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许侯墓志铭元丰七年十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九、《陶山集》卷一四
侯氏许,名拯,字之曰康伯开封襄邑人,累赠大中大夫讳齐之子。
生数载,赋诗有「可惜松封大夫」之句,大中因大奇之。
景祐中,以通三经登第,调安州应山县凤翔府麟游县泉州录事参军黄州军州、润州观察推官亳州观察推官随州支使
京西南路安抚使右谏议大夫吕公晦等十七人致太子中允
亳州永城县税,又监应天府南河商税,知京兆府奉天县,赐五品服,分司南京,遂以奉议郎致仕。
侯之为麟游,恶少张保者彝酒无赖,为乡市患,侯痛绳之以法,由是改行。
后数年,遇诸二崤之间,以壶浆拜侯马前,自囋曰:「张也,顷微公,非复自好,实怀公惠无已」。
侯慰勉之,为酌一杯而去。
其在泉州也,商有白昼为盗所杀者,尉探同行橐中,得死商咽上之索半,验治以为真盗,上之州狱。
侯曰:「果为盗者,索尚存乎」?
即屏囚一室,佯为囚讯,曰:「杀某人者,有真刀某色,在某所,若将取焉」。
夜使人徵之,得代置刀者,问之,乃应捕盗者也。
白州,将大惊,既而果获真盗。
奉天故治乾州,初废为邑,而州之事故在。
侯至遂大治,作新市以便民,而民欢乐之,号其街曰「许公街」。
平居清约,不祈人知。
尝去官,以家过函谷关,惟故事敝衣数箧。
关吏叹曰:「清哉是官也」!
前夫人王氏,后夫人陈氏。
封金华县君
金华有七子,皆力为学:安世、安国、安期、安石、安行、安雅、安节。
安国、安期,早卒。
安世,尚书都官员外郎
安石黄州麻城县
女四人:进士董继杰、乐毂,和州司理参军陈石,太庙斋郎吴汝楫,侯婿也。
孙男三人,女四人。
春秋六十九,元丰六年八月甲子以疾卒。
有文集十卷。
尝曰:「学者为言,不必是尧非桀,亦不必诋盗蹠、毁孔子,而后为知道」。
盖其趣如此。
安世,字少张,吾友之贤者也,举进士第一,文足以华国,才足以应世。
不幸短命,灰不光,以即大夜,在侯卒之后四十九日也。
其遗言以侯之志属予,将以明年十月乙酉,葬侯于广代乡龟冈之原。
悲予友之不复见也,故为志侯之墓铭。
曰:
皎皎许侯,掩此幽宅。
孰予其性,而命之啬。
乃生斯男,维伯维亚。
伯邦之杰,言从之化。
亚曰嗟予,有穹者昊。
胡转予毒,又续之
云谁不犹,以弗眉寿。
实虹我心,无所归其咎。
将仕郎扬州司法参军府君墓志铭(并序 治平四年1065年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府君讳□字舜举,世著籍彭城滕县
考旦,累典藩郡,以政事知名,终于尚书屯田郎中
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
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四方之英才名士,多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效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仁宗封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
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升王宜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
帝心喜之。
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
罢之。
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李文定与君雅厚,尝从容语,叹时人事,怨德已甚,且言「丁谓寘余于死。
向余守洛,厚恤其家,谀我者构其子孙之罪,余反坐之」。
先是,刘随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
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者,不与之进。
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
文定曰:「正人为谁」?
君曰:「刘也」。
文定嘉纳其言,即迁于朝。
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之策十有二,谓所亲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
故自官制、法令、国家货利、军储、马牧之事,有便于时,有救于敝者,罔不为言。
既以闻,而遂行。
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流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
富丞相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
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
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于京师,徒跣扶柩以归。
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尔。
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
人一见之,必曰长者也;
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
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予苧絮,岁饥,出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
死不能举,为之衣,凡掩藏暴胔且数千。
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
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
祖延岳,仕至国子博士,赠尚书都官员外郎
母蒋氏,封晋陵县君,三娶阎氏、王氏、宋氏,皆先府君卒。
子男五人:材,乡贡进士
尧,楚州司法参军
孝基河南府渑池主簿
并亡。
德基兴化军录事参军
世基,郊社斋郎
八女:适尚书职方员外郎申屠正,光禄卿、直秘阁李及之尚书都官郎中晁仲绰,兖州莱芜主簿苗总,尚书兵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吕晦国子博士承休尚书职方员外郎世昌太常博士闾丘孝直
孙、曾孙十二人。
在《易》,《乾》之四德,《文言》曰「贞者事之干」,「贞固足以干事」,君实有焉。
故以此修身而修,治家而治,诚推而广之,是谓通才远业,足以经国阜民,独卷而怀之,足乎己而已尔。
仆昔游丰沛、山东,始见君于汶上,三纪于兹,熟君之风义久矣。
今适守东平,而其子来请,欲以丁未某月某日葬君于县北之某乡,丐有以传后者。
铭曰:
邹鲁之乡,士多儒服。
洙泗之滨,已为楚俗。
滕介其间,实同风土。
故君之材,质有文武。
学其远者,资亦逢时。
一命家居,蕴不以施。
秉义忼慨,数言世务。
与民同忧,匪躬之故。
以此为政,何用不臧?
岂夫不遭,我实未遑。
有孚惠心,愿无伐善。
人斯忱斯,其微自显。
我邦我里,幼无所养。
至为鞠育,死归之壤。
谓天盖高,鉴于克仁。
君之受祉,非止其身。
子孙众多,必有兴者。
遗德在人,盍配于社?
备边劄子治平元年九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九、《司马公文集》卷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九、《续资治通鉴》卷六二、《司马温公年谱》卷三
臣闻《周书》称文王之德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盖言诸侯傲很不宾,则讨诛之;
顺从柔服,则保全之。
不避彊,不陵弱,此王者所以为政于天下也。
臣伏见去岁先帝登遐,赵谅祚遣使者致祭延州差指使高宜押伴入京。
宜言语轻肆,傲其使者,侮其国主
使者临辞自诉于朝,臣当时与吕晦上言,乞加宜罪。
朝廷忽略此事,不以为意,使其怨怼归国,一国之人皆以为耻。
今岁以来,祚招诱亡命,点集兵马,窥伺边境,攻围堡塞,驱胁熟户八十馀族,杀掠弓箭手约数千人。
悖逆如此,而朝廷乃更遣使臣赍诏抚谕。
顺从则侮之,傲很则畏之,无乃非文王所以令诸侯乎!
使臣至彼,祚稽首服罪,禁止侵掠,犹或可赦。
若复拒违王命,辞礼骄慢,侵掠不已,未知朝廷将何以待之?
伤威毁重,孰甚于此!
方今公私困竭,士卒骄惰,将帅乏人,而戎狄犯边,事之可忧,孰大于此?
而朝廷上下晏然,若无事者,其故何哉?
岂朝廷自有其备而疏外之臣不得与知乎?
臣窃惑之。
所谓备者,非但添屯军马、积贮粮草而已也,在于择将帅而修军政也。
二者皆阙,何谓有备?
臣不胜愤懑,伏望陛下博延群臣,访以禦边之策,择其善者而力行之。
方今救边之急,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犹恐不及,岂可外示闲暇,而养成大患也?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