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诗
杨尔材(1882~1953),澎湖人。尔材幼受业于卢汝翰,迁民雄经商失利,移居朴子,设帐教授汉学,与日籍东石郡守森永信光创立朴雅吟社。其平日所作,或应募或应酬或寓言,有数千首之多。分古体、律、绝,由短而长,由小而大,汇成《近樗吟草》。 尔材诗歌写作的特色,就诗体言,生于海滨,长游江湖,似乎养成尔材击剑任侠的性情,长篇歌行或古诗。于题材方面,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时事诗,如〈喜台湾光复作〉、〈雾社事变歌〉、〈农村叹〉(民国二十一年作为米禁出口)、〈舌耕叹〉(民国二十二年作为禁设书房教汉文)。二、「游赏诗」。在游赏诗里,尔材生活周围的高山遥水,具体地纳入长幅的诗篇,大开大阖,气势壮阔,如〈玉山上望海〉。三、风俗诗。这一类诗,以竹枝词的形态呈现,刻画地理形制,反映他在朴子生活居家的环境与他处不同的实况,代表作则为〈朴子竹枝词〉二十首,描绘朴子市镇的特色。如今朴子市博厚里、文化里毗连处之开元路一带,称五甲尾。旧时最基层行政区域为「甲」,自配天宫妈祖庙作起点向西行,此处适位于第五甲之末端,故有「五甲尾」之称。当时此地聚集了五十馀家贸易商行(俗称船头行),是朴仔脚最繁荣之地方。一甲一即今朴子配天宫至往荣昌戏院道巷口(食道乐餐厅)之一段。二甲戏自一甲末端起至玉胜巷口(天鹅行洋品店)一段。三甲自自二甲末端起至往东和戏院道巷口(昔时此处为土地公庙口)一段。四甲自自三甲末端起文化路口(创设刺绣业家蔡国谋宅)一段。一甲贯通至五甲这条路,就是今日的开元路,是旧时朴子唯一的闹区道路。尔材于〈朴子竹枝词〉就吟诵道:「五层崎接暗街幽,大铳街连七崁头。一甲行行通五甲,看来大道曲如?。」(江宝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