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显祖密启 北齐 · 杜弼
 出处:全北齐文卷五
关西是国家勍敌。
若今受魏禅,恐其称义兵,挟天子而东向。
王将何以待之(《北齐书·高德政传》)
传梁檄 北周 · 于谨
 出处:全后周文卷五
告梁文武众官:夫作国者,罔弗以礼信为本。
惟尔今主,往遭侯景逆乱之始,实结我国家,以为邻援,今忽背德,党贼高洋,引厥使人,置之堂宇,傲我王命,扰我边人。
我皇帝龚天之意,弗敢以宁,分命众军,奉扬庙略,凡众十万,直指江陵(《御览》三百四引《三国典略》)
乐舞名议 东魏 · 祖莹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五
夫乐所以乘灵通化,舞所以象物昭功,金石播其风声,丝竹申其歌咏。
郊天祠地之道,虽百世而可知,奉神育民之理,经千载而不昧。
是以黄帝作《咸池》之乐,颛顼有《承云》之舞,尧为《大章》,舜则《大韶》,禹为《大夏》,汤为《大获》,周曰《大武》,秦曰《寿人》,汉为《大予》,魏名《大钧》,晋曰《正德》。
虽三统互变,五运代降,莫不述作相因,徽号殊别者也。
皇魏道格三才,化清四宇,奕世载德,累叶重光,或以文教兴邦,或以武功平乱,功成治定,于是乎在。
及主上龙飞载造,景命惟新,书轨自同,典刑罔二,覆载均于两仪,仁泽被于四海,五声有序,八音克谐,乐舞之名,宜以详定。
案周兼六代之乐,声律所施,咸有次第。
灭学以后,经礼散亡,汉来所存,二舞而已。
请以《韶舞》为《崇德》,《武舞》为《章烈》,总名曰《嘉成》。
汉乐章云:「高张四县,神来燕飨」。
宗庙所设,宫悬明矣。
计五郊天神,尊于人鬼,六宫阴极,体同至尊。
理无减降,宜皆用宫悬。
其舞人冠服制裁,咸同旧式。
庶得以光赞鸿功,敷扬大业(《魏书·乐志》。永熙二年春长孙稚祖莹表乞定乐舞名。其年夏,集群官议之,复议。又略见《通典》一百四十二。)
文宣帝受禅登极赦诏天保元年五月戊午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无德而称,代(艺文类聚作化。)刑以礼,不言而信,先春后秋。
故知恻隐之化,天人一揆,弘宥之道,今古同风。
朕以虚薄,功业无纪。
昔先献武王值魏世不造,四海幅裂(此句从《艺文类聚》补)九鼎行出,祭器无归(此句从《艺文类聚》补)
乃驱御侯伯,大号燕赵,拯厥颠坠,俾亡则存。
文襄王外挺武功,内资明德,纂戎先业,辟土服远。
年逾二纪,世历两都,狱讼有适,讴歌斯在。
故魏帝俯遵历数,爰念褰裳,远取唐虞,终同脱屣。
实幽忧未已,志在阳城,而群公卿士,诚守愈切,遂属代终,居于民上,如涉深水,有眷终朝。
始发晋阳,九尾呈瑞,外坛告天,赤雀效祉,惟尔文武不贰心之臣,股肱爪牙之将,左右先王,克隆大业,永言诚节(《艺文类聚》作诚烈。)
共斯休祉(《艺文类聚》作庆然)
三皇存教,非易可免,七名改咒,庸可庶几(四句从《艺文类聚》补)
思与亿兆同始兹日,其大赦天下。
武定八年天保元年
其百官进阶,男子赐爵,鳏寡六疾义夫节妇,旌赏各有差(《北齐书·文宣纪》,《艺文类聚》五十二。)
文宣帝谥议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伏惟圣德光远,神猷弘大,初自登庸,民誉所集把尺持刀,成务斯在,蔼揆载清,四门唯穆。
及天眷既属,人谋所归,鸟兽迁情,士女革面,敬顺天人,拱揖群后,处无上之尊,居域中之大。
礼盛乐修,时和岁稔,海内有截,天下泰然。
犹忧劳亿兆,经营四国,同虞舜之巡省,若轩辕之靡宁。
威武纷纭,神功四畅,怨西以东,化南自北,临瀚海以浴兵,登天山而绁马,左萦右拂疑歌成章。
方朝百神于太华,受万国于稽岭,升中增封,高拱垂衣,而天丧黎庶,奄捐四海。
考妣之慕,实被含生,称天作诔,抑唯恒数。
故以名追实,尽物未臻其美;
屈道从制,一日可以成名(《艺文类聚》十四。)
文宣帝哀策文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皇路启扉,輴菆弛殡,八校案部,六卿且引,攀蜃辂而雨泣,仰穹苍而抚心,悲风发而地骇,愁云兴而景沈。
哲王垂范,有训有则,式奉话言,光敷令德。
其辞曰:
四象更运,九天代名,通三以王,得一为贞。
是应玄德,实启苍精,风后之阵,师尚之兵。
三奇六合,七变五成,授柯推毂,禀律龚行,野无完陈,邑少坚城。
经营四海,劬劳百姓,芝盖夕临,羽旄晨映。
地不掩瑞,天爱宝,既丹其雀,又朱其草,莫黑已素,莫赤自皓,百兽斯蹈,五灵载扰,甘露瀼瀼,青龙矫矫。
武功已畅,文教未穷,方偃烽候,销戟藏弓齐光日月,比祚华嵩。
而氛祲日下,星暗虚中,奄捐朝市,长弃华戎,道宣末命,义阐馀风。
六繂已散,九旗方卷,见容卫之虚归,知平生之日远,同乘云而永逝,异骑龙之更反,清笳奏兮野风急,金鼓震兮日光晚,千官悲而雨注,万国哀而露泫。
万事同尽,百虑俱收,俞舄永去,衣冠自游,音仪已谢,神教空留。
知英声与至德,当无绝兮千秋(《艺文类聚》十四。)
明帝陈便宜封事(《通典》十六作上疏) 北周 · 乐逊
 出处:全后周文卷五
其一,崇治方,曰:窃惟今之在官者,多求清身克济,不早已爱物。
何者?
比来守令年期既促,岁责有成。
盖谓猛济为贤,未甚优美。
此政既代,后者复然。
夫政之于民,过急则刻薄,伤缓则驰慢。
是以周失舒缓,秦败急酷。
民非赤子,当以赤子遇之。
宜在舒疾得衷,不使劳扰。
顷承魏之衰政,人习逋违,先王朝宪备行,民咸识法。
但可宣风正俗,纳民轨训而已,自非军旅之中,何用过为迫切。
至于兴邦致治,事由德教,渐以成之,非在仓卒。
窃谓姬周盛德,治兴文、武,政穆
自斯厥后,不能无事。
申侯将奔,楚子诲之曰:「无适小国」。
言以政狭法峻,将不汝容。
敬仲入齐,称曰「幸若获宥,及于宽政」。
然关东诸州,沦陷日久,人在涂炭,当慕息肩。
若不布政优优,闻诸境外,将何以使彼劳民,归就乐土。
其二,省造作,曰:顷者魏都洛阳,一时殷盛,贵势之家,各营第宅,车服器玩,皆尚奢靡。
世逐浮竞,人习浇薄,终使祸乱交兴,天下丧败。
比来朝贡,器服稍化,百工造作,务尽奇巧。
臣诚恐物逐好移,有损政欲。
如此等事,颇宜禁省,《记》言「无作淫巧,以荡上心」。
《传》称「宫室崇称,民力雕弊」。
汉景有云:「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
锦绣纂组,害女功者也」。
以二者为饥寒之本源矣。
然国家非为军戎器用、时事要须而造者,皆徒费功力,损害民。
未如广劝农桑,以衣食为务,使国储丰积,大功易举。
其三,明选举,曰:选曹赏录勋贤,补拟官爵,必宜与众共之(案《通典》十六作「知」),有明扬之授,使人得尽心,如睹白日。
其材有升降,其功有厚薄,禄秩所加,无容不审。
即如州郡选置,犹集乡闾,况天下选曹,不取人物,若方州郡,自可内除,此外付选曹铨叙者(案,《周书》脱「选叙」二字,《通典》十六校补)既非机事,何足可密。
人生处世,以荣禄为重,修身履行,以纂身为名(案《通典》作「以慕声名」)
然逢时既难,失时为易。
其选置之日,宜令众心明白,然后呈奏,使功勤见知,品物称悦。
其四,重战伐,曰:魏祚告终,天眷在德。
高洋称僭,先迷未败,拥逼山东,事切肘腋。
譬犹棋劫相持,争行先后。
若一行非当,或成彼利。
诚应舍小营大,先保封域,不宜贪利在边,轻为兴动。
捷则劳兵分守,败则所损己多。
国家虽强,不受弱。
《诗》云:「德则不竞,何惮于病」。
惟德可以庇民,非恃强也。
夫力均势敌,则进德者胜。
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
故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彼行暴戾,我则宽仁。
彼为刻薄,我必惠化。
使德泽旁流,人思有道。
然后观衅而作,可以集事。
其五,禁奢侈,曰:案礼,人有贵贱,物有等差,使用之有节,品类之有度。
马后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而身服大练,所以率下也。
季孙相三君矣。
家无衣帛之妾,所以励俗也。
比来富贵之家,为意稍广,无不资装婢隶,作车后容仪,服饰华美,眩曜街衢,仍使行者辍足,路人倾盖。
论其输力公家,未若介胄之士。
然其坐受优赏,自逾攻战之人。
纵令不惜功费,岂不有亏厥德。
必有储蓄之余,孰与务恤军士,鲁庄公有:「云,衣食所这录敢爱也。
必以分人」。
《诗》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皆所以取人力也。
又陈事上议之徒,亦应不少,当有上彻天听者,未闻是非,陛下虽念存物议,欲尽天下之情而天下之情,犹为未尽。
何者?
取人受言,贵在显用。
若纳而不显,是而不用,则言之者或寡矣(《周书·乐逊传》)
宋景业天保历议 南北朝 · 董峻、郑元伟
 出处:全北齐文卷六
宋景业移闰于天正,退命于冬至交会之际,承二天之后,三月之交,妄减平分。
臣案,景业学非探赜,识殊深解,有心改作,多依旧章,唯写子换母,颇有变革,妄诞穿凿,不会真理。
乃使日之所在,差至八度,节气后天,闰先一月
朔望亏食,既未能知其表里,迟疾之历步,又不可以傍通。
妄设平分,虚退冬至,虚退则日数减于周年,平分妄设,故加时差于异日。
五星见伏,有违二旬,迟疾逆留,或乖两宿。
轨𥮥之术,妄刻水旱。
今上《甲寅元历》,并以六百五十七为章,二万二千三百三十八为蔀,五千四百六十一为斗分,甲寅岁甲子日为元纪(《隋书·律历中志》后齐文宣受禅,命散骑侍郎宋景业造天保历。至后主武平七年董峻、郑元伟立议非之。)
废帝时童谣三首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北史曰:杨愔齐文宣太原公主。位至尚书令骠骑大将军文宣大渐。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子默并受遗诏辅政。时常山长广二王位地亲逼。等与尔朱浑天和谋。欲裁夺威权。由是深相疏忌。并为二王所害。先是童谣云云。羊为也。角文为用刀。道人谓废帝小名。太原公主尝作尼。故曰阿𡡉姑。子献、天和皆尚帝姑。故曰道人姑夫云。
白头羊毣(《北齐书》作尾。)秃。羖䍽历头生角(○《北齐书》杨愔传。北史杨愔传。《诗纪》百十一。)
武成时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效韵
《北齐书》曰:娄太后凡孕六男二女。皆感梦。孕文襄则梦一断龙。孕文宣则梦火龙。首尾属天地。张口动目。势状惊人。孕孝昭则梦蠕龙于地。孕武成则梦龙浴于海。孕魏二后并梦月入怀。孕襄城博陵二王梦鼠入衣下。后未崩。有童谣曰云云。及后崩。武成不必服。绯袍如故。帝于昆季次实九。盖其徵验。
九龙母死不作孝(○《北齐书》神武娄后传。)
齐郡王祐选像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六
玄宗冲邈,迹远于鹿关;
灵范崇虚,理绝于埃不图色相以表光仪,寻声教以陈妙轨,将何以依希至象,仿佛神功者哉?
持节、督泾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泾州刺史齐郡王祐,体荫宸仪,天纵淑茂,达成实之通途,识真假之高韵,精善恶(下当有「之」字,碑本脱)二门,明生灭之一理,资福有由,归道无碍。
于是依云山之逸状,即林水之仙区,启神像于青山,镂禅形于玄石,缔庆想于幽津,结嘉应于冥运。
乃作铭曰:
芒芒玄极,眇眇幽宗,灵风潜被,神化冥通。
舟舆为本,广济为功,德由世重,道以人鸿。
临观净境,□绝尘封,图形泉石,构至云松。
□□□□□□□□福田有庆,嘉应无穷。
熙平二年七月廿日(碑拓本)
铜雀台石軬门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北齐文卷九
齐天保八年九年,造铜雀台石軬之门,百代之后,见此铭者,当复知之。
将陈骥,军副程显承、娄晞,幢主孙悦,军主董侯,幢主杨昙(碑拓本。案:《北齐书·文宣纪》,天保九年三台成,盖经始于八年,故云八年九年也。)
冯翊王修平等寺碑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北齐文卷十
盖□功惟(下阙)通言□□在自□成□□□阐鹫山。
大则照神光于大千,微则总百亿于微介。
乘权授手,津被尘沙,有感斯应(下阙)
亦□□于西林,□教□于东夏
真□□广灵□再兴,不有觉人,孰弘斯道。
至若拔山移海之力,复夏兴周(下阙)(下阙)侣或负气□门□叶累世;
或神化淡泊,百祀千龄,莫不委骨高于山岳,屑泪多于河海,共转轮回之苦,同归□月(下阙)彼岸平等寺(下阙)永平中,造定光铜像一区,高二丈八尺。
永熙年金涂讫功,像在寺外,未得移(下阙)(下阙)大殿正屋(下阙)(下阙)□邑为豺狼之窟,皇居成战斗之场,四海分崩,八宏沦丧,人物将尽,盛(下阙)神武皇帝(下阙)先天奉时观□□休。
于是虎视豹变,鹰扬鹊起,补西北之亏天,纽东南之缺地,大拯苍生,康兹颓俗,崤函西割(下阙)帝城(下阙)烽□几甸机冲□仑褫便使七政难齐,衣冠道缺,将令五礼愆制,谋迁协于卿士,卜徙以决蓍龟,上天克从,大同□□皇舆□□□□□移,恐洛遂空,城寺□毁。
铜驼之术,无复连镳,金马之门,宁闻待诏,荒凉宫室,禾黍生悲;
寂寞池台,丘墟流叹。
高祖以王业草创,□□□□志去门泥,观兵故洛,见象瑰奇,神征屡感,庄严具足,相好如真,若出崛山,犹居祇树,时流运谢,隐晦□纪。
遂□□□□□□花净□青莲,未迁福地,达人弘道,触物兼怀,发菩提觉心,希无上正果,躬亲致礼,迁像入寺。
登给羽林长□守□。
武定末世宗文襄皇帝□□□□□河洛,历揽周京,睹佛仪相,世未尝有,身色光明,实所希妙,崇申礼敬,广施军资,增给兵力,因□□□□□代骤改□□非固□石□□□庐易毁,詹薨倾□,结构崩颓,驳癣上于雕梁,青苔衣于藻井。
游尘积座,等形住于慧禅;
草莽生怀,□神留于智崇。
行□□□□□□枯□□之内为茂草。
太宰河阳道大行台录尚书事、冯翊王高润,即神武皇帝之稚子,文襄章烈孝昭武成四□□金□□□之懿□禀精瑶室,分萼邓林,睿气所膺,诞兹英哲。
可谓昆山之上,美玉挺生,瀛海之中,明珠间出,迥□□□自(下阙)数伪崖岸平□□□非梁燕之俦,富学岂简平之背。
既能调通四气,宣导三光,鼎餗由其致和,礼教因之敬洽。
飞□□问忠□树声致福(下阙)土宇受脤而静,关河德若膏苏,恩同云雨,出军命将,必禀策以折冲;
掠地屠城,会咨谋于帷幄。
王既通□□二洞□三□□知佛(下阙)不究竟护浮□于苦海,㰕宝□于金河
自推毂专行□戎奉律,治兵余暇,降志弘道,鸣鸾展礼,暂驻騑服。
俄见绣雉飞于梁□,文狸起于□中,叹净宫之雕毁,嗟伽蓝之落构,永言旧事,思用修复。
割舍侔于布金,穷材磬于文梓,匠人单五郡之妙,画绘极□土之奇,峥(下阙)虬纠于鲸栋,扶凤竦于虹梁,类玄圃之银楼,等蓬莱之玉阙,天衣容裔,扬三铢之重,像色□□□十力之(下阙)始可言矣。
寺则负彼崇邙,面□清洛,右依城雉,左滞洪陂,嵩岳拥其前,灵河行其后,望(下阙)兴贤□胜地真粤福田。
于是苦行异人,慧心高德,皆通九部,咸晓二禅,乃振锡来仪(下阙)成田高山亏而□□□丰碑宜勒,铜柱须标,徽猷盛事,无殒长叶。
其词云:
(上缺)同归。
大师□□,空播音徽(其一)
彼岸须登,宝舟宜运。
劫石期尽,饥肤何吝。
圣帝英王,□□□□(其二)(下缺)
(上缺)是属贞明。
琼宫□气,瑶室和精。
氛氲降祉,生此人英(其三)
慧剑既佩,诫诛是□(上缺)
兴,干云临旭(其四)
雕梁□柱,□壁丹栌。
朱扉玉砌,青琐金铺。
风鸣韵铎,日照和珠,高山仰□(其五)(下缺)
(上缺)□城隩润。
招提是构,□□□□。
三乘七觉,衢导是问(其六)
山亏一匮,海涸三田,殷墟阒寂,周室(下阙)
齐武平三年□辰八月十五日刊。
文宣帝出师诏天保七年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朕历数在躬,志清四海。
蕞尔秦陇,久阻风化,混一之事,期在今日,必当训旅誓众,天动云临。
朕已下木汾流,成船晋地,便当躬先将士,汛入玉璧,径掩长安,枭彼凶首,朕与梁国,旧好敦睦,闻其奸计,乃欲规谋,宜令上党王涣,总勒熊罴,星流风卷。
王者之言,明如日月,宜宣内外,咸使闻知(《御览》五百九十九引《三国典略》:齐王魏收于前立为书,书成,齐王览之,于凶首下足九言曰:虽藏山没水,终不纵赦。」于是遣南侵。)
周宗歌十二首 其七 皇夏(献文宣帝太后。) 北周 · 庾信
四言诗
月灵兴庆,沙祥发源。
功参禹迹,德赞尧门。
言容典礼,褕狄徽章。
仪形温德,令问昭阳。
日月不居,岁时晼晚
瑞云缠心,閟宫惟远(同上)
谶诗二首 其一 北齐 · 陆法和
 押哿韵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北史本传曰:法和书其所居屋壁而涂之。及剥落。有文二首。
十年天子为尚可。
百日天子急如火。
周年天子迭代坐(隋书五行志曰:时文宣帝享国十年而崩。废帝嗣立百馀日。用替厥位。孝昭即位一年而崩。此其效也。○《北齐书》陆法和传。北史陆法和传。隋书五行志。《诗纪》百十。)
正风俗诏天保元年六月辛巳 北齐 · 高洋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
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反朴还淳轨物。
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北齐书·文宣纪》。)
太原等四郡田租诏 北齐 · 高洋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冀州渤海、长乐二郡,先帝始封之国,义旗初起之地。
并州太原青州齐郡,霸业所在,王命是基。
君子有作,贵不忘本,思申恩洽,蠲复田租。
齐郡渤海,可并复一年,长乐复二年,太原复三年(《北齐书·文宣纪》。)
诏有司六月壬辰 北齐 · 高洋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自今已后,诸有文启论事,并陈要密,有司悉为奏闻(《北齐书·文宣纪》。)
御府物供七日宴赐诏七月乙卯 北齐 · 高洋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古人鹿皮为衣,书囊成帐,有怀盛德,风流可想。
御府所有珍奇杂䌽常所不给人者,徒为畜积,命宜悉出,送内后园,以供七日宴赐(《北齐书·文宣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