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普岸” 相关资源
释普岸中唐 770 — 8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蔡氏
汉东人也。
弱龄颖慧。
性脩洁。
荤膻之物未尝入口。
出就师传。
通经义。
秉翰摅辞。
有可观者尝入僧舍。
览佛经。
味玩不能已。
叹曰。
出世之法。
非造次可及。
即辞亲。
百丈山怀海禅师
咨询心要。
久之落发登戒品。
寻受记莂。
已而出世安六寿山院。
示众云。
神光不昧。
万古徽猷。
入此门来。
莫存知解。
大和中振策东游天台
遍览形胜。
平田之地乃卜筑焉。
有僧到参。
打一柱杖。
其僧近前。
把住柱杖
老僧适来造次。
僧却打一柱杖。
云。
作家作家。
僧礼拜把住云。
阇梨造次。
僧大笑。
云者个师僧。
今日败阙也。
又尝有偈云。
道虚旷。
常一真心。
善恶勿思。
神清物表。
随缘饮啄。
亦复何为。
会昌三年
集弟子垂训而灭。
寿七十四。
弟子全亮唯约等。
释普岸
姓蔡氏
汉东人也。
冲弱之龄。
迥然聪敏。
骨目奇秀。
天生不嗜荤膻。
长有出尘之意。
其父严毅训授经籍渐通其义。
秉翰伸辞宛然华藻。
因入僧舍暂执经卷。
乃叹曰。
佛法玄微非造次可及。
决志辞亲。
怀海禅师百丈山
毳纳之人骈肩累足。
时号大丛林焉。
叩其关。
摄受之。
日随普请施役。
夜独执烛诵经。
曾不惮劳。
遂谐剃染。
及升戒品。
便习禅那壁坐忘疲。
观心恒务。
瞻卜附风而香远。
[虥-儿+巾]猫逢兽而吼高。
学者成围。
请于安陆寿山院坐道场矣。
如是环拱可四百馀众。
执器听瞿沙之说。
投筹待鞠多之度。
大利群机得道者众。
大和年中谓众曰。
吾山水之游未厌。
诸人勿相留滞。
天台赤城
道猷曾止息焉。
华顶石梁
智者昔降魔矣。
将游之也。
襄阳逦迤而来。
沃洲天姥入天台之西门。
得平川谷中峰名大舍
号平田是也
观其山四舍郁翠。
东西山石门
而有三井龙潭
东入石桥圣寺
乃是绿身道猷尊者结茅居此。
未几见虓虎乳子。
瞪目而视
以杖按其头曰。
贫道闻此山是神仙窟宅罗汉隐居。
今欲寄此安禅。
檀越勿相惊挠。
经宿领子而去。
大和七年癸丑十月二十七日营构丈室。
携一童侍给薪水耳。
八年春禅侣辐凑众力义成此院。
号平田焉
开成中宛是大道场。
会昌三年七月告众入灭。
春秋七十四。
度弟子全亮。
俗姓陈氏
悟师之道得凤之毛。
一人唯约。
上元入灭。
肉身不朽。
迁塔于是山。
前此寺置五百罗汉殿。
永嘉全亿长史画半千形像。
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夜焚香。
具幢盖螺钹引导入于殿。
香风送至。
幡幢之势前靡而入门即止。
石梁圣寺在石桥之里。
梵呗方作香霭始飘。
先有金色鸟飞翔后林树。
石畔见梵僧。
或行或坐。
或招手之状。
或卧空之形。
眴息之间千变万化。
汉南国王钱氏频年施供养。
祥瑞极繁。
今上太平兴国三年
于滋福殿宣问两浙僧正赞宁石桥长广量度。
一皆实奏。
帝叹嗟久之。
至八年福田寺道者自询誓断腕然鍊乞重造此寺。
乃宣内殿头高品卫绍钦张承贵革故规制。
若化出天宫焉。
师影堂在寺之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