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南乡子 宋 · 谢福娘
 押词韵第三部
闲傍药栏西。
正是春光三月时。
深紫浅红光照眼,依稀。
有似西施醉枕攲。

摘放胆瓶儿。
冷艳幽光映酒卮。
曾记古人题品语,祆知。
今夜花王得艳妻
注:福娘,建康妓,适张时
齐山洞天记 南宋末 · 王哲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四、《名山胜概记》卷七、康熙《池州志》卷六、康熙《齐山志》卷二、《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九一
齐山如卧虎然,首于申,尾于寅,延庆院南向据其胸也。
其栋宇横架岩石林麓间,望之丽若图画,为是邑名山之胜也。
端平二年提举王伯大扁其外门曰「齐山洞天」。
松径而入,数十步至中门。
蹑蹬道而上,扁曰「云梯」。
前为藏殿,后为佛阁,东西跨壑立亭曰一览,高敞可爱。
其后曰妙空岩,元祐初蒋之奇命名也。
其罅有一石,击之如钟磬,曰丹砂。
由法堂而北,曰蕉笔岩,张公祐以蕉书石壁,故名。
东有,曰新岩;
有泉滴沥而下,曰春溜。
张时脩刻大寿字于左,前有亭曰云壑。
蹑石分道而北上,曰武功岩,正北有上清岩,一名观音岩
西北有寄隐岩。
南有石壁如屏,又数步有石窟,泉滴滴可饮一人,名一人泉
又东三步,绝石栈,临上清岩,曰寄隐岩。
又西北至窦云岩,两石对峙如洞门,有紫微亭
北至小九华峰,峰峦耸拔,肖九华之胜也。
下有石坑,深险不可入,俗呼无底洞。
由云壑分道而南,约数步,曰漫岩。
又二十六步,曰唐公岩。
西北有洞曰九顶,又曰集仙,袤三丈,广半之。
北上至峰之巅,曰翠微亭唐刺史杜牧九日登高赋诗所。
下瞰陂泽及清溪,州治关其前,长江缭其外,最为临眺之佳境。
此见于齐山之右者然也。
由翠微循山脊扪磴攀萝,崎岖东下约二里许,得华盖洞。
石势轮囷如车盖,高约三四丈,下可容数十人。
西有一穴,可罄折而入,飞鼠甚多,执燎照之则回翔,故名石燕洞
西北有玉桂岩,深可一丈。
北有莲子洞,深可二丈。
由坡而上,有危檐杰栋,岿然屹立于东崖之巅者,绣春台也,鹤山魏了翁书,北睇江淮在目。
由此而下,渐觉山环抱,地平夷,而树木阴翳之中,有绣春道院。
依石为扉,傍翼两室,曰仁静、曰智乐。
左有洞曰新兴
坎级而下,豁然明敞,壁立数仞。
嘉定间史定之又刻曰史岩。
傍有绣衣石一洞,秉烛而入,有迹蜿蜒,或指为潜蚪。
别有洞曰左史
左史州守李芃也,杜牧代之,故为立名。
又两石夹道,约数十步,过一石门,伛偻而入,得平地可三数丈,如壶中之天,故曰壶天。
石眼有泉一泓,可掬而饮之。
过绣春台数百步,有二洞,东曰狮子,西曰圆顶。
有泉如乳。
旧逸二洞名,今特因其形而命之。
此见于齐山之左者然也。
若夫山北之景,则从道院右边而下。
太守李方元以山无溪涧之泽,乃沿其北址筑防贮潦,广十馀寻,深数丈,长三里,芰荷鱼鳖,可育而蕃,今遗址尚存。
东有虎啸岩石虎洞,中有石如虎蹲,皆险绝不可上。
而中有九曲水,石势萦回,山泉清澈,天造地浚,殆类人为。
又有茂林脩竹,隐映于上,宛然兰亭气象也。
醒翁岩,岩有醒翁石,旧有亭而今不存。
又有待岩者,最远而大,迤逦而西,达于长堤,则一山之景尽矣。
李芃刻有「待岩」者,言有待而存也。
齐山之泉大小凡十一,而半岩为胜,玉壶、连星为奇,飞觞、濯缨为大;
岩壁之号凡十九,而有待为大;
岩壑之号凡有九,而上清为最;
洞之号凡十四,而潜蚪尤清幽。
游者徜徉乎山间,而穷日之力不能遍览。
今历久而湮芜不可复考,姑录所传问者于右,馀阙疑焉。
按:嘉靖《池州府志》卷九,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归正人张时安等特补进义副尉嘉定十一年八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宋会要辑稿》兵一六之一六(第八册第七○三六页)
归正人张时安、赵翼、张瑜各特补进义副尉,分注江西州军添差不釐务听候使唤,理任、请给依归正人则例按月帮支。
伪受告劄尽付兵部毁抹。
存爱轩记嘉定七年正月 南宋 · 周师成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伯奇父为录事参军建康,不有其餐钱,营小轩听事之后以为便坐,摘取明道子程子之话言,榜之曰「存爱」,而谓予记之。
予于伯奇父同官,而交又厚,乃不辞而言曰:一轩方丈而赢,名之侈矣,焉用记。
然其名轩之意与义有足记者。
君子之欲仕,非谓其位之足以荣其身也,亦曰有位则可以济乎人而已耳。
位有高卑,斋有广狭,济可必也。
济之广狭,吾安能必之哉?
盖有爱物之心,斯有爱物之事,不必高位而后可也。
苟有是心,则随其力之所及而民受其赐
使仕者人人皆存是心,则天下之大,将无一夫不受其赐矣。
惟其不然,故民之得其所者不能什一,而冤失职者什九也。
夫爱物之心,一存一否之间而效之相绝如此,则爱其可暂忘耶!
夫爱者,仁之发也,善之端也。
有人焉,体仁而尽此善,则其仕也,自己而物,皆天理之流行。
爱自存也,非存之也。
降此而心能于爱物,则其仕也优,而庶乎仁之功矣。
虽然,特未易也。
利害辐辏,志气交驰,爱物之念其者几,苟不兢兢于此,则始终舛戾,何可胜算?
轩之名且记者用此。
今夫一命之士多矣,岂皆泊然无爱于心。
爱有公私,势无两大。
彼私其爱者,知有己而已,而物我之爱卒两失之。
于己之私爱云者,非吾所谓爱也。
伯奇父既异于彼矣,因轩之名,味名之义,于爱物之心既存之又存之,一念一虑存之,此伯奇所用力而󶽸然不自足者。
他日流风所感,后来者坐于此,而惕然有省,怡然有得,则伯奇父之美不孤矣。
不然,则此轩乃胚胎厉民之所也,其何爱之
伯奇父,姑苏人名椅
伯奇父,字也。
遥师考亭于学禁方张时,守其训甚于亲炙之者。
与人简易,而守义不可夺,如蔺相如之璧,不雕饰揣摩,以搂大官之知,其所长也。
嘉定七年正月中浣日雉山周师成记,汴人赵师夏书。
归顺人孙政鲍义边宝张仲于德杨翼张彪张实高三受张旺汲汉臣邢海蔡青魏成方元郭通綦仝张时并补承信郎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八、《平斋集》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七
敕具官某人等:讨叛以,怀服以仁,歼渠贷胁,归斯受之。
尔能革心,奚爱勇爵?
祗服宽恩,勉图报效。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