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四阿含暮钞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阿含暮》者,秦言趣无也。
阿难既出十二部经,又采撮其要径至道法为《四阿含暮》,与《阿毗昙》及律并为三藏焉。
身毒学士以为至德未坠于地也,有阿罗汉,名婆素跋陀,钞其膏腴,以为一部九品四十六叶,斥重去复,文约义丰,真可谓经之璎鬘也。
百行美妙,辩是与非,莫不悉载也。
幽奥深富,行之能事毕矣。
有外国沙门,字因提丽先,斋诣前部国,秘之佩身,不以示人。
王弥第,求得讽之,得布此。
余以壬午之岁八月东省先师寺庙于邺寺,令鸠摩罗佛提执梵文,僧念僧护为译,僧导昙究僧睿笔受至冬十一月乃讫。
此岁夏出《阿毗昙》,冬出此经,一年之中,具三藏也。
深以自幸,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此经,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
若加数年,将无大过也。
近敕译人,直令转梵为秦,解方言而已。
经之文质,所不易也。
又有悬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
时复以意消息者,为其章注,修妒路者,其人注解,引经本也。
其有直言修妒路者,引经证,非注解也(《释藏藉》五,又《迹九》。案:此经篇目是释道安所题,疑此序亦道安作,而梁释僧祐以为未详作者。寻道安传,亦无壬午岁至邺寺事,故编入阙名类。)
御讲般若经序 南梁 · 陆云公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夫理臻毕竟,而照尽空寂,入三门而了观,导五浊而超津,譬兹烈炎,远众邪而不触,如彼出日,示一相以趋道,自罗阅阐其玄言,香域弘其妙说,弥勒表字于圆光,帝释念善于明咒,受持读诵,神力折于猛风,恭敬尊重,福利逾于宝塔,盖众圣之圆极,而万法之本源也。
皇帝真智自己,大慈应物,送迎日月,纬络天地,镇三季之浇风,缉五际之颓俗,出临衢室,退事斋居,非以黄屋为尊,每以苍生为,德遍区宇,未足显于至仁,理绝名言,更殷勤于密说,昔慧灯隐耀,法藏分流,二乘舛驳,五部乖谬,诃黎狭劣,徒仰黑月之光,毗昙褊滞,未见沈珠之宝,自圣皇应期,探尽几妙,决散群迷,摧伏异学,极天宫之浩博,穷龙殿之秘深。
于是大发菩提,深弘般若,永断烦惑,同归清净,润甘露于群生,转法轮而不息。
上以天监十一年注释大品,自兹已来,躬事讲说,重以所明三慧,最为奥远,乃区出一品,别立经卷,亦由观音力重,特显普门之章,登住行深,乃出华严之品,故以撮举机要,昭悟新学者焉。
大僧正慧令,盖法门之上首,亦总持之神足,愿等须提之问,遂同迦叶之请,乃启请御讲说斯经,有诏许焉,以大同七年三月十二日讲金字般若波罗蜜三慧经于华林园之重云殿。
华林园者,盖江左以来,后庭游晏之所也。
自晋迄齐,年将二百,世属威夷,主多奢替,舞堂钟肆,等阿房之旧基,酒池肉林,同朝歌之故所。
自至人御宇,屏弃声色,归倾宫之美女,共灵囿于庶人,重以华园毁折,悟一切之无常,宝台假合,资十力而方固,舍兹天苑,爰建道场,庄严法事,招集僧侣,肃肃神宇,结翠巇之阴,峨峨重阁,临丹雉之上,广博光明,有迈庵罗之地,身心安乐,实符欢喜之园。
于时三春届节,万物舒荣,风日依迟,不寒不暑,瑞华宝树,照曜七重,玉底金池,沦漪八德,洞启高门,云集大众,趋法席以沸喧,听鸣钟而寂静。
皇太子智均悉达,德迈昙摩,舍三殿之俗娱,延二座以问道。
宣城王及王侯宗室等,亦咸发深心,并修净行,熏戒香以调善,服染衣而就列,荫映蝉冕,委蛇冠带,排金门,登玉阶者,济济成群。
既而警跸北趋,棨戟东转,门扬清梵,傍吐香烟,被净居之服,升须弥之座,八种妙声,法言无滞,十方疏听,随类得解,甚深之义,在挹注而难竭,乐说之辩,既往复而弥新。
至如宿学耆僧,亟沦偏执,专杖数论,未了经文,变小意以称量,仰天尊而发问。
于是操持慧刃,解除疑网,示之迷方,归以正辙,莫不涣然冰释,欣然顶戴,若莲花之渐开,譬月初而增长,凡诸听众,自皇太子王侯,宗室外戚,及尚书令何敬容,百辟卿士,虏使主崔长谦使副阳休之,及外域杂使一千三百六十人,皆路逾九驿,途遥万里,仰皇化以载驰,闻大华而跃踊,头面伸其尽礼,赞叹从其下陈。
又别请义学僧一千人,于同泰寺夜覆制义,并名擅龙象,智晓江河,传习譬于泻瓶,讽诵同于疾雨。
沙门释法隆,年将百岁,学周三藏,识洞八禅,法度人,显名于关塞之北,闻中国应讲摩诃般若经,自远而至,僧正慧令,犹未启讲,京师道俗,亦不知御应讲也。
至发讲之日,又有外国僧众,不可胜数,并众所不识,同集法座,故知放光遍照,地神唱告,岂劳驰象之使,冥符信鼓之期。
会稽鄮县阿育王寺释法显,修习苦行,志求慧解,既等郁多之思惟,亦同波仑之恳到,乃于讲所,自陈愿力,刺血洒地,用表至诚。
昔剜体供养,析骨书写,归依正法,匪吝身命,以今望古,信非虚说。
凡讲二十三日,自开讲迄于解座,日设遍供,普施京师,文武侍卫,并加班赍。
上光宅天下,四十馀年,躬务俭约,体安菲素,常御小殿,裁庇风雨,所居幄座,仅于容膝,外绝三驱之礼,内屏千钟之宴,膳夫所掌,岁撤万金,掖庭之费,年减巨亿,兼以博收地利,同入珍于挠海,盈息泉府,譬无尽于龙金,故能不劳人力,无损国度,财兼施,周流不竭。
是讲也,灵异杂沓,不可思议,一则宫中佛像,悉放光明。
二则大地震动,备诸踊没。
三则夜必澍雨,朝则晴霁,淑气妍华,埃尘不起,四则犍椎既鸣,讲筵将合,重肩絓毂,填溢四门,而人马调和,不相惊扰。
五则所施法席,上坐万人,而恒沙大众,更无迫迮。
六则四部旷远,咸闻妙说,轩槛之外,听受益明。
七则净供遍设,厨匪宿办,妙食应时,百味盈溢。
八则氛氲异香,从风满触,九则铿锵雅乐,自然发响。
十则同声赞善,遍于虚空。
斯盖先佛证见,诸天应感,超踊宝于昔灵,迈雨华于往瑞,是时率土藻抃,含灵庆悦,愿预福田,争事喜舍。
上皆区其心迹,为发大愿。
窃以一句奉持,尚生众善,二字经耳,犹阶胜报。
况广运大乘,遍扬正法,等发慧根,同趣妙果;
方当秘诸宝函,传彼金字,互万劫以光明,弥大千而利益,盛矣哉,信无得而称也。
小臣预在讲筵,职参史载,谨录时事,以立今序(《广弘明集》二十二。)
宋故左中奉大夫致仕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王公墓志铭1143年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一、《苕溪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建炎三年闰八月某日甲子,故左中奉大夫致仕王公以疾终于里居,以其年十月某日甲子葬于义乌缙不乡谦小之原。
后十四年,其子铸以右承事郎湖州德清县事,适相从游。
一日,出里人右宣义郎宗君士之状见属,曰:「先大夫葬有年矣,隧未有铭,敢累子,将表诸墓左」。
且曰:「先大夫辱与贤叔父为僚相好也,是以敢诉」。
初,叔父为严陵监都,实佐公治,某系官于越,不及从也。
他日问公于叔父,叔父曰:「王公长者也」。
某窃叹今世称长者,率未必有实。
汉文帝田叔:「公知天下长者乎?
公长者,宜知之」。
所称,独故云中守孟舒一人而已。
审如是,非勇于为义,不顾己私,不可以言长者,长者岂易言哉!
又他日闻之搢绅,公之守南康也,故谏议大夫陈公瓘在焉。
陈公居谏垣时,诋斥奸臣,逆疏其恶,章累十上,其后怨家当国,贬居是邦。
公慕义交驩,情礼备至。
陈公谓其有前辈长者之风,与为姻家。
陈公然诺重于一世,所为得此称,抑有自乎。
然则吾叔父非易言也。
公讳某,字庆长,世为婺之义乌人
曾祖某,祖某,父某,皆不仕。
父以公贵,累赠宣奉大夫
母宗氏、刘氏,赠太硕人
公,刘出也。
少警悟强记忆,从乡老先生学为文章,志甚笃。
弱冠失怙恃,家无担石之储,徒步入京师,为太学生,益勤弗懈。
绍圣元年进士第,调台州仙居县,再调越州郯县主簿,升洪州武宁
用荐改宣德郎、权宗学博士,知泰州海陵县事,控置东南两路茶盐司属官,提辖诸道进奏院通判筠州知南康军
秩满,知观州,未赴,移知严州
上疏乞解郡绂,除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寻请老终焉。
阶自宣德郎,序迁及更八宝赦恩,进奏院职事办给赏典,渊圣、今皇帝登极大霈,凡十转至中奉大夫
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仙居豪右争四水之利,至十五年不决。
公一见得情,争者语塞。
武宁豫章为剧,讼牒堆几,公始至,随事剖决,民不敢欺,发奸摘伏,辅以教化。
曾未阅岁,能声赫然溢于江表,郡守部使者交牍列奏。
其在海宁,亦犹武宁也。
会有旨浚汴,县令部役夫至所分地。
公虑事量功,分画占授,凡板干畚筑之具,土物远近之程,皆出素定,不劳而办,一时叹服。
政和间,朝廷遣七路茶盐使,因命访察荆湖南北。
使者未入境,欲尽削两路监司以立威,以其事讯公,公曰:「不然,诏使之行,患在不知民之疾苦,不患威之不立也。
有如风闻失实,奈物论何」?
使者服其言为止。
严陵巨寇发于山谷,声震江浙,郡方调民筑城,公谓役大未易遽办,亟命罢之,兵民据要害以折贼冲,贼亦不至。
逆贼苗傅持兵一夕入境,公遣人迎谓曰:「是城无见粮,非汝宜守」。
及檄境内迎候官军,贼惧遁去。
初,贼薄城,居民震扰,卒徒有谋为内应者,公密伺得之,尽寘之法。
或谓谋未露,宜在贷减,公曰:「幸未露,乃能得之,不然,悔可追耶」?
已而尽得其谋,人始服公之决。
严并出为田,赋租薄少,军储仰于邻郡,至是官军讨贼,往来相踵,比及凯旋,宴犒拊循,靡不周尽,民吏不知费出所自。
公既得请奉祠,还归里间,遽得疾不起,享年七十有五。
妻温氏,累封至令人。
男二人,长曰铸,次曰俦,右从政郎严州司法参军,皆能世其家,以孝谨称。
女四人,其适进士路卫、右朝奉郎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虞流、右从事郎绍兴府都税务方铸者,皆先公卒;
幼适右承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郭知训
孙男五人,曰宁、曰绍祖、曰光、曰兴、曰勤礼。
宁,右迪功郎、新授邵武军建宁县主簿绍祖右登仕郎,而勤礼将仕郎
孙女四人,适进士宗开、右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陈永思,其馀尚幼。
公慈祥乐易,出自天性。
平居循礼,言动有常,至临事婉尽,皆出人意表,义所当为,惟恐居后。
于仕进澹然,故人之在要路者,未尝一通私书。
又性至孝,自念起家穷约,禄不逮亲,以为终身之恨,自初仕至老,未尝释念
友于其弟甚笃,乡党称焉。
令人温氏,楚之山阳人,有贤行,善相其夫,不壸则。
家故穷,躬履勤俭,分少绝甘,以及亲属之不能自给者,甚者至斥簪珥无所爱惜。
公既葬七年,而令人殁于俦之官舍,实绍兴七年正月某甲子也,寿七十有五。
明年八月某甲子,从公并合葬云。
铭曰:
公始居约,强学业文,以克厥家,其艰其勤。
一行作吏,益励其器,意独在民,且教且治。
潜伏之奸,一见情得,甲是乙非,争者语塞。
敕使载咏,搏击示威,公曰孰光,问民疮痍。
寇难薄城,视若无物,我谋既臧,谈笑却敌。
勇于为义,不见所难,谓公长者,斯名不刊。
寿七十五,官上大夫,五马来归,有耀其闾。
维公至行,训于里门,恬淡家声,孝谨是论。
维子若孙,奉承勿惰,我谂之铭,以表墓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