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增田纪实咸淳二年 南宋 · 释智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两浙金石志》卷七
龟峰主者于景定壬戌癸亥二年,捐衣资开谷田,租计壹拾伍石有馀,麸之随租起者有常式,不虚有,所入乃实有,所谓彼农之春务也。
此坑烧取壳灰最急,应贷火佃之谷谷叁斗。
问舟之日来请,以资其用,是怜其窘匮也。
春务易为力矣,秋收来偿,依社仓规增二分息。
吾门之也,当今输送,免丁为尤重,助贴僧员之钱各壹缗。
如官之期,津灰不致其扰,足念其难办也。
土可安居矣,凡云水之来山,各俵屩金乙拾文以佐其游方之脚力者,所谓尽善尽美;
更祈所入不亏,庶无负于王者。
观其操守正行,愿深交承之初,惟通繁夥,四顾荒陋,能不惮艰棘,极力起废,改徙外门径路。
萦回缭垣,高峙万木,斯植,斯茂风水,可挽也。
然后庐宇备,葺圣像具严,钟鼓继声,魔军遁迹。
今之龟峰,非昔之龟峰矣。
我等万幸,或际斯时,因纪增田之实登诸石以永其传,故并叙勋德大略。
主者讳道常号断云,受绫纸曰真戒大师,城闉人。
淳祐壬子臈月住此,至今一纪馀三载。
时咸淳二祀岁在丙寅,结制日敬书。
勤旧若智惟立石。
五累说 南宋 · 吴如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四、《准斋杂说》卷下
一曰声色之累,在人有轻重之不同,贫贱者、疾病者、衰老者,欲虽存而力不逮,故其累为轻,富贵者、康宁者、少壮者,力有馀而欲易纵,故其累为重。
此累不除则淫佚斯生,而清明之气昏矣。
二曰货利之累,则非声色之比矣。
无分乎贫贱富贵,无间乎疾病康宁,无拘乎衰老少壮,人人有不足之心,故其为累无分乎轻重。
此累不除则鄙吝斯萌,而得失之心重矣。
三曰功名之累,则又不然。
声色货利之累,愚者、不肖者常多,智者、贤者常少;
功名之累,智者、贤者常多,愚者、不肖者常少。
何以言之?
功名之志,惟智惟贤可以有立,而功名之事,非在位在职则不可以有成。
是知功名之与官爵常相资者也。
相资得其道,何累之有?
相资失其道,斯为累矣。
其所以为累者,以其有功名之念,而后有官爵之念,为此身之累。
世之士大夫不为官爵之累者,几何人哉!
此身既为官爵累,谓非功名之累可乎?
此累不除则奔竞斯甚,而去就之义乖矣。
四曰子孙之累,较之功名,抑又甚焉。
功名之于人,犹有智愚、贤不肖之分,至于子孙,则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孰无钟爱之念?
资财可积,贪求不厌,为子孙也;
官爵可慕,觊倖不已,为子孙也。
生犹可也,甚至眷恋牵缠,不能割爱于启手足之时。
当知所以为累者,由平时不克念之故,非子孙之累,人之自累之耳。
此累不除则爱恋斯深,而死生之际乱矣。
五曰知见之累,自非圣人不能免也。
上焉者生而知之,虽有所知见,而知见无所累于心,斯谓上知也。
下焉者困而不学,虽无所知见,而此心以不明为累,所谓下愚也。
处上智下愚之间,困而学之者常患乎知见之不能广,学而知之者又患乎知见之不能忘,故知见之累在中人为尤甚。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帝、文王为然也;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吾夫子为然也。
学如颜子,具体而微,其馀知见,犹不能无。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颜子之知也;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此颜子之见也。
然而有若无,实若虚,得非欲去其累乎?
忘仁义,忘礼乐,以至于坐忘则,颜子之知见亦可谓无累矣,而夫子称之,犹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谓之「庶乎」、「屡空」,则其知见是犹有时而未尽去也。
颜子且尔,而况不如颜子者乎?
无知见而不能学,有知见而不能化,皆累也。
所以《系辞》论德之盛,必曰「穷神知化」,而孟子圣与神,亦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是知知见之在人,其始也不可委于无,其终也不可泥于有。
此累不除则聪明斯蔽,而精微之理晦矣。
五累在人,均为累也,而所以为累者不同焉。
有有形之累,有无形之累。
如声色之与货利,功名之与子孙,此有形之累也,皆系乎身。
乃若知见之累,比之四者则无形之可见,系乎心。
系乎身者其累显,以其在外也;
系乎心者其累隐,以其在内也。
在外之累,非忘物之至不能涣然而冰释;
在内之累,非忘我之至不能怡然而理顺。
故欲物之忘则必践履之纯熟,欲我之忘则必涵养之精明,二者之功,内外相济,至于物我之两忘,则五累斯可去矣。
五累俱去,圣人也。
知见虽未去而馀无累者,贤人也。
自知见而下,有能去其一二者,亦不失为善类也。
然则有志于学者,可不知所用功哉!
清水岩祈雨文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一、《复斋集》卷一九
某德薄,宰兹邑两阅月矣。
天久不雨,民沴物瘠。
乃十七日辛丑,祷于山川城隍之神,越夕雨作辍止。
邑人咸白故事,善利大师其生也暴身致雨,今祷者必之焉。
惟大师愿力宏深,邑人敬向,令敢不先期斋沐,躬祷祠下,其施甘霈,以苏民物,以答邑人之望,则大师永为邑人依归。
祈晴文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一、《复斋集》卷一九
春夏以来,雨潦过多,二麦告病,已不及事,地瘠民贫,藉菽麻以助不给。
今者连雨,又以病告,若又不止,早禾亦将无望。
惟大师慈惠此邑,其忍不救哉!
适邑人迎像于兹,敢率官僚,祗祷座下,昭答焉。
谢晴文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一、《复斋集》卷一九
某以淫雨为灾,縻于吏事,未能鞠躬祷祠下,为文遣吏以致此诚。
使方出门,云阴顿解,皎日鲜丽,举邑如痿者之得起,何其捷哉!
何其快哉!
惟大师惠济此方,德大恩深,永亿万世,虔奉无怠。
令其敢不敬谢,祗拜慈像,感欲何言。
改请天宁戒老疏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灵岩集》卷八
西刹钟闻,共吸西江之水;
南山雨足,更兴南岫之云。
便合承当,毋劳拟议。
惟禅师潜室正银,铁庵嫡孙。
百尺竿上报四恩,十字路头传万口。
赵州绳床不下,门泊五湖船
大士法轮无遮,人寂通宵月。
风细听将熟,锡杖方挑令已行。
莫辞数步之劳,为祝万年之寿。
方景说出家疏簿 宋末元初 · 方逢辰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三、《蛟峰文集》卷六
东坡翁问佛印曰:「镬汤狱图中,何独不画和尚」?
对曰:「人间怕阎罗,阎罗怕和尚」。
翁曰:「怕你则么」?
对曰:「若使阎罗自犯,亦要和尚忏除」。
此诗人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欤?
方景说来言,镬汤无冷处,惟和尚快活,愿舍身入龙华寺以为死中求活之道,乞一转语以干宗族乡党之仁人君子。
噫嘻,圣贤未尝许人从异端也,但释氏得时其力足以活人,吾儒安能禁之?
苟自度吾力不能活之,则听其依释以自活,亦可已。
有肯助缘,便请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