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言安抚州城 北魏 · 魏子建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诸城人本非罪坐而来者,悉求听免(《魏书自序》。正光五年莫折念生等构逆,佥以州城之人莫不劲勇,同类悉反,宜先收其器械。子建上言,从之。)
密与张普惠 北魏 · 魏子建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公熙旧是蕃国之胤,而诸氐与相见者,必有阴私言,宜加图防(《魏书·张普惠传》。普惠持节运租,别遣员外常侍公熙宣劳东益氐民。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密与普惠书。)
沙门不应拜俗状 唐 · 刘庆道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
夫孝养所以事亲。
发肤为立孝之始。
敬忠所以奉上。
跪拜申资敬之容。
此固仰究天经。
俯穷人理。
至夫真如寂灭。
言行俱尽。
元妙希夷。
窅冥难测。
陛下恢宏正道。
阐辟妙门。
兴彼法徒。
膺兹冥祐。
然而教非域中之政。
形乃方外之仪。
衣异国容。
身无首饰。
何以参搢绅于下拜。
厕笄总而长跪。
愚谓绍法象贤。
可以朝不屈节。
毁形自绝。
可以家无降礼。
且同之流。
有异勋华之盛。
付嘱之托。
因循为善。
奉明敕。
敢陈正议
谨议。
杨慎矜等自尽并处置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二
左道乱常。邦家所禁。
凶谋逆节。天地不容。
户部侍郎御史中丞杨慎矜。潜蓄回邪。
率由艰险。猥承门绪。
得齿朝行。爰自卑微。
谬加超擢。寄之帑藏。
总彼均输。殊不知外矫清廉。
内怀贪冒。趑趄百变。
以此徇身。首鼠万端。
专为罔上。触途苛刻。
归怨国家。还俗僧史敬忠
凶慝逆徒。狂愚贱品。
乃妄陈谶纬。别觊异图。
密与交通。将期委质。
仍自以亡国之后。克复攸归。
遂乃手记灾祥。窥觎时变。
言肆恶悖。心在不臣。
恶迹既彰。款验咸服。
戴天履地。面目何施。
枭首夷宗。未云塞责。
但以务宏大体。志在宽刑。
尚免严诛。容其自毙。
杨慎矜宜赐自尽。其兄少府少监慎馀弟洛阳慎名等。
不合随从。并为同恶。
亦宜令自尽。其史敬忠首建逆谋。
实为巨蠹。宜决重杖一百。
鲜于贲诈称敬忠当王。附会凶人。
宜决重杖六十。长流。
其范滔妄说妖言。与之昵狎。
宜决六十。长流岭南临江郡
其王庭耀既为佣作。终不论告。
宜决四十。配隶黔中郡
杨慎矜外甥前通事舍人辛景凑。引致非类。
成此祸端。宜决四十。
配流岭南晋康郡。其义阳郡司马虢王巨。
虽则不涉凶谋。终与敬忠相识。
宜解却官。于南宾郡安置。
太府少卿张瑄。素以妄庸。
专行险诐。比缘慎矜荐引。
骤历班荣。因此结交。
潜为党援。况犯赃私。
情逾难恕。宜决六十。
长流岭南临封郡。其右威卫执戟马监副监万俟承晖。
妄蓄图书。与慎矜解说。
潜相党附。为蠹实深。
宜决重杖六十。其闲厩使殿中监韦衢。
忝膺重寄。不存公道。
慎矜嘱请。为承晖奏官。
谄黩愈彰。比周斯在。
宜贬与远官。应配流及安置人等。
所在即差纲驿领送。其杨慎矜及兄弟并史敬忠有庄宅等。
宜并官收。其家口男女等。
并令所司准法。即配流岭南诸郡。
其张瑄及万俟承晖鲜于贲等男女并一房家口。亦准此配流岭南
其内外近亲。不可尚列班荣。
及居京毂。宜令三司使即括实奏闻。
且臣之事君。有死无二。
匹夫徇义。犹或亡躯。
岂有位亚六卿。任兼三独
父子相续。俱承重委。
兄弟不次。皆列通班。
而更阴图不轨。潜觊异望。
静言此心。良可叹息。
除恶务本。与众共之。
令在惟行。盖非获巳。
中外寮庶。咸使闻知。
贺破贼表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四
臣某言。臣闻春生秋杀。
天之令也。抚顺讨逆。
国之教也。故王者上法震耀。
下修典型。虽当垂拱之朝。
亦整干戈之用。伏见今月十日神策行营节度使尚可孤蓝田贼堡。
生擒贼伪署御史大夫敬忠。斩获共二千馀人者。
初从摩垒。旋即合围。
因乘破竹之威。不漏枯池之网。
臣某中贺。伏惟皇帝陛下声教以文畅
祸乱以武戮。奄有华夏。
光临统历。日者蕞尔朱泚
怙乱泾原。腥秽宫阙。
僭贼神器。阴连叛将。
窃缓舆尸。实由逆贼仇敬忠等奸凶相资。
狡恶为事。因山据崄。
欲抗雷霆之诛。积粟挽刍。
冀延晷刻之命。殊不知天威不远。
睿算何逃。未终瘈狗之狂。
已触骇𬳮之势。馀凶夺魄。
义众增威。扫氛祲于顺风。
京师于不日。臣谬兼统帅
滥总禁戎。矢石不亲。
虚当坐制之地。凶渠尚在。
终决前驱之心。无任庆快之至。
奉天录序 唐 · 赵元一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缅寻太古之初。
真源一味
自然朴略。
不同浮华。
虽垂不载。
轩辕氏蚩尤而廓清四海。
帝舜黜有苗而定万邦。
逮乎三王则吊人伐罪。
暴秦则并吞天下。
汉高祖夷凶静难。
光武讨叛惩奸。
魏武袁绍
晋武灭苻坚
宇文氏破高欢。
普六茹氏平陈国
太宗擒王窦。
肃宗定安史。
故曰乱者理之源。
失者得之府。
令施而逆子诛。
春秋书而贼臣惧。
建中四祀。
朱泚作乱。
居我凤巢。
忠臣义士。
身死王事。
可得而言者哉。
咸悉载之。
使后来英杰。
风义企慕
承危伺隙。
与时浮沈者。
其徒非一。
正史备书。
故阙而不录。
志怀问鼎者。
不敢漏网。
夫书直笔直言。
无矫无妄。
欲使朱蓝各色。
清浊分流。
质而不文。
焉敢润色。
恐史笔遗漏。
故备阙也。
李忠臣三朝名将。
忽为叛主之臣。
洪经纶累代通儒。
乃作趋时之士。
其馀源休蒋镇之辈。
敬忠日月之徒。
盖屑屑者。
何足道哉。
每思南史之笔。
之作。
莫不废食仰叹。
且洪流坏堤。
犹可塞也。
烈火燎原。
尚可扑也。
逆臣贼子。
难可迩也。
睹此妖孽。
摇动中原。
莫不痛心疾首
是用书之素。
使好我者慕。
恶我者惧。
元一代居关右
世业三秦。
亲睹欃枪。
媸妍必记。
虽形阙奉亲。
而内怀其孝。
身乖事主。
而心圣恩。
每览嵇绍纪信之高义。
感千载而仰慕。
淖齿王敦之遗迹。
思奋剑而快心。
疾恶之志。
不忘寤寐。
起自建中四祀孟冬上旬三日泾原叛命。
兴元元年孟秋中旬有八日皇帝再复神都。
于中可否。
总纪其事也。
史馆之笔。
才识学也。
苟无三端。
难以措其手足。
元一不敏。
敢窃凤凰之一毛。
以效麒麟之千里。
独学而无知。
孤陋而寡闻。
迹不践于孔门。
文有惭于先哲。
轻尘罕增于巨岳。
坠露无益于广川
辄申萤烛之光。
将助太阳之照。
述而不作。
有愧老彭。
冀革前非。
用警来祀云尔。
唐故监察御史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840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俊。
字真长
其先叶黄帝
夫圣人之后。
与庶姓不同。
如河出昆崙。
潜于厚地。
欻焉振起。
奋为洪澜。
环回自天。
非众川也。
故自黄帝八代而生舜。
武王克殷。
求有妫之允满。
封于陈。
是为胡公
十三叶生完。
自以公子。
国难不得立。
乃抱乐器奔齐。
桓公以卿礼接之。
下又十一叶和。
以久为政。
阴浃于人。
遂有齐国
三代称王。
至建为秦所灭。
项羽入秦。
封建孙安为济北王
汉兴失国。
齐人谓之王家。
因以为氏。
安子涓。
镇东将军青州
封剧县伯
自涓至彤。
凡一十九代。
两汉公卿牧守如家牒然。
十代祖猛。
字景略
尚书令
伉秦成霸业。
孔明佐蜀同功。
故时人谓之王葛。
史云北海剧人。
遂著为族望。
九代祖休
仪曹尚书
八代祖镇恶。
佐命长安擒姚宏。
北齐五代祖⿰(田斤)
七兵尚书
兄弟九人。
时号王氏九龙。
于齐史有传。
高祖顗。
字君粹
北齐著作郎燕郡太守
曾祖敬忠
成州刺史
大父上客。
高宗封岳。
进士及第
侍御史主客兵部员外郎
累迁兵右金吾卫将军冀州刺史灵州都督朔方道总管
见职官仪及衣□烈考瞰。
宣州宣城县
工部郎中
河东裴氏。
乃生仆射季睦
馀力工为文。
始以崇文生应。
深谋秘策。
考入上第。
监察御史
天之赋予。
莫能两大。
既扬令名。
而不以景福。
享龄五十五。
葬于河南府偃师县亳邑乡。
后以子贵。
累赠礼部尚书右仆射
夫人江夏李氏祔焉。
多奇才。
父暄。
起居舍人
暄子鄘。
门下侍郎平章事
高叔祖善。
台郎崇文馆学士
注文选行于时。
子邕
北海郡太守
有重名。
四方之士。
求为碑志者倾天下。
故夫人于盛宗。
礼范可法。
累赠至江夏郡夫人
仆射有三子。
长子早终。
次子处元
少婴沈恙。
道士养生之术。
高尚其趣。
强仕而没。
积善不试。
后来果大焉。
季子彦威
字子美
始以五经登甲科。
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
屯田郎中
户部司封。
并充礼仪使判官宏文馆学士京兆尹谏议大夫史馆修撰
以直谏出为河南少尹
入为少府监司农卿
改淄青节度使
徵拜户部侍郎判度支
势逼生患。
出为卫尉分司东都
寻起为陈许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
充汴宋亳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北海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
颍川韩氏。
主客员外郎衢之女。
国子祭酒杨顼之外孙。
夫人有三弟。
皆材。
无子早谢。
已如礼祔葬于亳邑原。
仆射厚德覆露之。
尚书丕承之。
以蚤孤锐意向学。
尝阅诗至蓼莪篇。
感激流涕。
故其志如刃始淬。
及学成立。
遂为鸿儒。
入用为能臣。
参定仪制
财成经费。
起书生。
拥旌节。
今又领全师镇上游。
握神符。
垂三组。
皆向时感发之所激也。
志就而学成。
名闻而身达。
欲报无所。
外荣中悲。
人子之孝。
在乎扬其先德以耀于远。
乃俾学古者书本系所自。
且铭于龟趺螭首云。
铭曰。
山积而高。
泽积而长。
圣人之后。
必大而昌。
由圣与贤。
或为霸强。
建不克嗣。
济北疏疆。
齐人德之。
其族称王。
佐于符秦。
北海重光。
仆射之生。
负材而起。
策于万乘。
擢为御史
同时条对。
干目仰视。
桂林一枝。
拾芥相似。
名动海内。
夫岂不伟。
种德而牙。
乃生令子。
出入鼎贵。
理财统师。
流根之泽。
印累累
峻其追崇。
幽显有辉。
孝嗣之志。
歉然弗怡。
春露秋霜。
感伤履之。
时久能慕。
禄丰益悲。
明发不寐。
永怀孝思。
摅之无穷。
曷若丰碑。
景亳之原。
佳城在斯。
金石刻
揭于道陲。
耶。
有洛之湄。
过者必下。
来观信辞。
重建广德王庙后殿太平兴国九年六月 宋 · 何夷素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
夫阴阳不测之谓神,鉴无私察之谓□,祸淫福善之谓正,不歆曲飨之谓直。
垂是四者,斯所以主祀事、护烝民,内发神机,外符人事,介福境土,示威远近。
伏况踞庙宇,承肸蚃,皆受职于冥部,非德合天地,功格幽显,奚以居其位也?
虽天下城隍岳渎、山灵水府位有高下,祠有小大,而德归其一,所谓同途而异名者矣。
广德王清河南张氏,讳渤,本湖州乌程县人也。
发迹于汉,显灵于吴。
疏决陂湖,防其水旱,慕鳖灵之开凿,方夏禹之胼胝。
歘有阴神,暗相幽赞,遂化成东亭湖,灌溉一方田土。
纵天之旱,水之潦,嘉苗自稔。
次则开导溪涧,欲通舟车。
乃与夫人陇西李氏敦以糟糠之情,著于不朽之绩。
遂悬鼓于枫树,每一饷食,三挝其鼓。
偶遗食于鼓面,以飞鸟所啄,误王之信,暨夫人鼓饷,而王不至,遂往观,俄变形尔。
自此丝萝杳隔。
其后阴功屡显,异绩继臻,庙貌于是而崇,祭飨以之而勤。
湖州南十八里及长兴县侣山各立庙焉。
自巨唐天宝之初京师亢阳,上闻斯灵感,遥虔藻,果致霶𩃱。
发使致奠,赠水部员外郎赐绯
迩后吴太祖起义之初,蔡师乱于江表,乃有苏州刺史沈璨领兵攻讨是邑。
王乃托梦于田相,约时拥兵,以阴军一击,大溃其众。
乾宁二祀,田相章疏,率县令敬忠重建灵祠,饰严像设。
吴太祖尚镇藩室,奏加司农少卿赐紫
天祐五年景帝以王功及一方,赠礼部尚书封广德侯,李氏赠陇西郡
乾贞三年,以应祷之徵,制赠仆射,依前广德侯如故。
天监五年,梁以亢阳,遍祝天下郊庙无应,爰有蒋山神托梦于帝,让□请祷于王,求其甘泽。
未数日而果如其应,遂驰使赍圭璧,盛礼祭奠焉。
王生前遵奉真空,尝看藏教,后于庙之西南隅造看经院一所。
顺义六年县令余审象申举赐「祠山看经院」额,今敕额为「明教院」。
其馀覆护商旅,方便士民,救溺拯危,转祸为福,并载诸传记,此不尽书。
旧塑王真容及陇西郡并四子一女,并列于左右。
大年,唐主以王功格天地,命朝士道谦赍大礼束帛百物,排仪仗,封赠王为广德王
陇西郡李氏赠昭妃,次赵氏天水郡君,柳氏赠河东郡
有子四人,皆封赠有差,乃今古之无伦。
其有塑像侍从仆马官属,起置机阁,彩绘部伍,俨然威焕。
庙之周回奇树凌云戛汉,直界官道,物外之嘉趣,实灵圣栖隐之地。
我宋剋吴之后,屡除字人僚佐理是邑,虽百里禀声教,令日新,而时祭奠之事未谨也。
天子以兹邑民繁地广,北往金陵,西经句水,皆川途稍遥,不便民务,诏下,遂建军焉。
爰以兹庙灵应不泯,每阳之偶亢,阴之稍霖,精结至诚,躬伸虔告,未尝不踰日而应。
四序荐飨,非时酬赛,皆肃严其事,曾无慢色。
倾者王潜发灵感,庇护士民,垂数百年矣。
王不得不福士民,而士民不得不严飨,所以合天地、明并日月,阴功行焉,神明出焉。
若然者,则堂殿不得不严,像设不得不整。
后殿挟堂皆龌龊湫隘,不扬王之严肃,于是庙祝陈德修与明教院主僧朗玄遂告诸檀越,爰有信士、衙前押衙勾当商税务郭进素敦善行,闾里所称,共发至诚,同营厥事。
抄化金帛,收市梓材,精求郢匠,盖造后殿挟堂三间两龟头,所营缮堂殿经年而毕。
王归其位,莫不敞恍隐邃,辉映庙貌,凛凛疑如在之状,森森彰不测之容,足使民庶依钦,官吏祗肃。
积岁无愆于雨泽,崇年有望于丰登,商□通流,遐迩安泰,虽众力之所就,乃一劳而永逸者哉。
夷素词道吴越,因奉谭柄,见托为记,词愧不文。
时太平兴国九年夏六月日建,乡贡进士何夷素谨记。
按:《祠山事要指掌集》卷九,明刻本。
焚黄祝文 其二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西山文集》卷五四
维嘉定十年岁次丁丑三月戊寅朔二十三日庚子,嗣子具位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先考奉议府君墓前。
日者天子有事于合宫,祭泽之颁,覃及中外。
某以将漕陪部,弗获与骏奔走之列,而湛恩下逮,不以疏逖而独遗。
肆我先君由通籍而有升朝之赠,所以发潜德之光而为敬忠之劝也。
被命南泉,遂有过家上冢之幸,谨以诏黄,燎于隧道。
惟灵不泯,膺受命祉,益蕃衍其庆以庇于后之人。
谨告。
静春先生 南宋 · 徐元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三、《梅野集》卷九
某去春扶疚惫力,具禀酬椟,幸彻书月之光。
旷问又如此,惟有山仰,朝夕以之。
章兄此来,忽被训染,庄诵欣沃,如拱函丈。
顾念儒先凋零,赖有格言要论,家侈手泽之藏。
今兹三先生翰墨愈久而新,先生不鄙其愚,赐藻笔发挥之宠,因其已言而畅其未言,渠渠下教,圭复珍袭,讵止一感字所能既!
益叹年弥高、德弥卲,有卫武公淇澳之美,播之文章,形之私淑,俾皆有切磋琢磨之益,锡类万象,殆阳春生生之功也。
某倚庐待尽,藉庇苟存。
杜门教子侄,愧于学问未有所得,非师诲何赖?
前时令婿《三桂堂记》率尔为之,用老氏语起,不是端正说话,何不蒙裁其狂斐耶?
今僭削繁,更求批教,至祷至祷!
令子婿俱留心道义者也,惟守吾仁敬忠礼之诲,横逆则不足恤。
区区衰朽之质,倘有寸进,敢不常在下怀。
吉州龙泉县新学记1285年3月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一、《须溪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天下未尝一日废学。
自孝弟日用、君臣上下、历象祭祀、官寺曲直、使客应对、军师名义、市井然信、器服度数,事事物物皆道,事事物物皆学。
道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夫妇之愚由之而不知,学者习焉察焉。
是故以校庠序学,不以无校庠序而不学,而校庠序亦不绝于世者,则长育人才之事,自不得不由此其选耳。
混一以来,文献次第举,或者遂谓儒生出吏胥、异教下,俎豆不复设,设亦戏。
会二三廉吏典型相望,闵焉于礼乐之缺失,布德音,厉名教,于是收绮席于园蔬,扶坏壁于马厩。
然周爰所不及者其县,县远也,龙泉又远也。
五星聚南斗之明年乙酉三月龙泉夫子庙,庙新,学遂滨之,诵曰:「我有夫子,鲁人祀之。
我有弦歌,嘉宾启之。
谁能纪成,千载俟之」。
则相率具吉水朱簿《请孙氏没官宅为夫子庙状》伻来,愿记其始。
簿名宪,东平人也,以檄至龙泉,谒殿,圜视门扉斋庐无一有,负城濠,迫江岸,水岁至岁陷,慨然曰:「吾鲁人也,吾不可以不力于夫子」。
吾尝制诸暨,事夫子如鲁,属邑簿亦有意素定。
是日相攸,得孙氏故居金山之麓,夷旷高敞,极四面中,佥曰:「邑何不燬,存是如有待」。
朱簿以是驰白郡,如邑请。
邑令佐、学官、多士兴起如涌,奉外迁城中,庚寅舍菜。
予披图志状,为诸生叹曰:学官废学有矣,有以遂事兴者乎?
何所为而为之,不可当吾世而废吾邑学。
吾邑也,吾兴之可也,异邑之大夫何所为而为之?
二三子亦知之乎?
此夫子所不能得于晚周者也。
今人惟见衮衣赤舄,万世通祀,以为贤于之世,不知从其祀者非畏匡之士,则陈蔡之役也,盖圣人之业勤矣。
今吾兵革之后,得与周馀幸民閒居无事,咏歌先王之道,又邂逅往来贤人君子拾遗补阙,不惟有绵蕝之观,而又有爽鸠之乐。
大哉居乎!
此一邑之士所不能得于其盛时也。
帘垂白日,世短年长,岂无老洫伤坏而抱不用之恨者乎?
毋亦惟是,圣人复起,斯文未丧,身为,抑何为于此道,未尝不见用也。
以吾道为不用,则佛氏独得而用之乎,彼无君臣上下者也;
以吾道为无用,则老氏独得而用之乎,彼重以身为天下者也。
今夫敬忠以临其民,孰非夫子之教,是吾道夐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万法之表。
道用于时,岂必其我?
四时行矣,百物生矣,复欲为于四时百物之外,天厌之矣。
人亦有言,用舍行藏,在舍能藏,惟有道者能之,故曰:「惟我与尔有是」。
伤夫吾党之无人也。
是乡俗厚气淳,前修未远,忠信多而甚好学。
为士此时,惟当灌园以急公上,谨身以训闾巷。
他年过是邑者,闻有处士之庐,能却城围于三十里,幽居谷口者又隐然名重于京师,素位而行,其必自平时不由径始。
不然,道未尝废也,人废之,人未尝废之,士废之。
学固未尝不盛也,呜呼,吾于父兄师友至卷卷也。
张同知 元末明初 · 陶安
四言诗
田赋岁供始于敛输终于漕运事烦责重为政者难之夫敛输集于仓廪漕运达于畿甸得人纲总则利入于国害不及民故行省遴官平其出纳焉至正丙戌冬姑孰贰守张侯以省命监敛三县租视事仓廨剜剔宿弊均一斗石朔风冱寒戴星出户昏夜始归远郊外邑舟车囊橐如期纷至躬验露积簸筛精凿㈠吏无以售其奸民得以节其费仁厚之意蔼然被物敛输既毕省委视平江漕运驰驿遄往自徂夏海艘绵联琼粻山峙㈡额七十万准量合制漕夫听令惴无欢哗乃相谓曰是姑孰监租剔弊勤事者其可犯乎由是仓廒晏然市肆不扰其民曰是尝仁厚彼民今推而及我抑何幸欤又能防闲周严无龠合㈢窃逸赢馀二万四千石有奇由其累官在京仓库漕司故今宜于其职焉侯雅嗜经籍孳孳古学坐立进退礼习熟每居府署疏决壅滞退食延接士论驰骋古今性豁如也教官儒流喜侯还治所俾为诗以咏之仆旧游京师闻誉起慕今灼见其人信有符于前闻也其何说以辞侯字庸道保定人言行政绩之可徵者岂独敛输漕运而已哉既述其事颂以诗曰
有颀之英,今德在躬。
禁闼清华,鼓舞皇风。
命服鞶组,宠任荐隆。
先猷是经,众理贯融。
乃眷江东,临民敬忠
庭诉自简,仓储载丰。
匹马翩翩,霜月在天。
勤敢谓劳?
王事系焉,三吴故墟,征赋于田。
有命转输,寄委则专。
南风巨艘,平达于幽。
待哺林林,以乐代忧。
国廪既充,经费是庸。
侯官南邦,不有其功?
注:㈠精凿,《春秋》:“桓二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注:黍稷曰粢,不精曰凿。 ㈡琼粻山峙,《诗大雅崧高》:“以峙其粻”。《尔雅释言》粻,粮也。《离骚》:“精琼爢以为粻”。 ㈢龠合,古量器,一龠当半合。
和平里己亥春 晚清 · 丘逢甲
和平里三字碑,为文丞相书,潮中志乘罕有载者。潮阳县志云:景炎三年十月文丞相率师驻潮阳和平里,讨叛将刘兴陈懿败走,擒戮于和平之市。按此即公集杜诗序所谓稍平群盗、人心翕然时也。故剧盗,归正复叛降元者,故公诗序及史皆书曰盗,从其朔也。志曰:“叛将”,定其后罪也。惟志以为景炎三年十月则误。应从史作祥兴元年是年五月已改元,十月不得复系景炎。志盖误以明年方改元也。是役也,邹㵯、刘子俊兵皆会,潮中人士亦多效忠赴义者。故曰“人心翕然也”。逆已走,遂引元帅袭公。于是,有五坡岭之役。志云十二月二十日,与通鉴云闰十一月者不合,然事较详。志云:时公吞脑子不死,复还潮阳,见张宏正于和平里,大骂,求死不得。越七日,始见张宏范,不屈。宏范客礼之。时为岁除前三日祥兴二年春正月,公遂发潮阳陈懿后为其子所杀云。谨按公驻潮阳于双忠祠莲花峰外事迹,则在和平里为多。里中今有文忠过化坊,即为公作者。其先后驻此当较久,宜其得为里人作此书。县志则永乐景泰成化宏治四志均佚,今志则云里旧名蚝墩,公始易今名,碑未载。又云:公在军,常不寐,至此,始安寝。信宿,以地气和平,故名之。则父老传闻,恐非公当时意。此与里人所云:镌公书于碑,树之里门,蚝遂徙去者,意皆非事实。虫介旧有今无者,亦事之常。蚝非鳄比,徙何为者?但里人以此增重公书,与韩公文作比例,意亦良厚,可姑存其说耳。书法厚重奇伟,非公不能作,审为真迹。碑连龟趺,约高九尺许。大字三,曰“和平里”。每字高二尺许。小字九,曰“庐陵文山文天祥题”,每字二寸许。碑阴亦有字,漫灭不可辨。光绪己亥春二月逢甲潮阳过斯里,得拜观焉。谨赋长句传之,以告后人之凭吊忠节与志潮中金石者。
莲花峰望帝舟,双忠祠前吟古愁。
日星河岳浩然气,大笔更向蚝墩留。
里人敬忠遗字,未入南中金石志。
我来下马读残碑,吊古茫茫满襟泪。
三闽四广何苍黄,胡尘上掩天无光。
力支残局赖丞相,间关万里来潮阳
双髻峰(双髻峰即曾山,在潮阳县西二十里,双峰并峙。练江在朝阳县南,源出云落山,东入海。)高练江曲,长桥小市驻行纛。
破碎河山小补完,警枕中宵睡初熟。
于时人心方翕然,盗魁擒馘尸军前。
四方响应大和会,祥兴天子平胡年。
里改今名定斯义,岂为南中好天气!
幕府流离半死生,可惜无人述公意。
更取千秋名镇名,军中凤叔为留铭千秋镇铭,邹㵯作;镇旧属潮阳。)
当时赤手扶天意,誓欲畀勿东南倾。
五坡岭边鼓声死,丞相北行残局已。
复壁犹藏痛哭人,此邑民原多义士(五坡之败,谢皋羽潮阳民间。)
东山谁筑丞相祠,英风如见提师时。
手酹睢阳守臣酒,口吟杜陵野老诗。
残疆更祝和平福,自为里人画此幅。
墨沈淋漓玉带生,镌上穹碑石痕绿。
屡经劫火碑难烧,碑趺赑屃临虹桥(虹桥,今名平桥,宣和间大峰筑。)
江流桥下天水碧,行客能言炎宋朝
大峰北宋南宋,凄凉君国弥增恸。
此桥曾过勤王师,斜日寒潮满桥洞。
戈回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粤潮有信杭无信,空嗟三日签降笺。
南来未尽支天策,碧血丹心留片石。
壮哉里门有此观,大书三字碑七尺。
字高二尺奇而雄,笔力直迫颜鲁公
旁书九字庐陵某,过者千古怀孤忠。
碑阴何人识何语,询之里人不能举。
独有公书永不磨,卓立四朝阅风雨。
蚝何为者避公书,帖然徙去如鳄鱼。
尔虽么䯢识忠义,愧彼卖国降虏奴。
安得石阑周四角,上覆以亭备榱桷。
公书纵道神物护,亦恐年深或斑剥。
平生我忝忠义人宋史诏收恤流散忠义人,谓江淮来归国者。),浪萍还剩浮沉身。
壶卢墩畔思故里壶卢墩在台湾县北,近予故居。),义师散尽哀孤臣。
凌风楼头为公吊嘉应梅州,有凌风楼为公作,予丙申过此,有吊公诗。),振华楼头梦公召丁酉夏韩山书院梦见公;振华楼,书院中楼也。)
眼前突兀见公书,古道居然颜色照。
斗牛下瞰风云扶,愿打千本归临摹。
何时和平真慰愿,五洲一统胡尘无。
于阗 当代 · 毛进睿
 出处:抗风轩诗文钞
安西四镇重于阗,有国一千三百年。
国主尉迟氏,华言李圣天。
龟兹地与接,葱岭处其偏。
自汉历唐内久附,地多美玉饶清泉。
古传精绝最称是,尼雅楼兰与米兰。
好事祆神崇佛教,摩尼景寺各相安。
太宗壮志壹胡越,万里趋师破贰蕃。
社尔计从薛万备于阗羁取龟兹旋。
伏奢信入见天子,金带锦袍念圣恩。
子弟京师充宿卫昭陵玄阙留形神。
朝来天宝嗣君胜,花马羊脂奉至尊。
至德之初赴国难,率兵举国相周旋。
名王百战成功后,恐失两京未复前。
弟曜代为摄国事,馀生著意老长安
曜传兄子辞非习,推让满门诚所叹。
恭友敬忠长已矣,特勤又自胡沙起。
汗名初袭桃花石,鞭影重麾牛首水。
革剪为绳主可欺,侄瞒其叔父终弑。
从兹岁岁生戎马,夷狄有君谋楚夏。
二十万人齐改宗,百年圣战太从容。
喀什尔夺还与,花剌子模兵若缕。
高甘唇齿两回鹘,归义将军先士卒。
叶护国书礼足誇,东方阿舅大官家。
汉唐开土亦劳人,碧血黄沙已枉然。
城破群雄犹死战,驼蹄奋鼓鼠惊弦。
妇孺金帛竟非乐,略地攻心有后先。
天下异端皆可杀,杀盈城野曝郊原。
未须灭种止亡国,在绝仪文与雅言。
易暴知非天不见,杀人以理道焉存。
殉身争颂舍依德,宣教普传达失蛮。
妄杀岂称伊玛目,遗民孰是卡非伦。
庄严悉毁弃,罥索观音空有臂。
托塔老金刚,毗沙怒目不如盲。
如来身血出谁问,便溺佛头真著粪。
王化千年成太息,天山南路天山北。
可怜与虎尚谋皮,不道引狼终入室。
为政者哉慎友于,于阗于阗虽可哀,三十六国幸毋为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