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方会北宋 992 — 1049
全宋诗
释方会九九二~一○四九),俗姓冷袁州(今属江西)人。
少时,游瑞州九峰
落发为僧,佐慈明禅师
后辞归九峰,住袁州扬歧,次迁云盖。
仁宗皇祐元年卒,年五十八(《嘉泰普灯录》卷三)。
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偈九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46或1049 【介绍】: 僧。
袁州宜春人俗姓冷
二十岁至筠州九峰山削发为僧。
后去潭州石霜楚,辅佐院务,得法后辞归九峰
仁宗庆历中袁州杨岐山传法,名闻四方,因称“杨岐方会”。
承临济禅风,阐发“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玄理,人称宗风如龙
其法系称“杨岐宗”。
嗣法弟子有宋端、仁勇等十二人。
言行辑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
禅师名方会
生冷氏
袁州宜春人也。
少警敏滑稽。
谈剧有味。
及冠不喜从事笔砚。
窜名商税。
务掌课最。
坐不职当罚。
宵遁去。
筠州九峰(或云潭州道吾)。
恍然如昔经行处。
眷不忍去。
遂落发为大僧。
阅经闻法。
心融神会。
能痛自折节。
依参老宿。
慈明禅师
住南原。
辅佐之。
安乐勤苦。
慈明迁道吾石霜
俱自请领监院事。
慈明之意。
而众论杂然称善。
挟楮衾入典金谷。
时时憃语。
摩拂慈明
诸方传以为当。
慈明饭罢。
必山行。
禅者问道。
多失所在。
阚其出未远。
即挝鼓集众。
慈明遽还。
怒数曰。
少丛林。
暮而升座。
何从得此规绳。
徐对曰。
汾州晚参也。
何为非规绳乎。
慈明无如之何。
今丛林三八念诵罢。
犹参者。
此其原也。
慈明兴化
因辞之。
九峰
萍实道俗。
诣山请住杨岐。
九峰长老勤公。
不知会。
惊曰。
监寺亦能禅乎。
受帖问答罢。
乃曰。
更有问话者么。
试出相见。
杨岐今日性命。
在汝诸人手里。
一任横拖倒拽。
为什么如此。
大丈夫儿。
须是当众决择。
莫背地里。
似水底按胡卢相似。
当众勘验看。
有么。
若无。
杨岐失利。
下座。
勤把住曰。
今日且喜得个同参。
曰。
同参底事作么生。
勤曰。
杨岐牵犁。
九峰拽耙。
曰。
正当与么时。
杨岐在前。
九峰在前。
勤无语。
托开曰。
同参。
元来不是。
自是名闻诸方。
谓众曰。
不见一法。
是大过患。
拈拄杖云。
穿过释迦老子鼻孔。
作么生道得脱身一句。
向水不洗水处。
道将一句来。
良久曰。
向道莫行山下路。
果闻猿叫断肠声。
又曰。
一切智通无障碍。
拈起拄杖云。
拄杖子向汝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
掷下云。
直得乾坤震裂。
山岳摇动。
么。
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拍绳床曰。
三十年后。
莫道杨岐龙头蛇尾。
其提纲振领。
大类云门。
又问来僧曰。
云深路僻。
高驾何来。
对曰。
天无四壁。
曰。
踏破多少草鞋。
僧便喝。
曰。
一喝两喝后作么生。
曰。
看这老和尚
著忙。
曰。
拄杖不在。
且坐吃
又问来僧曰。
败叶堆云。
朝离何处。
对曰。
观音。
曰。
观音脚根下一句。
作么生道。
对曰。
适来相见了也。
曰。
相见底事作么生。
其僧无对。
曰。
第二上座。
参头道看。
亦无对。
曰。
彼此相钝置。
其验勘锋机。
又类南院
庆历六年
移住潭州云盖山。
临济正脉付守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