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无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新罗国王三子,俗姓金
幼慕延陵之让,愿为释迦法王子。
贺兰山白草谷。
肃宗时供奉内寺。
上元间示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姓金氏
新罗国王子也。
幼慕延陵之节。
竟让储贰
而委质释迦法中。
既附舰西游华夏。
寻度流沙。
葱岭
将尽礼天竺胜迹。
会异比丘语之曰。
子于旧记未尝有名。
而辄欲往其亡乃不可乎。
因使教化毒龙。
以进其坚忍。
祷祈观音。
以笃其智愿。
或为龙授三归依戒。
或于像前。
住禅定者四十九日。
比丘犹以为子之缘。
特于唐土尤稔。
乃反结庵于贺兰山白茅谷。
安史之乱。
肃宗治兵灵武
屡梦金色人前唱宝胜如来名号。
询之群臣。
举以对。
即徵聘不为起。
后命朔方副元帅
中书令郭子仪
躬至谕旨。
始奉诏。
逮陛谒。
上瞪视曰。
此诚梦中所见者。
留之内道场供养。
寇平。
百官扈跸归京师
上表乞还山。
上优答不允。
上元三年
忽化去。
现双足形于内道场门之右阖上。
度去地可数尺许。
吏白状。
上御步辇过之。
得遗表其所阅之。
其言指。
槩求归葬故山而已。
诏可遣中使监护卤簿导送。
且置廨宇于怀远县
平生所由往来也。
丧舆至此。
坚不可举。
于是别构堂以奉安之。
体貌至今无变坏。
其堂内门阖。
即内道场之门阖也。
然当时所现双足之迹犹存云。
释无漏
姓金氏
新罗国王第三子也。
本土以其地居嫡长将立储副
幼募延陵之让。
故愿为释迦法王子耳。
遂逃附海舰达于华土。
欲游五竺礼佛八塔。
既度沙漠涉于阗已西至葱岭之墟入大伽蓝。
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
攸往之意。
未有奇节。
而诣天竺
僧曰。
旧记无名未可辄去。
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
如其有验方利涉也。
依请登池岸。
唯见一胡床。
乃据而坐。
至夜将艾。
霆雷交作。
其怪物吐气。
蓬勃种种变现眩曜无恒。
瞑目不摇。
譬如建木挺拔。
岂微风可能倾动邪。
持久乃有巨蛇骧首于膝上。
悲悯之极为受三归而去。
复作老人形来致谢曰。
蒙师度脱义无久居
吾三日后舍鳞介苦依。
得生胜处。
此去南有磐石。
是弟子舍形之所。
亦望闲预相寻遗骸可矣。
后见长伟而夭矫僵于石上欤。
寺僧咸默许之。
又曰。
必须愿往天竺者。
此有观音圣像。
祷无虚应可祈告之。
得吉祥兆可去勿疑。
乃立于像前入于禅定。
如是度四十九日。
身婴虚肿略无倾倚。
旋有鼠儿犹弹丸许。
咋左胫溃。
黄色薄脓可累斗而愈。
限满获应。
群僧语之曰观师化缘合在唐土。
心存化物所利滋多。
足倦游方空加闻见不可强化。
师所知乎。
意其贤圣之言必无唐发。
如是却回临行谓曰。
即住。
所还之路山名贺兰
乃冯前记遂入其中。
得白草谷结茅栖止。
无何安史兵乱两京版荡。
玄宗幸蜀。
肃宗训兵灵武
帝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于御前。
翌日以梦中事问左右。
或对曰。
沙门行迹不群居于北山
兼恒诵此佛号。
肃宗乃宣徵不起。
命朔方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亲往谕之。
乃爰来。
帝视之曰。
真梦中人也。
迨乎羯虏荡平翠华旋复。
置之内寺供养。
谅乎猴轻金锁鸟厌雕笼。
累上表章愿还旧隐。
帝心眷重答诏迟留。
未遂归山。
俄云示灭焉。
一日忽于内门右阖之上化成双足。
形不及地者数尺。
阍吏上奏。
帝乘步辇亲临其所。
得遗表乞归葬旧隐山之下。
即时依可。
务官供。
乃宣卸门扇置之设奠。
中使监护。
卤簿送导。
先是行化多由怀远县
因置廨署。
谓之下院丧至此神座不可辄举。
众议移入构别堂宇安之。
上元三年也。
至今真体端然曾无变坏。
所卧中禁户扇。
乃当时之现瑞者存焉。
释无漏
姓金氏
新罗国王之次子也。
少附海舰达于中华。
欲游五竺礼佛八塔。
既渡沙漠涉于阗已西。
葱岭入大伽蓝。
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
攸往之意。
未有奇节。
而诣天竺
僧曰。
旧记无名未可辄去。
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
如其有验方利涉也。
依请登池岸。
唯见一胡床。
乃据而坐。
至夜将艾雷电交作。
其怪物吐气。
蓬勃种种变现眩曜无恒。
瞑目不摇动。
久之乃有巨蛇骧首于膝上。
悲闵之极为受三归而去。
复作老人形来致谢曰。
蒙师度脱义无久居
吾三日后舍鳞介苦。
依得生胜处。
此去南有盘石
是弟子舍形之所。
亦望间预相寻遗骸可矣。
默许之。
又曰。
必须愿往天竺者。
此有观音圣像。
祷无虚应可祈告之。
得吉祥兆可去勿疑。
乃立于像前入于禅定。
如是度四十九日。
身婴虚肿略无倾倚。
旋有鼠儿犹弹丸许。
咋左胫溃黄色薄脓可累斗而愈。
限满获应。
群僧语之曰。
观师化缘合在唐土。
心存化物所利滋多。
足倦游方空加闻见不可强化。
师所知乎。
意其贤圣之言必无唐发。
如是却回。
临行谓曰。
即住。
所还之路山名
乃马前记遂入其中。
得白草谷结茅栖止。
无何安史兵乱。
肃宗训兵灵武
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于御前。
翼日以梦中事问左右。
或对曰。
沙门行迹不群居于此山。
恒诵此佛号。
召至。
帝视之曰。
真梦中人也。
及旋置之内寺供养。
累上表章愿还旧隐。
帝心眷重。
未遂归山。
俄云示灭焉。
一日忽于内门右阖之上化成双足。
形不及地者数尺。
阍吏上奏。
帝乘步辇亲临其所。
得遗表乞归葬旧隐山之下。
即时依可。
中使监护送导。
先是行化多由怀远县
因置廨署。
谓之下院。
丧至此神座不可辄举。
众议移入构别堂宇安之。
至今真体端然曾无变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