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朝议大夫礼部尚书曾楙可除显谟阁学士洪州1130年2月2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八、《北海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江心亭
敕:大江之西,提封十郡,而钟陵为一都会,素号繁雄。
属敌骑南侵,遂遭蹂躏。
念戎车之退,徒委空城,而兵火之馀,未能安业,肆择循良之牧,辄资侍从之贤。
具官某,儒学有闻,行谊无玷。
更践三朝之久,越跻八座之崇。
尝历藩宣,每著声绩。
济阴之郡政,朕所深知;
豫章之士风,汝其旧习。
更资岂弟,往抚凋罢。
仍通学士之班,以重师垣之寄。
烟尘未息,益修却敌之方;
郡邑新残,务致安民之惠。
政成事定,不汝久劳。
维吾迩臣,当体兹意。
可。
曾楙礼部尚书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二、《华阳集》卷三
周监二代,备庶事于弥文;
汉鄙两生,起朝仪于绵蕝。
朕承祖宗积累之德,悼礼乐散亡之馀。
名物虽具于有司,制作靡遵于故典。
欲振乃职,必惟其人。
具官某有厚重长者之风,能通达当世之务。
蚤由时望,亟被明扬。
寖更二省之严,旋寘六卿之列。
词章雅健,极代言视草之工;
议论宏深,见忧国忧民之志。
自违朝著,久逸真祠。
益闻誉处之休,深渴老成之助。
春官之虚位,惟旧人之是图。
已试曰能,肆今命汝。
夫笾豆玉帛,宜兼节于情文;
若朝觐会同,必因时而隆杀。
庶使威仪复正,奸宄自消。
靡闻击枉之争,是谓播刑之迪。
往服朕训,无愧古人。
曾楙转官制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五、《华阳集》卷八
《舜典》陟明,虽九官犹不废于考绩;
《周官》诏爵,更三岁则大计于群工。
眷予从橐之联,宜举邦彝之旧。
具官某性资酝藉,问学渊源。
在昔光明盛大之时,则备献纳论思之职,眷遇甚渥,践扬居多。
自均逸于祠庭,已屡更于岁籥。
观会课,于法当迁。
俾膺爵秩之崇,用锡赞书之宠。
往服朕命,益茂尔猷。
曾楙礼部尚书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六、《大隐集》卷一
敕:文昌兼总六联,宗伯实典三礼。
祷祠祭祀之事,既系于司存;
学校选举之文,悉掌其政令。
比属干戈之扰,靡闻典籍之传。
必求其人,俾领厥事。
具官风猷庄重,德宇粹温。
学该六艺之醇,文擅四科之美。
早驰声于庠序,旋任职于词垣
浸升延阁之班,出奉名藩之寄。
朕遭罹变故,躬总师徒。
既垂橐于尔邦,遂驻跸于近甸。
首修朝贡,深叹忠勤。
念久去于周行,适来还于翰苑。
宜陟春官之长,进联八座之崇。
时属多虞,朝方右武。
军旅以同邦国,亦惟尔职之修;
方岳以朝诸侯,更讲时巡之制。
益殚忠荩,图济艰难。
可。
与知兴仁府曾楙约入援京城 宋 · 宗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六、《忠简公集》卷四、《金华文徵》卷一五
某顿首再拜,上覆知府待制:春浓,恭惟台候动止万福。
汪元帅录去药方,云是左右所撰,某窃疑之。
且有人至亲偶感是疾,其为子者,岂可安然坐视,漫不省察,使邪毒之气漫淫侵蚀耶?
亦岂可轻听人言,遂一切屏去表发洗涤之剂,以助养真元,使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更无外邪之證,俾其亲享无穷之寿,而其子自保仁且孝之名乎?
今贼虏猖獗,侵犯畿甸,待制使之为医者谁欤?
医之用药,能表发其外、洗涤其内者谁欤?
既未有为医与药者,乃挥诸兄弟,令望望然去之,曰:是时气也,姑当任之,不可召医,不可用药,是亦不仁不孝也已!
某衰老无能,过膺重责,夙夜震恐,不敢宁处。
伏望待制照悉,早赐指挥所统诸将,起发前进,令去京二三程劄寨,示贼虏以天下军民至诚恳切、奋不顾身、愿入觐天表之意。
毋为一向顾惜诸人私意,俾贼虏恣肆全无忌惮也。
乞留直笔兼管内侍省事状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忠穆集》卷五、《吕忠穆公奏议》卷三
臣早来奏事,恭禀圣训,隆祐太后欲行,六宫合留行在人数。
亲承圣训,六宫并随太后行,此中更不留人。
臣寻奏记,得臣知扬州日亲奉御笔,内尚书省直笔留一半在南京,一半于扬州州治安下。
今若不留直笔之类,即内省职事,令何人掌管?
蒙圣训,欲令内臣权管。
臣即时已奏,令内侍管内省职事,深属不便。
臣即至都堂执政商议此事,有合奏陈者。
陛下以隆祐太后及先朝房院人数稍多,痛惩二月间仓猝之祸,遂先遣行,诚得策也。
然近日议者多以为陛下虽有固守建康之诏,而阴为避敌之计。
曾楙尚疑之,况无知之民乎?
今不量分嫔御留行在,则民心不固,流言纷纷,此不可一也。
内宰之职,自成周有之,董正女御之属。
内尚书掌批出四方奏牍及临时处分,亦自古设官之制。
宫禁峻深,与外人不相见,故号令严谨。
若令内臣权管,深恐不密,亦恐不可开端,此不可二也。
伏望圣慈详酌,少留六宫在此,以安人心。
及分拨内尚书直笔在此,以严命令。
乞赐睿察。
乞摈斥吴敏靖康元年七月十三日 宋 · 陈过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靖康要录》卷九
臣闻汉田千秋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
匈奴单于曰:「汉置丞相非贤也,一妄男子上书得之矣」。
宰相非其人,取笑四方,见轻戎狄如是;
而责其抚百姓、镇四方,亦难矣。
臣谨按少宰吴敏不才而喜为奸,无识而好任数。
又其天资险佞,籧篨戚施,面若畏人,退而害物。
自童幼时为蔡京父子养于门下,侧媚狎昵,日益亲附。
郑居中作相,与构隙,乃峻擢辈,列于侍从,分布亲党,四面刺探,当时被其中伤者不可胜计。
奸迹既彰,久被弃斥。
前年及子绦复出为恶,首加荐引。
、绦将败,而攸及李邦彦齐驱并进,于是又背而从攸。
夷考其行,岂可置诸庙堂,以污宰辅之任?
伏自上皇禅位陛下,登极之初,授受揖逊,若唐尧虞舜,初无间言。
乃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每于章疏喋喋自明,此敏之罪一也。
陛下仁孝通于神明,形于四海,天下之所共知。
辄具劄子,欲令百官在上皇前则言陛下孝,陛下前则言上皇慈,播传中外,人心疑惑,此敏之罪二也。
臣僚累上章疏击蔡京父子、余深、李邦彦等,竭力营护,类多阻抑不行,或行之不尽,使陛下刑政赏罚不均,此敏之罪三也。
顷时方贼作过,真州,遽挈其家遁于亳社,州人因此惊骇,不安其居。
昨者金寇犯阙,又首入劄子,乞令其父般家东下,执政、从官纷然相效,使京师之众,扇摇惶惑,此敏之罪四也。
左司郎中吴岩夫婚姻之家,显有亲嫌,引列宰属,倚为腹心,而不顾公论,此敏之罪五也。
妻兄曾开初除知东平叶梦得除知颍昌
东平不及颍昌,于是令开与梦得两易其任。
曾楙、曾班、曾几皆其妻党,故剖符大藩,或持节善地。
不惜爵位,以私其亲,此敏之罪六也。
昔与宇文虚中同除中书舍人,润色诰命,赖虚中为多。
台臣列论虚中恶同王蕃,而又极力营救,不为施行,其罪七也。
顷常荐燕瑛为广南漕臣,交通情好,盖非一端。
胡直孺发运使,时敏寄居真州,干求请谒,靡所不至。
直孺皆以交结匪人,荐致弹劾,虽不得已而罢去,将以龙图直学士典领要藩,其罪八也。
真州不能择交,而与赃污罪人石悈宴饮游从,近乃召赴阙,士论大喧,其罪九也。
学官吴若上书痛诋其罪,初则怒而逐之,日下押出国门。
是时金寇初退,城外剽掠未息,若无宿之地,实幸其为乱兵所杀耳,既又复其旧职,果出于诚心乎?
太学生陈东上书痛诋其罪,初则欲加以重辟,既又命之以官。
作威作福,喜怒自己,其罪十也。
他恶未暇悉数。
自知其才不足以当大任,中怀惭怍,不敢举头仰面,以见士民,众皆侮笑之。
不敢入尚书省判状治事,自当轴以来,不得已而过省者,统十数日而已。
方今国家多事,外则夷狄交侵,内则纲纪废坏,虽贤而智者犹恐不胜其责,况如敏者!
他日误国,万万无疑。
古人云:「屋大而柱小,可为寒心」。
敏之谓也。
臣愚伏望陛下念祖宗基构之大,搜采群策,共致中兴。
如敏之奸懦,速宜摈斥。
迟疑不决,则国势委靡,中外解体,不可支持矣。
臣不胜感切之至。
取进止。
曾楙潭州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八、《苕溪集》卷四三
敕。
长沙湘川之奥,人丰土辟,南通峤岭,唇齿荆雍,分阃之任,朕不敢轻。
具官某笃实纯明,疏通将略,名德之懿,表于缙绅。
早辞法从之班,久袖经纶之手。
时方谋帅,允属老成。
兹朕付尔荆湖一都会之雄,封疆数千里之广。
惟所节度,有兵有民,勉思其艰,以图其易。
威德两济,时乃之休。
可。
曾楙改知信州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九、《苕溪集》卷四四
敕:朕以牧养之政,寄之郡守,虑百姓疾苦壅于上闻,而上之德泽弗克下究,尝惕然忧,未尝恝然忘也,共理之责,顾不重哉!
具官某法从老成,道广器周,功利及物,随所施用。
上饶为郡,居四达之冲,有山溪之胜,土风俗习,可问而知。
矧兄弟分符,疆连壤接,鲁卫之化,宜相后先,朕于彼民,可无忧矣。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