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导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京兆人
史失其氏。
十岁出家。
其师授以观世音经。
曰。
此经几卷。
曰止一卷。
曰。
经言尔时无尽意。
则知前更有。
师大惊异之。
授以法华经。
于是悟解通达。
老师夙学。
多敬畏之。
年十八。
僧睿见而叹曰。
君当作万僧法主
厚自爱。
姚兴闻其名。
诣之与语。
载同辇而还。
学者荣之。
罗什所译。
多与参校。
著成实三论疏义。
并空有二谛论。
多所发明。
宋高祖平关中。
而喜。
建邺
桂阳公义真。
曰。
儿年幼留镇。
藉公辅之。
义真后为虏所逼。
果能营救。
虏解围去。
高祖闻而嘉之。
建东山寺于寿春
以居焉。
会魏灭教。
北方避难而投之者。
皆给衣食。
故旧乡曲之死者。
为设会行香。
流涕哀恸。
孝武即位
诏住建邺中兴寺
帝郊迎。
法道大振。
每讲维摩于瓦棺寺。
帝临幸。
公卿毕集。
久之辞还寿春殁。
寿九十六。
时有僧音僧威。
亦有卓行。
僧导
京兆人
十岁出家从师受业。
师以观世音经授之。
读竟咨师。
此经有几卷。
师欲试之。
乃言。
止有此耳。
曰。
初云尔时无尽意。
故知尔前已应有事。
师大悦之。
授以法华一部。
于是昼夜看寻粗解文义。
贫无油烛常采薪自照。
至年十八博读转多。
气干雄勇神机秀发。
形止方雅举动无忤。
僧睿见而奇之。
问曰。
君于佛法且欲何愿。
曰。
且愿为法师作都讲。
曰。
君方当为万人法主
岂肯对扬小师乎。
迄受具戒识洽愈深。
禅律经论达自心抱。
姚兴钦其德业。
友而爱焉。
入寺相造。
乃同辇还宫。
及什公译出经论。
参议详定。
既素有风神。
又值关中盛集。
于是谋猷众典博采真俗。
乃著成实三论义疏及空有二谛论等。
宋高祖西伐长安
擒获伪主荡清关内。
既素籍名。
乃要与相见。
曰。
相望久矣。
何其流滞殊俗。
答云。
明公荡一九有鸣銮河洛。
此时相见不亦善乎。
高祖旋旆东归留子桂阳公义真镇关中
临别谓曰。
儿年小留镇
愿法师时能顾怀。
义真后为西虏勃勃赫连所逼。
出自关南中途扰败。
丑虏乘凶追骑将及。
率弟子数百人遏于中路。
谓追骑曰。
刘公以此子见托贫道。
今当以死送之。
会不可得不烦相追。
群𡨥骇其神气。
遂回锋而反。
义真走窜于草。
会其中兵段宏
卒以获免。
盖由之力也。
高祖感之。
因令子侄内外师焉。
后立寺于寿春
东山寺也。
常讲说经论。
受业千有馀人。
会虏俄灭佛法。
沙门避难投之者数百。
悉给衣食。
其有死于虏者。
皆设会行香。
为之流涕哀恸。
孝武帝升位。
遣使徵请。
翻然应诏
止于京师中兴寺
銮舆降跸躬出候迎。
孝建之初三纲更始。
感事怀惜。
悲不自胜。
亦哽咽良久。
即敕于瓦官寺开讲维摩
亲临幸公卿必集。
登高座曰。
昔王宫托生双树现灭。
自尔以来岁逾千载。
淳源永谢浇风不追。
给苑丘墟鹿园芜秽。
九十五种以趣下为升高。
三界群生以火宅为净国。
岂知上圣流涕大士栖惶者哉。
因潜然泫泪。
四众为之改容。
又谓曰。
护法弘道莫先帝王。
陛下若能运四等心矜危劝善。
则此沙石瓦砾便为自在天宫。
称善久之。
坐者咸悦。
后辞还寿春卒于石涧
春秋九十有六。
时有沙门僧因。
亦当世名匠。
相次。
或问因云。
法师导公孰愈。
答云。
吾与僧导同师什公。
准之孔门则导公入室吾可升堂。
有弟子僧威僧音等。
并善成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