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台城路/齐天乐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 宋末元初 · 张炎
 押词韵第十八部
薛涛相思字,重开又还重摺。
载酒船空,眠波柳老,一缕离痕难折。
虚沙动月。
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
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

寒香深处话别。
病来浑瘦损,懒赋情切。
太白闲云,新丰旧雨,多少英游消歇。
回潮似咽。
送一点秋心,故人天末。
江影沉沉,露凉鸥梦阔。
武学谕孙德之特授国子监主簿 南宋 · 高定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左右庠之设,盖不特以旬省月试时考岁贡为事,亦欲立师道以淑后生,使之各得于意消心化之馀也。
尔以明经进士,以宏博角词人,用登尔以训右生,士论归之。
肆从胄庠,擢掌学士之版。
盍承明指,敬尔有官。
赵汝静孙德之降授文林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九、《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三、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等:朕更化之初,首戒贪吏,钦恤庶狱,诏敕非不严也。
尔汝静为郡从事,尔德之为州司寇,一以贿闻,一以富鬻,何奉吾诏不虔耶?
镌秩罢官,以谢千里。
可。
范景文 南宋 · 冯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九、《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九
良月二日去非顿首再拜景文诗盟尚干契友:去非若夫兴怀,姜尧章同游时,又高髯叶静逸辈日夜钓游时,又近与孙道子张宗瑞辈谑浪笑傲于间,今不能得。
游从一二老友,栩栩然梦游,合眼欹枕,能在目中,是亦游也。
旧交新贵,往者不我思,来者不我即,虽梦中亦不复得见,得见景文斯可矣,况对床夜语,可与晤语邪?
序文不敢以不能辞。
愚诗漫以求教,其间有一联云:「读书祇为声名计,亦恐庵山解笑人」。
不直作者一笑,姑以侑空书意。
不宣。
去非顿首再拜。
按:《对床夜语》卷首,知不足斋丛书本。
东阳县推排纪要序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四、《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朱子之言曰:「能通其变则为随,不能通其变则为蛊」。
盖随,随时也,所以从宜而迁变也。
不变则为蛊,坏继之矣。
善哉,吾邑登载版籍之绩于成也,其有大《易》通变之旨乎!
嘉泰初,天子以东阳郡赋调不均,民与苦甚,有司修复经界,胥一郡之人执牙步,相土毛,蒲伏阡陌陇亩中,历数年,更两太守,而仅于成。
盖其事之难且重如此。
绍定二年,今京尹大司徒赵与𥲅涖斯邑,本《周官》族闾法校比其民。
公精力绝人,然不自恃也,聘乡人之善士,相与出力任责,奸吏猾胥不得一摇手于其间。
其后嘉熙举行,浸失初意,等色变,租额亏而官病;
兼并者不任责,鬻者白输而民病。
邑宰程君下车闻之而慨曰:「天子惠此邦厚甚,经界几何时而遽至此乎!
失今弗图,后将益圮,与不经界等耳」。
亟解落整比,用赵公故事,设都局,士人主之,卯而入,尽酉而出。
簿籍出都首,吏勿与焉;
笔劄从官,民不知费。
以绍定之元额,订嘉定之弊倖,然后定淳祐之出收,某户出若干,某户某年收若干,递递相承,瞭然在目。
兹一役也,善政之事举焉。
旧簿行数多疏密,故填挜惟意,今易以界纸;
旧以关类簿销注,破弊则奸出,今则用倅本。
隐寄白田脱减,贳其辜,许令自实,且不责其徭赋,折户醋钱、坊郭十等役钱一切蠲之,人情翕然,故不期年而就绪。
兹非适通变之宜而能然哉!
德之栖迹空山,无事未尝至邑下。
德之弊论,君抑豪大家而茕嫠得其所,剖析精明而吏不敢弄以事;
月解未尝私互,糟酒以处百头,不为毫发私费用也。
如不预贷,不抑配,不敷买尚食羊,皆人之所难能,而君之所不足为也。
涖事之三年,去如始至,后竟以通籍造朝。
推随时之义,用治蛊之才,然则虽不在君职业之内者,吾知其不出君之外矣。
乡人属某叙其事,某不得辞也,用载颠末,以谂来者,且以慰去思之情。
君名沐,括苍人安节程公之子,受斋陈公之外孙,象斋袁公之门人,文章政事且有原委云。
跋先君畸庵诗卷后咸淳八年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四、《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先君早入太学,肄业存心,与莆人郑成之、乡人巩仲至为诗友。
方外学,笔势凛不可羁。
巩得第后,用力尤苦,迄成家数。
先君某丁未始第,忧患疾疚相仍,固无暇及吟事也。
己未武康,与雉山周宗圣庐陵刘改之、清江卢申之重理推敲。
未几,官中都,日与四方名胜接。
洎晚年所作千馀篇,先君不甚爱惜,故所留仅若此。
近世朱文公江西,以其去魏、晋未远。
至叶文定谓句外生律,吟里剩音,风骚之上,别出意韵,乃唐人之精。
先君不为唐人,而时合极玄,不为江西,而自得超凡入圣之趣,未始拘一法也。
咸淳壬申,男德之百拜而书于后。
沈湖桥记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五、《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曩予以公事之邑,雨初霁,道经嵬山、安定二溪,水泛滥,舆人病涉,予亦正甚恐。
既而抵马蹄塘之东,有溪而桥其上,曰沈湖。
水势冲激,险不可当,肩舆者履如平地,因祝之曰:「造此桥者,功德及人,子孙千亿也」。
复问之曰:「此桥何以『沈湖』名也」?
予应之曰:「此乃淳化间沈公椿所建。
其先休文约公家于湖,后裔溋迁此地,复迁于永宁员里。
迨公以是溪人多病涉,故捐赀鸠工,伐石建桥于其上。
名之以『沈湖』者,盖言桥于沈,沈来自湖也。
不独邑人咸赖,而四方往来者实遂济焉。
人仰其德,私谥之曰端简公
按《谥法》,守法执礼曰端,平易无亏曰简。
斯可以徵人心盛德之公,然亦沈君素履之善,而名称其实也」。
舆人唯唯,称羡肯首,曰:「沈湖神坛之设于永宁也者,其亦职此之谓与」。
翼日抵家,因念子产以乘舆济人,孟子以为小惠,而徒杠舆梁,亦王政之所不废者也。
今沈君舍数十金之费,以济亿兆之人,且以「沈湖」名之,又可以见其源之在湖,欲后人之溯流而穷其源也。
不忘本,孝也;
能济人,仁也。
仁且孝,公之德不与斯桥而并存耶?
有盛德者必有大业,有大业者宜其享令名,垂裕后昆而未艾也。
舆人之祝,岂徒然哉!
遂命管城书之,畀于厥胤玉,以镌于石。
翁字大年将军子也,距吾家五里许,乃乐道其善而为之记。
郭府君太孺人吴氏行状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六、《太白山斋遗稿》卷下
太孺人吴氏讳崇福。
曾祖光,赠中奉大夫
祖行,宣教郎
父良骥,朝请郎江东路运管
世为温州永嘉人
初,浙右大家推东阳郭氏,且嫁女必择名人胜士,他日宜为大官者。
运管既中第,郭倩孺人运管之季女也,归于郭,是为处士良显之冢妇,东阁府君湜之妻。
明识强记,读书知大意,善笔札。
其归也,姑叶夫人已殁,身任阃事,随缓急为忖,节秩有条有序。
有事于时节,朝夕供宾祭奉养。
内外属人数千指,承上抚下,咸尽其意。
其舅喜曰:「吾不以家为恤矣」。
又戒诸妇曰:「事我者当如此」。
戒诸女曰:「事人者当如此」。
乾道初,二三先生以洛学倡东南,诸昆最先应和,创开义塾,聘名士硕儒讲道议德,挟策裹饭,相踵于门,亦延诸葛公于能、钱公文子主师席。
既为叶夫人作高塘庵,即以为肄业之地,著录日众,费且不赀。
孺人自出奁中物,裨助无靳色,人尤难之。
其得水心先生处士之墓,美其家用儒学,尊之至矣。
府君既当家,高塘生徒益集。
钱公得宰长沙,尚授业不忍去。
孺人尊礼儒生,始终如一,郭氏之誉日隆。
嘉泰末府君即世,诸子未成立,女未遣送,门户几不克立。
孺人早夜治生事,而委诸子于学,不以丝粟外事累其志。
尝求师于钱公,钱公属之叶公味道孺人所以待之者犹钱公也。
且辟危楼,扁曰「东阁」,宣献楼公庋书满屋,夜诵逮旦。
居无何,季子大璋升舍选,仲子救预浙漕计偕,伯子樗亦乡举,漕试选中。
报旗系道,乡闾歆艳,孺人慰意焉。
嫁遣四女,既得名公钜卿家,乃斥大室庐,崇饰馆舍。
绮窗疏户,朱绿焕霍,绣岭绀池,俯仰映带,意甚乐之。
暇时辄御软轮,约轻赍,寻访西湖,招集女子并逮族姻孺人,皤然发白,夷犹其中,亦知所以自娱其老矣。
不幸大璋垂解褐而卒,二女并卒。
救擢等入仕,将历任,遇疾竟卒。
樗亦相继而卒。
孺人畴昔间关而使之有成者,皆如花卉,先后凋零,一无可把玩。
人谓其悲忧牢结且不能释,而以理宽譬,不乱其志。
閒过别墅,行垄亩,省廪廥,忘其为逆境也。
平素无疾疚,耳目聪明。
虽老,食生饮冷,如少壮时。
属疡作于乳,治不良愈,遂以淳祐六年九月初六日终于家,享年八十有四。
用庆寿恩封太孺人
子三人:樗;
救,迪功郎监行在文思院
大璋,国学内舍奏名。
女四人:长朝奉大夫江东提举兼知池州卫樵,大参文靖公之嗣子也;
承议郎、新通判兼州钱释之,宗卿白石先生之嗣子也;
朝奉大夫、行右正言、赠直宝谟阁何万龄,伯仲俱以《周官》魁两省者也;
进士吴铨,运官之孙也。
今惟吴氏女及钱释之无恙,馀皆先孺人没。
孙若干人,孙女二人,曾孙四。
先是,府君绍兴府嵊县太孺人常游十八坞,爱其山水融液朝聚,乃卜寿藏兆域,庵庐手自经理。
诸孙遂遵先志,以某年月日奉柩葬于其地,盖东阳县瑞山乡云。
太孺人于事迎刃立解,其局干有男子之所不及者。
晨起,检料内外奴客门生,趋步约束,不失尺寸。
卜至种莳微艺,亦暗与《齐民要术》合。
然富而好礼,能于世所尤尊尚者尽心焉。
为妇则事其舅,为妻则相其夫,为母则成就其子女,用能日大其家,所以自处于通塞休戚之际者,无不当其理。
是其知慧材术过人远甚。
巴寡妇清之事微矣,始皇既褒□□之,太史迁传之于《货殖》,百世之下,如见其人。
使其目太孺人行事,宁不为之击节嗟叹也哉!
德之先妣宜人处士女也,诸孤以德之熟知外家事,故使状太孺人行善。
感今怀昔,为之怆然,乃述其大略如右,以告于世秉笔者选焉。
东阳县道院记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五、《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古汴郑侯东阳甫踰月,即厅事之旁为燕息之所,扁曰「道院」。
夫以道院名公宇,自高安郡始也,而县则未有闻。
岂非郡县异势,繁简倍蓰,故名不得以槩施耶?
东阳岩邑也,三阳并称,夙号难治。
侯下车属尔,安能遽以无事治之哉?
是不然。
自古躬行仪俗之本,清心率下之规,上下千古,同一符券,奚间于郡邑也哉。
单父也,或戴星不给,或鸣琴而理;
山阴也,或昼夜不得休,或帘垂阒寂。
是特在我而已。
今夫是邑之号为难治者,非以地广欤,俗劲而讼夥欤?
果若是,非吾所患;
吾所患者,特在本源之地未知所以用力耳。
彼世之善治办者,理文书,督赋歛,弊讼狱,严期会,终日皇皇,如建鼓而求失亡也;
而要诸揣本澄源者,未之有得。
则朝夕救过且不给,而于道乎何有?
此侯之所以不为彼而为此欤。
噫,高安偏于下州耳,俗险而健,一更贤守,不多令而民病慢,不设险而民病诈,则皆苏醒起立,革珥笔佩刀之风。
东阳壮邑,山水刻厉,风气峻清。
一女子忿激,山为之寒;
孝廉至行感通,而异物胥然而应。
今其士者皆秀而文,其民皆勤而立本焉,可厚诬其俗,而使之有愧于高安也哉?
此侯之盛心也。
侯莅政且期矣,奏刀剨然,毋疾声,毋遽色,毋苛政暴令,人心感动之浅深,视牒诉之损益可考也。
于是父老赞叹,属德之为记。
抑闻之,盖公言治道贵清净,则民自定,曹参如是言,避正堂以舍之。
道院之说,得无有曹参之意哉!
盖公为黄老言者也,不过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夫子之言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斯道也,即《中庸》「脩身以道」之道,非盖公之所谓道也,侯必知所择矣。
侯之先僖靖王尝有功异土,其大夫惠肃公与其先正皆典方面而立殊绩。
侯克济世美,以儒饰吏,宜其知本末源流如此。
父老曰:「然」。
书为之记。
黄韦斋先生妻吴氏墓铭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六、《太白山斋遗稿》卷下
吴氏名凤,义乌南山人,同邑黄穮母也。
初,韦斋名士儒素,母太令人在堂,其吴宜人居冢妇,具盥栉,羞滑甘,虽亵事亦亲之。
吴氏未笄在左右,井臼盘筵,粗针细缕,克意任劳,由是吴宜人安之。
韦斋性严,委曲讽劝,多为之霁怒,寿登期颐。
吴氏终顺如一,未尝忤色惰容。
其子毕力为学,穮驰声京庠,殊慰意焉。
踏槐黄或失利,则勉之曰:「得失常事,要在穮蓘不废辍尔」。
天资慈俭,乡邻有急,周之惟恐其后。
衣服多浣濯,俨然洁新。
穮娶妇生男三女二,时节庆贺,妇孙罗拜,白发皤皤,欢如也。
淳祐丁未仲冬癸酉,以疾卒,年六十有六。
某年月日葬于某乡之原。
僧某后伯父知县
长女适厉,次适宣,皆宦族。
德之先君通议韦斋游太学三十年旧,某以通家子供撰杖,故穮以吴氏铭为请。
尝观天台王棐为生母乞铭于水心先生叶公,惧不应铭法,弗获于传。
公以其教子有成,亦为之抑扬而咏叹之。
穮虽未即取世科如棐,然自进诸子于学,其家之兴未艾也。
铭曰:
闻诸苏子: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
死有以葬之,不必其生也。
氏,养子葬于里,其身已往后方起。
绍兴府镇山楼记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五、《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九州绵亘四海,而扬州为之首;
扬州包淮浙江闽之广,大山以千百数,而会稽为之镇。
郑康成曰:「镇名山、安地德者也」。
其发祥溃和,毓秀钟奇,讵可以限量计哉。
山之源泉,百道争出,既汇为湖,而长冈伏陇,复跨湖而北,以为会稽
且郡治卧龙山,涌跃回翔,最称形胜。
三面皆切海,上方曰扬,诸山接乎江北,蔽遮其寒风,故其人意以安,气以和。
户部李侯厚斋□□本道,既悉知山川,而周知风土之宜。
及至为郡,而越有郁攸之警,诏侯以直秘阁帅府事。
至之日,公私告匮,侯不饮食以经以礼,人苏醒起立。
侯深惟远计,匪今斯今。
一日,会僚佐,作而曰:「予州固范蠡旧规,起卧龙之头,地势西枕山,镇东军门襟袍颇亏疏,风气宣泄。
府南百步许,旧有闲地,欲楼其上,以增隩麓,可乎」?
众欢曰:「然」。
乃择能吏,召工师,增其基而累之。
度木于山,凿石于壑,取财于樽节之馀,役工于閒暇之顷。
瓦甓灰钉,髹丹黝垩,费皆从官给,幕府不下文书,县不被府帖。
甫踰三月,五楹屹立,挟屋旁周,崒如其高,窅如其
重栾杰栋,直栏曲槛,物物轩壮,闉阇崇严,与事体称。
昔散漫,今结密;
昔亏缺,今全就。
民雄和会,相与策老扶幼,争先快睹,如蹑太空而上也,如游化城之乐也。
旁皇倚徙,则山之巃嵷崔嵬,而严岑壑气皆呈献于几席之上;
水之渊沦浩渺,而风帆波楫皆出没于轩楯之前。
四时朝暮之代谢,日月风雨之晦明,人之接于耳目、通于心者,虽浅深高下之不同,亦各得其所也。
时霁秋半,皓月行空,侯设豆觞,盛延宾客,以落其成。
顾谓德之曰:「子以谋议名官,记,子职也」。
某曰:「事之远者难于言,事之大者不敢言,某庸于才而陋于文,夫何敢」!
侯再请命,不敢辞。
盖自神禹会计江南,更三千年,而后高皇帝应天顺动,以迹之迹。
至今跂望属车之尘,一草一木,蔚有光辉。
古称东南有天子气,秦虽厌之,不能也。
千百年而真人应期,星电昭符,光于图牒。
轸念帝绪,敷锡湛恩,遴其守令,而政以修。
增其贡籍而土以肆,去烦苛而民以宽,信治平为天下第一,上副选抡,沃痍饮饥,靡惠不施;
栉垢爬疮,靡弊不革。
又于暇时,作为斯楼,使邦人得以同其乐,于以护郁葱之气,培众大之区,岂不伟哉!
然观《禹贡》九州,扬以居五,而《周官》首之。
盖《禹贡》以治水次第言,而《周官》言天下之大势也。
巽,万物之洁齐也,文明张焉,温厚盛焉。
于呼,勾践裔,犹能虎视齐晋,而破河北百万之众,而复咸阳宫殿者,大抵皆扬州兵也。
孰谓东南不能应天子运耶?
圣上神武折冲,顾瞻代、华、沂、霍、北岳、医闾尚沦异域,眷焉有怀,歌《车攻》,诵《斯干》,职方所记,将尽归版图之旧,讵止如今所睹哉!
侯选褒有日,对扬洪休,以是复于吾君可也。
侯名镛,号厚斋括苍人
玺玉褒嘉,今再直宝谟阁云。
四明杖锡四窗胜处亭记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五、《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四明山介明、越、台三州之间。
孙兴公四明天台与方丈、蓬莱,信乎其为真仙之宅矣。
山之峰二百有八十。
最高一峰,四面如窗牖,穿露日星,故四明亦曰四窗云。
云气横亘三十里,南北分焉。
民之家其中者,晨夕给采,莫知其为异也。
过云山,入潺湲洞,鹿亭、樊榭,见于皮、陆赋咏,已而竟迷处所。
鄮峰、安晚相国,其里人,访而弗获。
岂积高险,人莫能穷耶?
抑山踪灵迹,其显晦自有时耶?
山四隅各百里,藤湖寺居其心。
创于长、正二师,吴越更号「杖锡」,天圣中白云几禅师废地迁徙,历三十九年,始就其锡延胜迹,额则宝元间也,钱塘沈公辽实为之记。
慧静上人学赡而材,来主斯席,兴葺鼎鼎。
惟未研古迹,稽图访俗,如抱一欠。
尝山行,登百步升,遥闻水声出空中,曰:「嘻,是也」!
亟集樵人除荆榛,夷险阻,则危石如叠,陪空垄垆,一之横陈,声中琴瑟,窗固依然,洞亦可考。
乃亭其旁,扁曰「四窗胜处」。
夫寺之去洞如此其迩也,僧之主寺如此其多也,二百年间,恍漭莫辨,而师能一日出之于豹区狼坠之中,其惊骇喜过望,何翅赵璧隋珠之去而复还也哉!
秦人之桃源,刘阮天台,暂出亟閟。
意其山川人物,必皆无恙,特未有览胜致、极幽讨如师者尔。
德之所居山水风俗,每未能骋逸轨,一洗胸中之奇。
兹山相距幸无十舍,幅巾藜杖,将从而游焉,山灵宁俗驾我耶?
与之记,所以识也。
宋故宝应军签判郭公贡父墓志铭咸淳五年十二月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七、《太白山斋遗稿》卷下
郭始周之虢叔
唐末有讳瑫者,由天台授业东阳,因家焉,魏鹤山表其墓曰「有唐郭先生」是也。
公凡十一世。
曾祖讳知常,以高赀为大家。
祖讳友端,兄弟行益以学问新美之,创西园石洞,籯经南湖书院,延聘硕师,与四方英俊游。
郭氏儒学之望,遂著于东南。
父讳溥,博学兼方,号松窝居士
公讳櫄,字贡父,质灵气迈,以《周官》受业于宗卿钱公文子侍郎徐公邦宪特异顾之。
未三十,试浙漕中前列,自是不偶。
闻群从多习右科,长忾曰:「吾德不能因是访度外之士乎」?
侻读兵书,时与将校设剑论兵多,悉取中兴诸将遗事。
尝欲游江淮,顾念亲庭,乃卷藏而试之乡曲。
径界、义役,乡之大虑也,皆取决于公,遂人心惬伏。
察氓隶中孰晓解,孰干力,悉击糜而驱策之。
侍郎陈公振孙于人士少许可,独称公曰:「方今人物缓急可仗者,郭贡父耳,腐儒不足数也」。
公未更廉任,已为名公钜卿所知如此。
绍定二年廷对,授迪功郎严州建德簿。
再中漕举,迄不得第。
庆典,循从事郎。
内艰服除,适虏骑大入,海道风寒。
朝廷以观文赵公与𥲅制置沿海,赵公环视人材,无以易公,首辟准遣以自助。
招水军,治船舰,市军需,战守之具毕备。
赵公罢,公亦去,而为浙右帅司解酒正。
嘉熙四年,差仓司准遣,盐币山积,公水蘖自誓,场务苞苴,不许入门,官吏束手畏戢,乃穷究脉络,著为条式,使可矩象。
岁大侵,分任荒政,饥羸扇动,同列惮莫往。
公直抵深险处,择其可语者铺说利害,间就宿其家,始皆色变以骇,已乃听信,遂得其要领以归,所活甚众。
捧宪檄嘉禾毗陵,民讼累政不能决,公阅案立剖,稚耋聚观,咸曰神明之政也,攀辕不忍其去。
台举改官,谢已老,秩满,无复宦情,辟书四至,一不暇答。
赵公,旧举将也,尹京,辟帅司干官,亦辞不受。
会公嗣子教授即世,士林憔悴,今太傅辨章贾公时镇淮甸,闻而怜之曰:「郭君丧其嘉儿,胡以为怀,莫若以吏事散释之」。
宝应签判,谓其学辅以廉,职周于事,知公深矣。
公不出已十馀年,至是幡然勇往。
宝应,古三阿也,有邓艾刘羡谢玄遗迹。
公登楼以望,环城而骋,射阳湖通淮入海,艇经舸纬。
纵观形势曰:「使吾早驱驰于此,岂不能北向以发一矢?
今何为哉」!
马革裹尸之志犹未恝也。
然归甫三载,而公逝矣。
公事亲孝,接宗族有恩意,壤地或为人侵牟,亦不校。
祖居百年未析,逊与诸侄,三子无庐以托处,而犹有求多者焉。
朋友窘助,倾橐无靳。
好读书,究道理,而是非得失之迹燎然于胸中。
至古人豁达大节,则反复讽咏不能休。
作文引数千百言,如长江大河,不可企及。
诗章布置尤务阔远,不为风形月状浮劣之语。
葺为北治,脩庑曲榭,槛花畦宾客至辄以诗酒自娱,畅然怡适。
晚既出仕,遂不能专此乐。
公生乾道壬辰至宝祐戊午,年八十有七。
临终惟训子弟以力学,语不及他。
所注《三礼考详》、《诗书讲义》、《鲁经释疑》、《历代史评》、《筹边要略》并杂录凡二十卷,藏于家。
公娶何氏,故赠太傅汝能曾孙女,贤淑有道,先十五年卒。
子男三:长必大,省试别院第一,授从政郎、教临江军,次方大,皆先公卒;
次有大,后公卒。
女一,归德之
孙男五:塾、和孙、奎、址、宗元,塾亦卒。
和孙为伯父烨后,址为叔父大璋后。
女二,长适进士孙垓,次未行。
曾孙男八:铨、镛、钟、钰、锦、镠、钧、钥,镛为兄坰后。
女五人,适进士夏翼凤、进士俞振声,馀未行。
玄孙二:齐、毅。
奎等以咸淳己巳十二月丙申奉柩葬于马桉山,与何夫人合祔。
初,先君子之请婚于公也,公之族欢谓先妣与窝为从兄弟也,则予与公之女非妃。
公曰:「不然。
子所谓系之以姓,百世而婚姻不通,言同姓也。
若异姓,则礼无明文,止《刑统》有有服、无服之办。
《刑统》本于先秦古书,正所谓补礼所不及也。
今既无服,妃何疑哉」?
则又曰:「刑不先于礼,何为刑之循」?
公又曰:「不然。
卓茂谓律设大法,礼顺人情,盖礼宽而法至严,于其详者又可求详乎」?
先君子闻之曰:「贡父往迈之士,析理义之精微至此」。
由是予获倩于公之门。
年运而往,无一可以自见,是以愧公与铭。
铭曰:
闻诸苏子:天下所小者非材也,气也。
气者何?
直养无害之谓。
公材足剸物,气足盖世,究其设施,讵可涯涘。
何一蹶于初年,遂莫睹其凌厉?
呜呼!
寿九秩兮意新,诸子逝兮悲辛。
幸诸孙之诜诜兮,甚儒巾且文。
惟英爽之如在兮,铭纪其实兮以刊幽珉。
雪溪仙隐 南宋 · 楼钥
君之生兮天之西,望雪山兮名之以雪溪
君之游兮海之湄,隐于雪窦兮杳然何归。
子从其父兮孙访吾祖,子志不遂兮孙之心良苦。
嗟嗟,阆中君兮弃家而远游,蹇胡为乎不久留。
其遂蝉蜕尘埃而仙耶,其亦肥遁得道不死而隐于四窗之幽耶。
扪萝以寻于烂平兮既不可见,莽白云之廿里兮欲进兮焉求。
青棂兮实繁,莎罗兮花稠。
鞠侯兮相与群,白鹇兮啸其俦。
谓为远兮何景物之良是,谓在迩耶将径之何由。
肖君像兮兹堂,谨奉尝兮良畴。
君其来兮庶几其见之,君之不来兮徒相羊以夷犹(原注:是集传写多讹缺处,因无善本参校,每仍其旧。此首“青棂”句,原缺“棂”字;“鞠侯”句,原缺“鞠”字。今据陆龟蒙四明山诗小序》云:有青棂子味极甘,有猿谓之鞠侯补入。又考《宁波府志》:宋耕号雪溪,世家双流。绍兴中阆中,后仙去。其孙德之,闻其在四明,来访至雪窦山,遇蜀僧告以山后烂平山宋宣教居焉。德之攀跻,至巅,果见丹灶,而终不得所在。乃置祠其上而归云。足补楼钥是序所未详,谨附注于此。 以上同上书卷六)