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郑伯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抱一子解周易参同契叙端平元年五月 南宋 · 郑伯谦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
夫物之成乎形象者,久则必毁,而乾坤不毁;
物之聚乎精华者,久则必散,而日月不散;
物之丽乎木火土水者,其质终坏,而真金不坏;
物之属乎砂石草木者,其性可死,而真丹不死。
然则乾坤也,日月也,真金也,真丹也,皆物之至神者尔,是以仙家金丹之号,非苟而取。
故金丹者,象乾坤以为体,法日月以为用。
乾坤,吾身之天地也;
坎离,吾身之日月也。
乾坤升降则有候,坎离配合则有机。
至宝鍊成,一得永得,此其所以不毁、不散、不坏、不死欤。
大矣哉!
金丹之道,包空括壤,越数超形,非其他妙法三千六百门所可望洋也。
先圣钦重道宝,惧泄非人,每以心传,不形竹素。
后汉魏伯阳悼大道之几郁,悯志士之无师,始以所得古文《金碧龙虎经》,假象托趣,演而伸之,纾发丹秘,晓诸未悟,目曰《周易参同契》。
其辞古意深,人病难读。
徐从事、张随、彭真一,皆尝传注,今所见惟彭耳。
然文义虽详,而真机尚隐
近时俗解,类以旁门附会,视彭益舛,贻误后学,不足观矣。
抱一先生陈君,天禀夙颖,洞明性宗,嘉定癸未,遇至人于淮之都梁,尽得金丹真旨。
宝庆初,来辇下,以慈济心,接挽后辈,始得《参同契》读之,迎刃无留疑。
已而尽谢朋从,入室修鍊者馀年,功益深,而道益著,于是以其亲履实诣者,笔诸训解。
言入微而义释,辞不费而理彰,犹蔡墨之辩神龙,和氏之指真玉,丹道有所恃赖矣。
伊川程子谓世有至难者三事:为国而至于祈天永命,养形而至于长生,学而至于圣人。
三者,其功则一,皆可以夺造化。
先生之道,非但养形而已也,后学能熟味此篇,深求而自得之,然后知先生之所谓道有非言语文字之所能及者矣。
《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仆洗耳先生造极之论殊久,且预闻著述之意,于是乎书。
先生名显微字宗道,后隐以微名,维扬人也,号抱一子
有《立圣篇》及《显微卮言》,并《抱一子书传》行于世云。
宋端平改元夏五月朔旦金华洞元天璧壶道人郑伯谦拜手谨叙。
按:《周易参同契解》卷首,正统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