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丙辰笔录 绍兴六年丙辰岁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三、《忠正德文集》卷八
八月某日,下诏巡幸沿江。
先是,诸路探报金与贼合谋,今秋复有南侵之意,且以调发大兵屯驻淮上。
上欲前期顺动,免缓急仓卒之患。
议以秦桧、孟庾充留守,寻除万寿观使、充留守庾提举醴泉观、同留守
知临安府梁汝嘉充巡幸随军都转运使
百司并留临安,常程行遣听留司与决,所不可决者申行在所
先差兵部尚书刘大中、翰林学士朱震、翰林侍读学士范冲、工部侍郎赵霈、中书舍人陈与义、董弅、权户部侍郎王俣起居郎张焘、侍御史周秘、左司谏陈公辅、右司王缙、左司郎中耿自求、右司员外郎徐林、检详王迪、太常少卿林季仲、吏部员外郎黄次山、郑士彦户部员外郎周聿、比部员外郎薛徽言、太常博士黄积厚扈从,祠部郎官熊彦诗司勋郎官王良存、秘书省正字朱敦儒以督府属官从行。
解潜马军司权殿前司公事刘锜权提举宿卫亲兵,同总护卫之职。
行营中护右军统制巨师古以所部充前军,赵密中军马军司兵马原本阙名充后军。
侍御史周秘御舟前弹压,监察御史赵涣御舟后弹压。
九月初一日,车驾发临安
是日,先诣上天竺烧香,为二圣祈福,执政从官扈从,建国乘马行于辇后。
回幸下天竺进膳,宰执赐素食。
驾至灵隐北山,云起雷震,微雨作,少顷即止。
薄晚还城,登舟,泊城外北郭税亭下。
迫暮,雷电大作。
是日驾过中竺,有卒执黄旗道左,即岳侯却敌虢州、寄治卢氏县捷奏也。
至上竺,黄旗进入。
岳遣将王贵、郝政、董先引兵破之,获粮十五万斛。
初二日,发北郭亭,晚泊临平镇
奏事舟中,方论奏岳飞之捷,上顾谓右揆浚曰:「岳捷固可喜,但淮上诸将各据要害,虽为必守之计,然兵家不虑胜,唯虑败耳,万一小有蹉跌,不知后段如何」。
复顾某曰:「卿等更熟虑」。
某等奉命而退。
是日微雨终日,夜大风,雨止,北风,舟行稍缓。
初三日,发临平,晚过长安闸,德远、仲古见访,小饮。
阅王存、吴进人马,存、进、沂中将部兵二千还临安,听留司使唤。
进勇于战,常对御骑射,上称善,曰「一好汉」。
进闻知,刺「好汉吴进」四字作褶心,每阅兵即披之示众。
夜泊崇德县令涣之对舟中。
上巡幸所过,必延见守令,省风俗,问民疾苦也。
初四日发崇德,晚泊皂,风稍止。
两浙漕臣张澄劄子,以御舟比旧稍高,所过桥梁多碍,时暂拆去,利害甚小。
平江府水门,亦当少拆驻跸,城闉所系,恐不应轻毁。
其劄子进入,得旨,水门外进辇入城,更不拆门。
初五日,发皂店,晚泊秀州
奏事河亭,因及岳飞两捷俘获之物,上曰:「兵家不无缘饰,此不足道。
卿等因通书幕属,叩问子细。
非为核实,有吝赏典,但欲知事宜形势、措画之方耳」。
奏曰:「飞之措置甚大,今既至伊、洛间,如河阳太行一带山寨,必有通耗者。
自梁青之来,常有往来之人,其意甚坚确。
青,怀、卫间人,尝聚众依太行,数出扰磁、相间。
金人颇患之,今年春并兵力攻。
青以精骑数百突出渡河,由襄汉来归岳侯,两河人呼为梁小哥」。
某奏曰:「河东山寨如韦诠忠辈,今虽屈力就招,然未尝下山,队伍器甲如旧,据险自保,耕种自如,唯不出兵耳。
金人亦无如之何,但羁縻之而已。
一旦王师渡河,此曹必为我用」。
上曰:「斯民不忘祖宗恩德如此,吾料之,非金人所能有」。
某等同奏曰:「愿陛下进德修业,孜孜经营,此念常如今日,臣等愿竭驽钝,裨佐万一」。
进呈周秘奏状,以解潜、刘各引无旗号舟船入禁围,且妄申朝廷,去御舟五十里远。
得旨,、锜各罚铜八斤。
德远、仲古过舟中小饮。
得洙辈书报,初四日已发舟出门,将往德清也。
初六日,发秀州,天色晴和。
晚泊平望
进呈漕司崇德涣之罪状。
先是,言者论其排办奉迎车驾,事多骚扰,下有司体访,虽不如言者之甚,亦不为无罪。
得旨,先降一官,令漕司取勘。
上曰:「涣之昨日奏对,问以民间疾苦,曰无;
问以户口登耗、租赋多寡,亦不能对。
方今多事,民间岂无疾苦可言?
涣之乃云朝廷仁政宽恤,民颇安业,此谄谀之言也。
为令若此,将安用之」?
夜得洙辈书。
初七日,登平望
是日,岳飞捷奏至,遣偏将收复商州,且乞催已差知商州邵隆速来之任。
隆,解之安邑人,敌犯河、解,隆与其兄纠率乡民屡与敌战,兄为敌获,大骂而死。
隆收残众,转战入蜀,隶吴玠麾下,数立功。
且遣人赴阙陈奏:「商州要害之地,不可不力取,得商则可以经营关中」。
寻命知商州,俾与金守郭浩经营收复。
今则岳飞先得之矣。
,成之子。
成,关西之名将也。
顷岁夏人犯平夏城,泾原章楶命成守之,被围半月馀,攻之甚力,卒不能破。
初,急报至,哲庙颇以为忧,而每奏平夏决保无虞,乞少宽圣虑。
敌退,遂召还。
哲宗问以城守方略曰:「初无他术,但如郭成辈皆一路精选,俾守一城,知其可保也」。
,浙人,起诸生,及作帅,颇有可称,种师道、师中皆出其幕府
又尝荐师道于哲宗云:「师道拙讷,如不能言,及与之从容论议,动中机会,他日必为朝廷名将帅」。
靖康初师道枢府渊圣尝问曰:「在小官时颇有见知者否」?
师道荐章进入,渊圣知人,以其二孙茂、荩并为寺监丞
晚泊吴江县张俊遣其属史愿、韩世忠遣其属张称来禀议。
愿言盱眙寨,工料甚大,今始及半月,役战士二万,时亲负土以率将士。
且乞应副楼橹,并发江东西壮城兵以助役也。
初八日,发吴江,午至平江府,换小舟入门,从梁汝嘉所请也。
姑苏馆,进辇入行宫驻跸,以府治为行宫。
提刑司为三省、密院,以签判厅左相府第,以提举茶司右相府第,以检法厅为签书府第。
晚得湖北提刑赵伯牛破雷德通寨捷报。
德通,德进之弟。
据险,久为湖北之患。
自杨么之败,其势稍弱,遂为部将所杀,以其众归德通,犹自保一寨,不肯就招。
至是始破,知鼎州张觷伯牛同谋也。
初九日后殿奏事,上曰:「数日泊舟之后,卿等或不奏事,即与诸将理会军器,想不如法,但为美观,全不适用。
甲叶数百副,当为指教穿联,并其旗号等悉为整顿,别作一队。
卿等试观,或可用,即以此行之诸军也」。
及言韩世忠入觐犒设激赏之物,宜依例备之,恐不久留。
曰:「世忠来日恐到,当便入对。
世忠必有所请,如钱粮军马之类。
陛下但谕令与臣等商量,惟是措置防托,恐世忠向臣等不欲尽言。
如陛下曲折询访,必自有说。
臣窃谓世忠既城楚与高邮,地利甚便。
张俊又屯盱眙,控制天长、扬州一带,敌决不敢犯,则世忠一军包裹在内,最为安稳。
但自濠以西,并刘光世地分,光世孤军,万一重兵侵犯,韩、张两人能为出师牵制否?
不然,徒为自守之计,朝廷何赖」?
上以为然。
是日诸处探报皆云,刘麟自往河北乞兵回,比又遣官再往矣。
初十日,诣天宁寺,开启行香。
得收复顺州捷奏。
顺州,昔之伊阳县也。
县有弓手翟兴,勇于捕寇。
尤为骁锐,邑人号为小翟,以获寇补官,后任熙河将。
会熙帅刘法出兵总安城,深入敌境,为人所误,置寨不得地。
敌自四山下逼。
日且暮,举军溃乱,失所在。
诸将逃死不暇,而独策马大呼,冲犯敌围,来往再三,求不获,时法已堕崖死矣。
由是知名。
靖康初,金人犯伊、洛,时为京西将。
河南尹王襄远遁,兵保伊阳自固,洛之士民避难者多依之。
死,兄兴代之。
兄弟相继累岁,一方寇盗为之屏息,固护陵寝,为有功焉。
刘豫僭逆,数遣兵攻之。
介处一隅,与朝廷隔绝寡援,粮乏,退保太和镇
死,其子琮代之,数遣人间道告于朝廷,兵粮为助,而地远不能及也。
琮势益弱,遂以馀众归襄阳李横
由是伊阳、太和一带险要尽弃之敌境矣。
岳飞襄阳,遣将王贵直捣卢氏,据之。
乃分兵西取商州,东由栾川县、西碧潭、太和镇以取伊阳也。
伊阳去洛才百馀里。
是日韩世忠入门,晚赴内殿入见。
十一日,进呈江西安抚大使李纲奏,以车驾时巡,乞扈从。
降诏不允。
奏事已,上曰:「世忠之来,当有锡赉」。
上起离御座,引宰执就观所赐之物,凡十合,如绣珍珠蹙领绣战袍、马价珠头巾、镮玉腰绦、回纹刀,皆奇物,并纻丝樗蒲衣著数十匹,金酒器四百馀两,名马鞍鞯等。
某等曰:「陛下待遇诸将如此之厚,圣意岂徒然哉」!
上曰:「禁中所有物别无用处,止备激赏将士耳」。
晚,世忠到堂谢赐物,微有酒色,云上以所赐金器酌之十馀杯,不敢辞也。
并其随行背嵬使臣等皆被酒,上各赐束带,并十两金杯一只,因赐之酒。
世忠之侄秉义郎彦仰面授閤门祗候,以其新自鄜延远归也。
世忠叙谢再三,徐曰:「世忠寒贱人也,合受冻饿。
今乃蒙被厚恩如此,自顾此身未知死所也」。
十二日后殿常朝。
自上即位以来,止御后殿,更不行前殿之礼,以二圣未还,意有所避也。
留身奏:「世忠之来,计当奏陈边事方略」。
上曰:「世忠无他语,但云欲与宰执议定,乞与宰执同对。
卿与更子细诘问如何也」。
某曰:「世忠之意不欲张俊筑城,便欲令向前勾引金人近前,我得地利,合军一击,便见得失。
今日得城,明日得县,无益也。
窃恐劳役之久,别有事生耳。
臣之愚见,若初议遣等渡江,径之淮北,或攻宿,或取徐,得则,否则退归,出入不常,使敌罔测,是亦一策,不如止屯淮上。
初云筑山寨,亦复不知修城工役如此之大。
臣深恐城未及就,敌已有动息,欲守则无地可归,欲战则不保必胜。
臣已尝与张浚等商量,若只筑一小堡可屯万人,选精锐守之,劫寨、腰截、断粮道等,皆可为之。
大军依旧坐据长江之险,敌既不能遽渡,则不无回顾之虑,如此似为稳当」。
上以为然。
乃曰:「浚意如何」?
某曰:「浚初有商量之意,徐徐议论,但以岳飞牵制于后,敌若抽兵稍回,山东空缺,则世忠必再为淮、徐之举。
敌且自救不暇,安能窥吾淮甸
使筑一坚城池,屯军淮上,临宿、亳,敌且疲于奔命,此恢复之端也。
此策甚善,但臣之所虑,今冬防托数月之事,俟来春更筑一堡,不失为此计耳。
自古用兵变化不同,初无定论。
然先议守而后论战,乃保万全也」。
上然之。
是晚右揆西枢韩世忠,就其后圃置酒七行。
世忠之圃即章子厚园池,昔苏子美沧浪亭也。
子厚在相位日营葺,所费不赀,罢相即迁责,未尝安享。
洎放还,寄居严之乌龙山寺,子弟辈悉遣归乡干置生事,死之日,无一人在侧。
群妾方分争金帛,停尸数日,无人顾藉,鼠食其一指,衢僧法空亲见之。
坐间,右揆屡叩世忠进取方略世忠终不尽言,但云与相公屡言之。
而其意不过欲令张俊先为一著,渠欲乘隙而动,即易为功也。
但恐等揣知其意,不肯合谋耳。
金字递备坐探报,檄岳飞明远斥堠,择利进退。
世忠言,近探者自河北回,言龙虎军由李固渡过河,凡渡四昼夜,精兵三万馀人,内分骑兵一万之京西,以应岳飞也。
十三日,进呈已降指挥,依四年例燕犒诸军将佐
检正张宗元上殿,遣诣建康太平抚劳刘光世、张两军老小,仍将在寨人点检整顿,结成队伍。
晚得岳飞收复西京长水县捷报,仍云已收兵复回鄂州,以粮不继也。
十四日,进呈右司王缙奏状,乞罢平江府营造,恐妨农时也。
从之。
批旨:韩世忠非晚朝辞,可特赐御筵。
入内内侍省都知黄冕押伴,令平江府排办。
议十七日就韩后圃山堂,随行属官、总制提举官预坐,使臣等别坐,酒五行。
西枢云:「种夷叔靖康初被旨巡河,朝辞日赐宴所居蔡氏之第,吏部侍郎王时雍押伴,属官预坐」。
相云:「诸处探报,淮阳军等处往往抽回人马归京师,以备兵。
韩侯亦」。
韩晚到堂,因话及京城被围之事,当时南壁正金人所攻之处,而以卢襄、李擢当之,韩亦慨然叹息也。
十五日,望拜二圣已,奏事。
进呈信州奏,以车驾巡幸,银万两。
上曰:「此物得之何处?
傥府库有馀,自当献之朝廷;
或取于民,则不可也。
更当询问,果取于民,便当退还」。
某等奏曰:「陛下恤民如此,朝廷约束甚严,方州必不敢尔」。
韩世忠辞免赐御筵,有旨不允,降诏。
十六日,批旨:诸军押燕官杨沂中、张军差淮南提点张成宪韩世忠军差扬州守臣李易刘光世军差江东漕臣向子諲
先是,降旨宴犒诸军,并依绍兴四年例。
晚,中使赐除湿丸数十斤,付密院,以备给赐士卒。
先是,赵密、巨师古两军自杭护卫至此,多病重膇之疾。
一日宰执奏知,上出禁中方,命御药院修合,且遣中使御医亲至军营,人人看候,分给之,服之皆效,此其馀者也。
又以其方赐某
十七日,进呈岳飞乞终制。
某等先议定奏禀,以累有陈请,亦屡降指挥,而其请不已,欲上亲笔批回劄子。
上曰:「惟宰执有此礼,他人不可。
卿等可作书,但云得旨封回可也」。
退而右揆以书封去。
是日,刘光世奏敌添兵戍陈蔡间,而刘豫亦于颍昌积谷甚富,恐有侵犯之意。
密院刻择官申中和言:太白已过左执法,以阴晦不见。
先是,占星者言,九月初三夜太白由黄道,微高,入太微垣,犯右执法
史愿敷文阁待制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六、《东窗集》卷六
敕:事君不择事而安,允资于忠力;
有功而见知则说,宜厚于恩章。
具官某,智术疏通,吏能敏健,顷预军咨之列,每输筹画之良,备著勤劳,见称详练。
重湖之寇未殄,奉枢府之檄以行。
果平蜂蚁之屯,尽复农桑之业。
有嘉茂绩,爰锡赞书
惟次对之迩联,实侍臣之高选,往钦朕命,益殚尔忠。
桂阳军乞画一状1188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止斋先生文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一、臣照对本军以银为税,自天禧间行之,民以为便。
但银价不等,折纳亦随时高下,官吏未免以意增损。
绍兴奉行经界,本路漕臣见得银价太重,遂立条约,每两折钱二贯八百文足,自此始有定数。
乾道六年正月一十九日,因前知平阳县罗公旦劄子,准都省批状指挥行下本路,于每两价钱上减钱一百文足。
至淳熙二年六月三十日,因转运副使李椿奏,尚书省劄子,三省同奉圣旨指挥行下本路,于每两价银上减钱三百三十六文七分足。
今每两折钱二贯三百六十三文二分足,至与市估低平相等。
远方之民,鼓舞圣恩,老稚相传,无有穷已。
然臣区区,尚有□□□,不敢隐默。
窃缘节次裁减银价内一项,转运副使李椿所乞,共减去岁收钱一万二千贯。
而当时先乞于月桩大军钱内减放上件钱数,纽计银价除落,故所行乃为实惠。
知县罗公旦所乞,共减去岁收钱二千七百四十一贯四百九十文足,而当时即不曾乞于月桩大军钱内减放上件钱数。
虽曰减价,而其钱至今犹是随钞敷纳,故其所行但为虚文。
臣究见本末,李椿以具奏,出于宸断,故虽以一万二千贯之多,捐之为易。
罗公旦以不曾具奏,出于省部,故虽以二千七百馀贯之少,损之为难。
臣窃思念本军财计支数渐增,收数渐减,势不获已,必取之民。
臣已将乾道六年正月二十九日淳熙二年六月三十日所降指挥申尚书省,欲望圣慈特与行下本路转运司,将乾道六年正月二十九日已降都省批状指挥所减银价一百文足,止共无收钱二千七百四十一四百九十文足,照淳熙二年六月三十日圣旨指挥一般事理,每岁于月桩钱数减放二千七百四十一四百九十文足,却将见今税户随抄收钱均掯蠲免,庶使德泽下流,不为文具。
一、臣检会到淳熙五年正月空日守臣徐大观奏:「昨准圣旨指挥,减收银价钱一万二千,每元收经、总制头子钱四十八文五厘省,共计钱五百七十六六百文省;
元收勘合钱二十文足,计钱三百一十二文足。
两项共钱八百八十八六百文省。
今既减放银税正钱,其上项经、总制钱亦无名色可收,已是一例除放之数。
欲望特降一睿旨,与随数除豁」。
当年五月二十二日都省批状:「户部勘当,行下湖南提刑司,更切取见桂阳军所收经、总制钱勘合钱,委是于人户折银钱上□□所收,即将今来本军前项合放钱数并行除豁」。
本军自此并不起发去讫。
今来所乞减放二千七百四十八,亦有每上收经、总制头子钱四十八文五厘省,共计无收一百七十一二百五十文省。
如蒙施行,并乞照淳熙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已降都省批状指挥,并行除豁施行。
一、臣照对桂阳虽小垒,实边徭峒,顷年郴寇,盖尝上烦南顾之忧矣。
稽其兵籍,最为单弱。
见管禁军一百九十八人,厢军一百二人,牢城七十四人。
牢城一营既不在准备缓急之数,则通厢禁军止三百人。
而其接送守臣各九十六人,提刑提举司各四十人,干办公事官二十一人,诸司占破二十人,率每岁用一百七十八人。
又有押部纲运、赍擎文书之类,差拨不足,不免通那禁军应副。
臣之到官,亦欲略行整龊教阅,然常不满百人。
臣因根检询究,自绍兴十一年史愿措置量屯军马于管下平阳县临武峒诸处弹压,至十四年抽回临武峒戍兵,差拨鄂州五百人前来军城屯驻,至二十一年复抽回鄂州军。
寻有李金之寇。
乾道元年贼平之后,再差鄂州五百人,以二分屯本军,一分屯临武
淳熙十一年十一月二日枢密院降圣指挥,抽回鄂州兵,差拨潭州飞虎军三百人于郴州,黄沙寨亲兵一百人于宜章县忠义军一百人于本军临武县驻劄。
自此军城遂无戍兵。
契勘平阳县自旧有临武县杨梅寨巡检土军一百人,绍兴十六年平阳临武置县,遂以「平阳临武两县巡检」带衔。
今来临武县见有戍兵一百人,弓手七十人,稍成次第。
所是旧管平阳巡检土军一百人,合还本县管内置司
臣今相度:平阳临武两县巡检就移在城内外置司,仍旧以「平阳临武两县巡检」带衔,以所管土军一百人相兼教阅,稍壮军垒。
猝有抽唤,止六十里,往来应接,管无缺误。
如臣所乞,即不敢引用绍兴乾道事例增添军马,亦不曾违戾淳熙十一年二十日已降圣旨指挥,只是军县一体,均平。
伏乞圣慈详酌施行。
一、臣伏见前后臣僚屡言郴、之间宜兴学校,以柔人心。
寻准淳熙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敕节文:「三省同奉圣旨,依礼、户部勘会事理施行」。
行下本路,于郴之宜章、本军临武两县创建县学,所以劝奖风厉,条目甚备。
仰见睿明旁烛幽照,欲使边氓同被文化,幸甚幸甚。
今来两县虽各有学,然而无训导之官,无供亿之具,名存实亡,不足以仰称明诏。
以臣愚见,所在县学多是文具,莫若只就州军学展套斋舍,增养生员;
责之教授,诱进义社豪民或边峒子弟孙侄入学听读;
仍以县令、佐兼管干赡学钱粮事,措置应副;
专委本路提举学事司常切点检,别为一籍。
如教养到生员一百人或一百五十人以来,许将见任教授并赡学钱粮官理为劳绩,量立赏典。
如此,则事体归一,庶可就绪。
惟陛下财幸。
臣检到本军准本路安抚牒:「备准淳熙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指挥申尚书省去讫」。
乞赐检会施行。
一、臣照对本军祖来年额,系招趁住卖茶引二十二道,每道一百斤,价钱二十三贯四百一十九文省,一年计二千二百斤,共价钱五百一十五贯二百一十八文省。
分系三县,并在军合同场招趁。
缘本军非产地分,又非商旅孔道,自旧将买引价钱均敷于民,历年弥久,不以为病。
至淳熙元年守臣妄希增羡之赏,于任内添起年额茶引二十三道,作四十五道,增及一倍之数。
计价钱通五百一十八贯六百三十七文省。
其钱无所从出,却于输纳仓库收趁内,折银场每钞三文足,和籴场每石九文足,常平仓每石二十文足,苗仓每石三文足。
犹未及额,敷及合干等人,至今十五年。
凡科歛民钱八千七十九贯五百五十五文省。
臣虽已具申本路提举司,乞覈实申奏除豁去讫。
臣愚窃谓国家岁计宜不藉此琐琐,欲望朝廷详酌指挥,行下本路提举司,将淳熙元年以来增起一倍年额茶引二十三道特与免行招趁,令臣将见今仓场受纳钞面所收茶引一项钱尽数除落。
虽其事微细,亦足以彰陛下加惠元元之意。
一、臣将本军牢城指挥兵士见管七十四人,逐一契勘元来断由,见得内系窃盗二十五人、强盗十二人、劫盗八人、渡淮作过一人。
窃缘本军被边,其民习见剽夺之利,乃以四方强恶之人配隶于此,间者往往佚去,散入村聚,率人以为盗。
臣因捕盗,尝获郴之逃军数人,皆故江浙间强盗也。
臣愚以为本军无城壁开闭之节,无营房出入之限,居民荒凉,官府不威重。
兼厢、禁军人数稀少,部辖不前,凡此等配隶之人,实难关防。
欲望圣慈特赐指挥,自今应盗贼并渡淮作过等人,住配本军,庶久安静。
臣检准淳熙十四年四月十一日枢密院批状指挥:「知郴州王薰申乞诸州盗贼不须配隶郴、
大理寺看详:淳熙十三年六月十一日指挥:『诸州牢城人数如溢及五分,仰先申本路提刑司,照应诣实保明,备申省部,以凭行下住配。
自合遵依施行,难从所乞』」。
伏念本军事体,又与他郡不同,伏望圣慈特赐矜允。
唐三隐贤赞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北山小集》卷一六、《南宋文范》卷三六
余读《唐隐逸传》,尤慕王绩、卢鸿、张志和不为出处系累,泛然若浮云之卷舒,使万乘之尊可见可闻不可得而臣,世之戮人可望而不可攀也。
视夫假脩浑沌以夸世,洗箕山之耳以卖高者,不亦拘拘然乎。
王绩无功绛州龙门
不喜拜揖,简放绝尘。
发名贤科,廉洁孝悌。
不乐居朝,去为县吏
四海云扰,网罗在天。
有田十六顷,在河渚间。
结庐北渚,著书东皋。
种黍酿酒,子光是交。
武德之初待诏门下。
良酝可恋,竟以疾罢。
乐史善酿,求为乐丞。
死遂去,述酒作经。
史愿见,答曰奈何,坐召君平
托无心子,机士见问。
笑而不应。
豫知终日,自志其墓,卓哉先生
卢鸿颢然,其先幽燕。
爰徙洛阳,乃庐嵩山
药房荃壁,金书玉历。
明云吸霞,皎皎独立(见《鸿草堂十志》。)
开元之初,备礼再聘。
确然自高,钩深守静。
五年丁巳,帝诏曰:鸿道极泰一,德循中庸。
礼有大伦,义不可废。
想翻然易节,以副朕意。
先生至都,谒见不拜。
宰相问状,曰:忠信是赖。
礼之所薄,何足见帝。
召升内殿,命谏议大夫
固拒得已,浩然归庐。
朝廷得失,许以状闻。
官营草堂,宁极是名。
聚徒广学,至五百人
帝钦素履,没有馀恩。
志和子同婺州金华
母梦枫生,妙龄起家。
策干肃宗翰林待诏
录事金吾,坐贬南徼。
旋会赦还,遂归江湖。
钓徒自号,玄真著书。
《太易》十五篇,探幽赜无。
其兄鹤龄,为筑东都。
茨以生草,椽栋不斲。
钓不设饵,豹席棕屩。
县令聋瞽,不窥其德。
使浚渠执畚,曾无忤色。
㛐织布裘,虽暑不释。
往来苕霅,浮家泛宅
太虚为室,明月为烛。
四海诸公,周游共躅。
宪宗采歌,图索其容。
竟不能致,不知所终。
平江府乞添差官奏绍兴六年九月十二日 宋 · 章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五、《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六七(第四册第三四五一页)
本府系车驾驻跸去处,事务繁剧,虽有添差通判史愿一员,缘系从军,今来不敢陈乞创添官吏。
乞于邻近州府添差通判内更那拨一员,前来本府添差官,庶几可以分干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