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智猛” 相关资源
释智猛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雍州京兆新丰人
端庄有美行。
出家诵经。
以夕继旦。
深慕先佛遗迹于五天。
慨然有身造目睹之志。
于是以秦弘始六年甲辰
结侣十五人。
渡河跨谷凡三十六所。
凉州
西出阳关
涉流沙。
龟兹于阗诸国。
又自于阗西南二千里。
葱岭
而同侣九人退还。
又千七百里。
至波沦国。
而竺道嵩者死矣。
方图阇维。
失尸所在。
顾四人悲叹惊异。
及踰雪山。
渡辛头河。
罽宾国
国有应真尊者五百人
喜尉间。
说四天王事。
于奇沙国。
见佛文石唾壶。
又见佛盔。
盔光色紫绀。
轻重随念。
香华供养。
跪戴发愿而去。
又千三百里。
至迦维卫国
见佛肉髻骨。
及牙发影迹具存。
谒泥洹坚固之林。
礼降魔菩提之树。
遂于降魔像。
施以大衣。
而覆之宝盖。
且设净馔以尽敬。
华氏国则阿育王旧都也。
有婆罗门。
名罗阅
举族弘法。
王所推重。
曰。
秦地有大乘学否。
曰皆大乘学。
罗阅惊叹以为希有。
于其家。
得大泥洹僧低律诸经以归。
甲子岁。
天竺凉州
昙纂而已。
译泥洹二十卷。
元嘉十四年
十六年撰西游记。
殁于成都
释智猛
雍州京兆新丰人
禀性端明励行清白。
少袭法服修业专至。
讽诵之声以夜续日。
每闻外国道人说天竺国土有释迦遗迹及方等众经。
常慨然有感驰心遐外。
以为万里咫尺千载可追也。
遂以伪秦弘始六年甲辰之岁招结同志沙门十有五人。
发迹长安
渡河跨谷三十六所。
凉州城
出自阳关西入流沙。
凌危履险有过前传。
遂历鄯鄯龟兹于阗诸国。
备瞩风化。
于阗西南行二千里。
始登葱岭
而九人退还。
与馀伴进行千七百里。
至波伦国。
同侣竺道嵩又复无常。
将欲阇毗。
忽失尸所在。
悲叹惊异。
于是自力而前。
与馀四人共度雪山渡辛头河至罽宾国
国有五百罗汉。
常往返阿耨达池。
有大德罗汉见至欢喜。
咨问方土为说四天子事。
具在传。
于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
又于此国见佛钵。
光色紫绀四际尽然。
香华供养顶戴发愿。
钵若有应能轻能重。
既而转重力遂不堪。
及下案时复不觉重。
其道心所应如此。
复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维罗卫国
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
佛影迹炳然具存。
又睹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
喜心内充设供一日。
兼以宝盖大衣覆降魔像。
其所游践究观灵变。
天梯龙池之事不可胜数。
后至华氏国阿育王旧都。
有大智婆罗门名罗阅家举族弘法王所钦重。
造纯银塔高三丈。
既见至。
乃问秦地有大乘学不。
答悉大乘学。
罗阅惊叹曰。
希有希有。
将非菩萨往化耶。
于其家得大泥洹梵本一部。
又得僧祇律一部及馀经梵本。
誓愿流通。
于是便反。
以甲子岁发天竺
同行三伴于路无常。
与昙纂俱还于凉州出泥洹本。
得二十卷。
元嘉十四年
十六年七月造传记所游历。
元嘉末卒于成都
余历寻游方沙门
记列道路时或不同。
佛钵顶骨处亦乖爽。
将知游往天竺非止一路。
顶钵灵迁时届异土。
故传述见闻难以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