字来仪浔阳人,徙于吴。
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
洪武初,徵至,应对不称旨,放还。
再徵授太常司丞,坐事窜岭南,未半道召还,自知不免,投龙江死。
有《静居》六卷。
(《书史会要》:张羽喜临《兰亭帖》。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张来仪不独能诗,兼亦善画。
曾临高房山小幅,感而作歌,有云,「我纵有心嗟欲老。
」又云:「乾坤浩荡江湖阔,纵我执笔嗟何从?
」盖深心于是者。
(《画史会要》:张静居画法米氏父子,笔意最妙。
亦喜高房山,曾临其小幅山水,有「五峰秀出青芙蓉,云气郁郁如游龙」之句。
《国雅》:张司丞来仪体裁精密,情喻幽深,颇似钱、郎。
其《送僧还日本》云:「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
遍参东土法,顿悟上乘禅。
咒水归龙钵,翻经避浪船。
本来无去住,相别与潸然。
」字字沈著。
至《游山寺》句有:「松老知僧腊,禅空悟佛心。
」或讥其剽窃韩翃「僧腊」「禅心」语也。
子卿有「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有「落月照屋梁,犹疑见颔色」,不以为病,今来仪用「老知」「空悟」虚字转妙。
余近《题南林禅院》亦云:「门前流水经行意,湖上青山宴坐心。
」寓目得句,偶与此合,岂有意述古耶?
田按:来仪榜所居曰「静者层」,因以名集。
高季迪有《静者层记》云:「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
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层静矣。
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誇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
子谓其静者乎?
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
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
子谓其非静者乎?
季迪此言庶几知退者,而卒与祸会,亦所遭之不幸也。
来仪《送季迪赴台》诗云:「天网讵恢恢,康庄遍榛菅。
」读之良可悲矣!
来仪五古可肩随孟载,七古奔轶绝尘,超孟载而上之,特方之季迪尚非其伦,如纠髯客见太原公子,未堪并驱中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