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叶校书山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省斋文稿》卷二五
承翰墨策勋,铅黄分职。
动诸儒之欣艳,指夷路以腾骧。
窃惟人物之盛衰,实在国家之教养。
识其大者,则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
斲而小之,则九仞之或亏于篑土。
故本朝重馆阁之选,为当世储公卿之材。
必作成于閒暇之时,乃获用于驰驱之际。
某官文华掞蔚,志气激昂。
学有渊源,尝范模于吕氏;
论无骫骳,由系援于汪宗。
浸更事任之烦,优简圣神之眷。
方为世用,宜并英游。
翻四部之书,始深涵于术业;
号万人之杰,行自见于功名。
修庆未遑,贻缄先逮。
佩谦牧之良厚,激感悰而弗谖。
军器监丞叶山召试馆职策题淳熙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九、《玉堂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问:古之君子道德积于中,则英华发于外。
因事而有言,譬如风行于水,云行于空,自然成文,岂假雕篆纂组之功也哉?
历观缀文之士众矣,顾不必问,姑以圣贤为质。
孔子称尧曰「焕乎其有文章」,考之载籍,敢问「焕乎」者安在?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求之经传,敢问「可闻」者何辞?
四科之设,文学预焉,然子游、子夏曾不能赞一辞于《春秋》,则所谓以文学称者果何见欤?
郑之四贤相须乃济,然居则应对宾客不容缓也,出而有事四方不偕行也,则所谓讨论润色者果何待欤?
妇人犹能赋诗,何后世老师宿儒反不通其义乎?
汉朝人莫不能文,何大臣少文不学犹见讥于史乎?
由汉以来,学士大夫所共推尊以为著书而不失古君子之遗意者,扬雄、王通而已。
然艰深浅易之讥,摹仿《鲁论》之诮有不能免,盖异乎自然成文者矣。
彼知其力不足而强为之欤?
抑为文者固当用意而准古也?
韩愈晚出于唐,独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其去取决不苟矣。
然推尊扬雄,以为过于老子老子岂易过哉?
至王通乃无一语评其是非,又何意也?
主上发言为经,肆笔成书,固已追迹帝尧之文思,比隆夫子之将圣,然万几之暇,犹有取乎艺文。
深惟本朝述作之盛远过前代,而所谓《文海》者精粗混并,不足传远,乃诏馆阁之士刊定而缮写之,使学者有所矜式,德意厚矣。
子大夫膺被特召,将接武于书林,古今文章,谅所熟复,盍极辨数者之疑以待上问?
承事郎致仕潘公墓志铭1190年6月1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维潘氏世居括苍竹溪,已号著姓,后徙金华,益为闻家。
君之曾大父讳某,赠右朝议大夫
大父讳某,始以儒学起家,仕至左朝奉大夫
父某,以右朝散郎致仕,累赠太中大夫
君讳景宪字叔度
幼颖悟,日诵数万言。
年九岁,以童子贡京师,通念十三书,说六经大义,作三体字,诏许特试礼部,且赐束帛。
后入太学,益自刻厉,一时学官汪公应辰、芮公烨、王公十朋皆推重焉。
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荆门军学教授
不行,请为南岳祠官
秩满,宰相知君之贤,欲留以为中都官。
君独力请太平州学教授远次以归。
宰相问其故,君曰:「本无宦情,以汲汲于一官,政欲以慰亲望耳。
今二亲俱老,得远次尚可日从容于其侧,它非所望」。
宰相叹息,以为不可及。
君与东莱吕祖谦伯恭父同年而齿长,闻其论说行身探道之意,慨然感悟,遂弃所学而学焉。
既而遭太中公之丧,庐于墓者三年,毁瘠骨立,未尝见齿,寝兴食饮皆以古礼为节。
服除,遂不复仕。
日游吕氏之门,躬执弟子之礼,诵《诗》读《书》,旁贯史氏,下至于兹,靡不该览,而尤于程氏之《易》为尽心焉。
至它书史,考订蒐辑,日有程课。
铅黄朱墨,未尝去手。
为人峭直耿介,与世俗少所合。
而事亲从兄,友爱诸弟,怡愉肃穆,人无间言。
家本富乐,躬率俭素,布衣蔬食,一室翛然。
其枯槁淡薄,有人所不可堪者,而君处之甚安。
以是中外化服,不敢为纤芥浮靡事。
族党皆慕尚之,而君自视欿然,常若不足也。
始尝学浮屠说,既而学于吕氏。
晚再悼亡,因葬金华叶山,而虚其中以自处,筑室其旁,取「朝闻夕死」之意,命之曰「可庵」。
暇日往而游焉,复取旧书读之,悠然自得,不知儒释之有间也。
买田储书,以待四方之学者。
又尝取建宁社仓法,出私谷数百斛,岁时歛散。
叶山以至太中公故居大墓之下,各为一社,期岁广之,及九而止。
予尝为记其事,然亦未及尽如其志也。
君既无当世之愿,士友知其心者,如韩尚书元吉、张左司栻、曾卿逢、郑卿伯熊,皆爱敬之,而不敢有推挽意。
曾侍郎逮尝引以自代。
顷年,诸大夫天下士之贤者三十馀人于周丞相,君姓名亦数中。
丞相不能用,盖诸公或未始识君,而君亦漠然无所问。
人或扣之,乃独喟然以曾、郑两卿为知己,人莫测其意也。
绍熙庚戌,君之子自觉以进士试礼部中选。
君闻之曰:「此足以代我矣」。
即自列于有司,请致其事。
遂请,得改京秩。
命甫下,而君已卒矣,是岁六月己亥也。
君先娶邢氏,故龙泉主簿直之女。
继室朱氏,其父翌新仲绍兴间中书舍人
子男二人,长即自觉,其次自晦。
女三人,长适朱塾,次适苏虨,次适邢文郁
孙男二,曰问学、问礼。
盖自觉尝调萧山主簿,而虨今为临海主簿
君卒时年五十七,病不伏枕,比终,犹歛襟端坐而没,语未尝及其私也。
自觉将以十月丁酉葬君叶山之藏,而以书来属予铭。
予始因伯恭父以识君,志同气合,遂结婚姻之好。
往年以江西使事入奏,舟过兰溪
兰溪金华不百里,金华亲故往往来相劳问。
独君以书来曰:「甚愿一见,以慰离索。
然子今日之行名为召客,吾是以不果来也」。
比以口语罢归,君又以诗来,若曰:「子今几过七里滩矣,可以已乎?
其未耶」?
予不能答,而尝以是愧其为人,乃为之铭。
铭曰:
介刚之节,为世玉雪。
退省其私,敬顺怡悦。
却扫耽书,贬身访道。
忘食与忧,以遂于老。
昔本不出,今复何归?
异世同心,子平孝威
叶山之阳,上盈下坎。
我铭不亡,君则奚憾!
其十七 北宋 · 王安石
 押叶韵
周回莫有千株叶(明王崇嘉靖《池州志》卷一 《池州志》:叶公园在叶山下,王荆公游其园,戏叶云云,叶随答曰:“裨补能堪百篚蚕”,邑人相传为故事。)
潘叔度朱夫人墓志铭淳熙六年十一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八、《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吾同年友潘叔度景宪,有贤配曰桐乡朱氏。
叔度谋继室,习于朱氏者皆称夫人之贤。
及归,践妇职过所闻。
叔度自律甚严,人少当其意,夫人独事之顺焉。
其于子若女,叔度不独咨美其均壹,又每咎其厚于慈也。
既没,自尊嫜至于娣姒,哭之过时而哀,中外有连者,皆惋叹失声,或涕泣不能已也。
生二十七年而嫁,嫁七年而卒,实淳熙己亥七月十九日
是岁十一月七日,葬于婺州金华叶山
曾祖廙,赠朝议大夫
祖载上,司农卿,赠徽猷阁待制
父翌,中书舍人,终敷文阁待制
子男二人:自厚、自晦。
子女子三人,长适朱塾,馀在室。
予与叔度共学久矣,其兢兢于母子昆弟之间,如恐伤之者。
盖深知其所存,故其得内助则窃为之喜。
迨其悼亡,见其用力之难而私忧其失其相也,虽病且废,忍不铭?
铭曰:
匪偏匪颇,匪嘻匪嗃。
理从数违,质厚气薄。
厚焉培之,薄焉委之。
我作斯铭,允无愧辞。
题顺安楼(即义安 宋 · 房芝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窗含野色入平吞,极目渔樵江上村。
流出异香花堰水,放开老翠叶山云。
竹边僧寺鸥沙绕,柳外人家驿路分。
挂月参天蟠地脉,门前双树几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