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几圣”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秀州资圣禅院暹禅师影堂记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禅师疾病,予自杭往问医药,尝顾谓曰:「我老且病,是必已矣。
死且累子坎而掩之,为我志其嗣法」。
遂授其所以然。
余还杭未几,果溘然而化。
学者不悉,即焚其丧,卒不得而塔之,故列其名迹于影堂,命今长老勤师勒石以传之。
禅师讳庆暹,其先建阳人也,姓范氏
范氏世为士族,其父、大父皆仕,不复书也。
始,禅师因父宦,生于会稽
及其父官死海盐县,即与母治产居秀。
至是禅师方五岁,而秀气蔼然。
其母异之,命从净行子昭出家于今资圣精舍。
踰十岁落发,纳戒于灵光寺,习《楞严》、《圆觉》于讲师居素。
又十岁,经明。
明年,即广游方外,遍参禅要,又十岁且还。
初,秀郡未始有禅居,待来者亦有所缺。
然禅师既归,乃一更其院,务与众处。
谕其属,即如十方禅规主之。
院稍治,遂结庐独处于园林,笃为杜多之行,不出不寝,更十九年。
虽恶衣恶食,自视宴如也。
居无何,会故雪窦清禅师至其庐,曰:「善乎,仁者乃至是哉」!
因尽示其所證之法,而清禅师大韪之,卒亦承于师。
至天圣中郡太守张公几圣高之,命复方丈,使举行禅者故事。
逮故翰林学士叶公道卿中允领郡,见而益喜,遂尊为长老,命传其法垂二十年,竟以此物故。
呜呼!
其世寿已七十六,而僧腊六十二。
禅师治兹院,自壮及耄凡四十六载。
于人甚庄,处己至约,饮食资用,必务素俭,与时俗不合。
以故其徒称难,而少亲附。
唯士大夫重其修洁,不忍以荤酒溷其室。
先时,吴中僧之坐法失序,辄以势高下,不复以戒德论。
禅师慨然,尝数以书求理于官。
世人虽皆不顾其说,而禅师未始自沮。
叶公道卿转运吴越,而禅师复致其书,而叶公然之,遂正其事于所部。
既而秀众果推禅师于高座。
方再会,即谢绝,踵不入俗殆十五年,然亦天性公正,切于护法耳。
昔尝与余语曰:「吾不能以道大惠于物,德行复不足观,以愧于先圣人矣。
茍忍视其乱法,是益愧也」。
予即应之曰:「不必谦也。
曹溪宗门,天下之道妙也,而学者罕至;
十二头陀,出世之至行也,吾徒之所难能;
为法而奋不顾身,亦人之难能也。
是三者师皆得而行之,又何愧乎」?
师曰:「此吾岂敢也。
虽然,予庸以是而称之于吾人,盖欲其有所劝也」。
禅师之迁化也,至是皇祐之己亥,实五载矣,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